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内科综合干预方案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8-11-09耿丛

医药前沿 2018年33期
关键词:内科重症心功能

耿丛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江苏 苏州 215006)

前言

心力衰竭为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以老年人居多。发病后,需立即给予药物抢救,方可增加心肌供血及供氧,促进病情康复。有研究指出,将急诊内科综合干预方案应用到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干预中,可进一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本文于本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患者中,随机选取88例作为样本。阐述了急诊内科综合干预的方法,观察了干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性别:男/女=24/20,年龄(68.74±8.54)岁,发病时间(1.98±0.62)h。对照组性别:男/女=25/19,年龄(69.00±7.41)岁,发病时间(1.80±0.54)h。两组患者可对比(P>0.05)。

1.2 方法

1.2.1 常规干预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包括强心、利尿、扩管等。

1.2.2 急诊内科综合干预方案 观察组需加强用药干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给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美托洛尔+辅助通气(无创正压通气)治疗:(1)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用法用量:1片,qd,口服。(2)美托洛尔用法用量:0.25g,bid,口服。用药的同时,应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特征。此外,心理医生、营养师、康复医生还需从心理、饮食、运动等方面入手,加强对患者的干预,促进病情康复。

2.结果

2.1 患者的心功能

观察组干预后 LVEF(36.18±0.58)%、BNP(230.81±9.74)ng/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表1 患者的心功能

2.2 患者的预后

观察组有效率97.73%、死亡率2.27%、不良反应发生率2.2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2。

表2 患者的预后[n(%)]

3.讨论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常规干预方案缺乏完善性,患者的心理、饮食及运动干预等需求,均难以得到满足[1]。因此,疾病的治疗效果,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程度。本文研究发现,采用常规方法干预后,患者LVEF(31.25±1.74)%、BNP(600.69±100.89)ng/L。与治疗前相比,心功能有所改善。本组患者治疗有效率79.55%、死亡率9.09%、不良反应发生率11.36%。

急诊内科综合干预方案,是以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干预需求为基础,以促进病情康复为目的所实施的一项干预方案[2]。用药干预为急诊内科综合干预方案的重点。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美托洛尔,均为临床用于治疗心力衰竭的主要药物。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可有效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改善心肌供血供氧。美托洛尔为选择性的β1受体阻滞剂,进入人体后,能够有效降低心率。此外,该药物还可有效改善心肌缺血。将其与利尿剂及强心剂等药物共同应用到疾病的治疗中,将可进一步抑制病情进展,提高治疗有效率。除用药干预外,患者的情绪、饮食以及运动情况,同样为影响疾病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需将上述因素共同纳入到急诊内科综合干预方案中,提高治疗有效率:(1)心理:为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心理医生需通过“沟通”、“宣泄”、“转移注意力”、“听轻音乐”等,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干预。例如:可鼓励患者宣泄情绪,将内心的想法和盘托出,减轻自身的压力,提高治疗依从性,促进病情康复。(2)饮食: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疾病治疗期间,应保持低盐、低脂、高蛋白饮食。患者应多食用新鲜水果及蔬菜,少食多餐,抑制病情进展。(3)运动: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往往较差。患者应根据自身的病情适当运动,以“休息后即可缓解”为原则进行运动,提高机体免疫力。随着病情的康复,可嘱患者适当延长运动时间、增加运动强度,促进病情康复。本文研究发现,实施急诊内科综合干预方案后,本组患者LVEF(36.18±0.58)%、BNP(230.81±9.74)ng/L、有效率97.73%、死亡率 2.27%、不良反应发生率2.27%。与采用常规方法干预相比,优势显著(P<0.05)。

综上所述,实施急诊内科综合干预方案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能够减少不良反应,增强患者的心功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内科重症心功能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心功能如何分级?
舌重症多形性红斑1例报道
中西医结合治疗舒张性心功能不全临床观察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左心功能变化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40例
PBL教学法在内科见习中的实践与思考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21例
四逆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