APP下载

颅脑外伤患者急诊颅内血肿清除术围手术期的有效护理措施及效果

2018-11-09何忠琼

医药前沿 2018年33期
关键词:脑膜外伤颅脑

何忠琼

(宜宾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四川 宜宾 644000)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交通工具的快速发展,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也一直居高不下,而由此引起的外伤重症的发生率也频频上涨,其中以颅脑外伤尤为典型。它是临床上非常常见,同时也是非常严重的一种继发性病变,它起病急,且病情发展极快,有非常高的致残、致死率,临床上多采取颅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但围术期的护理对患者恢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探究综合护理这一新型、高端护理措施,对颅脑外伤患者行颅内血肿清除术围术期的效果,抽取2017年12月—2018年4月我院急诊科接诊的80例颅脑外伤患者档案资料,现报道如下。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抽取2017年12月—2018年4月我院急诊科接诊的80例颅脑外伤患者档案资料,以人数均衡原则为基准,分为观察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20~60岁,平均(40.17±10.29)岁;病程2~5小时,平均病程(3.54±0.76)小时;其中车祸、坠落摔伤、暴露击打伤患者分别为17例、13例、10例;脑损伤类型:硬脑膜外血肿、硬脑膜下血肿、二者复合血肿患者分别为19例、16例、5例;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22~62岁,平均(41.62±11.35)岁;病程2~7小时,平均病程(4.66±0.38)小时;其中车祸、坠落摔伤、暴露击打伤患者分别为15例、16例、9例;脑损伤类型:硬脑膜外血肿、硬脑膜下血肿、二者复合血肿患者分别为18例、14例、8例。比较2组临床个人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1]。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给予日常单一护理措施:指标监测、基本护理、药物指导等。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

1.2.1 术前护理:入院后,护理人员首先要为患者进行颅脑损伤评估,重点评估其瞳孔反应、出血状况等,并及时了解其是否有药物过敏情况;迅速准备手术需要的药物、器械,并进行手术备皮处理,同时,为了预防脑疝的发生,需立即建立静脉通道,降低颅内压;此外,手术前夕,可为患者、家属简单介绍一些手术注意事项及成功案例,帮助其增强信心。

1.2.2 术中护理:妥善安排并固定好患者体位,同时,需确保术中吸氧、引流管及静脉输液管道的畅通,且静脉通道主要是患者用药、补液、输血的生命线,在建立静脉通道时,应尽量选择中心静脉;此外,麻醉前尽量为其留置胃管,以防发生呕吐、误吸等情况[2]。

1.2.3 术后护理:术后要严密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瞳孔变化、引流液颜色与流量;麻醉清醒前,患者需去枕平卧位,以防发生呕吐、或呼吸道阻塞等情况;麻醉清醒后,给予冰帽,尽量减少头部运动,并给予专业的营养餐护理;待其情况稳定后,需进行该疾病的护理知识普及,让患者、家属对该病症的护理工作有所了解,为其出院后自护奠定理论基础。

1.3 疗效标准

对比、评估2组临床护理效果;评估标准:(1)无效:临床症状未能得到明显改善,或病情加重,并发疾病状况较多,且生活质量下降明显;(2)有效:临床症状得到轻微改善,并发疾病较少,且生活质量一般,未有所下降;(3)显效:临床症状有明显好转,且无并发疾病,生活质量显著提高[3]。

1.4 统计学分析

为了对数据有更精确的计算,对各项计数、计量资料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分析。以()表示计量资料,检验采取t;以(%)表示计数资料,检验采取χ2。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护理效果对比

表1 两组护理效果对比[n(%)]

由表1,可知:两组相较而言,观察组护理效果更好(82.50%vs.90.00%)(P< 0.05)[4]。

3.讨论

综上所述,在本文研究中,两组相较而言,观察组护理效果更好(82.50%vs.90.00%)(P<0.05),这说明,在颅脑外伤患者行颅内血肿清除术围术期间,对其施以综合护理措施,可显著提高护理效果,对改善其临床症状、降低手术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非常显著的作用,临床效果颇为明显,因此,可广泛实践与应用[5]。

猜你喜欢

脑膜外伤颅脑
羊常见外伤、创伤的治疗方法
急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闭合性十二指肠胰头外伤中的应用
家畜的脑膜脑炎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在老年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严重肝外伤27例诊治分析
胸壁外伤合并胸壁疝1例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预防与治疗
不同病因致脑膜强化特点的MRI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