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诊2型糖尿病C肽和糖化血红蛋白的关系

2018-11-09吴成香蒋跃龚利花邵红霞通讯作者

医药前沿 2018年33期
关键词:餐后胰岛糖化

吴成香 蒋跃 龚利花 邵红霞(通讯作者)

(南京市栖霞区医院内分泌科 江苏 南京 210046)

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出现了2型糖尿病发病率的明显升高,目前已达到10.4%[1]。糖尿病患者血糖随着病程延长而逐步升高,胰岛功能受损加重,胰岛β细胞合成胰岛素原后,一分子胰岛素原分裂成一分子胰岛素和一分子C肽释放入血,且C肽不受外源性胰岛素影响,能更好的反应胰岛β细胞功能,2型糖尿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尤为重要,本研究了解初诊2型糖尿病不同糖化血红蛋白值和空腹C肽、餐后2小时C肽值的关系,了解胰岛功能受损程度。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南京栖霞区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26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男性84例,女性42例。HbA1c>10%的患者66例,男47例,女19例,平均年龄(52.04±11.27)岁;HbA1c≤10%的患者60例,男38例,女22例,平均年龄(50.97±12.17)岁。入组标准:(1)符合WHO1999年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2)排除合并有严重脏器疾病;(3)排除糖尿病急性代谢紊乱及其他应激情况;(4)排除孕妇及婴幼童。

1.2 方法

所有患者于住院第二日清晨抽取空腹血液,测糖化血红蛋白及血清C肽值,然后进食2两馒头,于进食第一口馒头开始计时,2小时抽取静脉血液,测血清C肽值,C肽值采用罗氏化学发光仪检测,测糖化血红蛋白仪器采用美国伯乐D10。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实验所得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来表示,两组比较均采用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年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及餐后2小时C肽值比较:糖化血红蛋白>10%组患者空腹C肽及餐后2小时C肽值均较≤10%组患者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年龄、空腹及餐后2小时C肽值的比较

3.讨论

2型糖尿病目前尚不能治愈,是一种复杂的多基因疾病,发病与遗传易感性及环境因素有一定关系,其病理生理基础为胰岛素分泌相对或绝对不足及胰岛素抵抗。英国UKPDS研究发现,糖尿病诊断时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功能已经下降了50%左右,随着糖尿病患病时间的逐年增加,胰岛功能进行性下降,进而出现血糖值的逐渐升高。糖化血红蛋白是血液中血红蛋白和血清中糖类结合的产物,是一种不可逆的反应,能反映患者8~12周血糖水平,其中HbA1c占糖化血红蛋白的70%,且结构稳定,相比瞬间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不易受进食、情绪应激等因素影响,因此目前临床上已通过常规检测HbA1c用作糖尿病血糖水平的监测指标。对于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更能稳定的反应患者的血糖情况。C肽由胰岛素原裂解后产生,与胰岛素等分子释放入血,主要经肾脏清除,很少被肝脏摄取,因此C肽能很好的反应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功能[2]。有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分泌C肽峰值在餐后2小时[3],通过空腹C肽及餐后2小时C肽可初步了解胰岛功能。本研究发现两组患者年龄无统计学差异,提示患者胰岛功能的下降与年龄增加无关;糖化血红蛋白≥10%组的患者空腹C肽及餐后2小时C肽值均较糖化血红蛋白<10%组的患者明显降低,提示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值越高,其胰岛功能受损越严重。如果高糖状态不能尽早清除,则会进入糖尿病葡萄糖毒性阶段,β细胞则会出现不可逆损伤[4,5],因此,2型糖尿病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尽早清除高糖毒性,有利于患者尚存的胰岛β细胞得到及时的保护,延缓胰岛β细胞功能的衰竭的进程。

猜你喜欢

餐后胰岛糖化
临床胰岛移植发展与现状
自由散步乐成一派
自由散步 乐成一派
浅谈餐后高血糖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
自由散步 乐成一派
胰岛β细胞中钠通道对胰岛素分泌的作用
新型糖化醪过滤工艺
甜酒曲发酵制备花生粕糖化液的研究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非糖尿病冠心病中的意义
家兔胰岛分离纯化方法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