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股沟巨大滑疝并马鞍疝1例报道

2018-11-09彭宣福鲁洋王尧王德良

医药前沿 2018年33期
关键词:疝的阴囊疝囊

彭宣福 鲁洋 王尧 王德良

(1绵阳市中医医院 四川 绵阳 621000)

(2三台县第二人民医院 四川 三台 621000)

腹股沟滑动性疝在临床上极少见,是腹股沟疝分型难复性疝中的一个特殊类型[1],由于临床上对其缺乏足够认识,极易误诊,导致术中误伤膀胱、结肠等。近期我院收治1例腹股沟修补术后复发巨大滑疝并马鞍疝的特殊病例,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治疗

入院后排除手术禁忌症后急诊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行手术治疗。

1.1.1 术中见左侧腹股沟区腹外斜肌腱膜薄弱,腹内斜肌、腹横肌及提睾肌薄弱,部分纤维化,精索结构无法辨认,腹股沟区下方疝囊壁呈瘢痕样增厚延及阴囊,睾丸萎缩;腹壁下动脉内侧有长约70cm小肠肠管掉入阴囊,彼此致密粘连。腹壁下动脉外侧有长约30cm乙状结肠段连同系膜及左侧腹膜一并滑入阴囊,与睾丸致密粘连。腹横筋膜薄弱。整个疝囊由部分腹膜、乙状结肠系膜及侧腹膜和后腹膜构成,在阴囊内粘连成团,无法还纳入腹。

1.1.2 操作方法 于腹股沟管内环上方沿正常腹膜组织边缘向下方游离小肠,松解小肠粘连后还纳入腹。距乙状结肠2cm处剪开侧腹膜,重建乙状结肠系膜,游离乙状结肠还纳入腹,将游离小肠段的腹膜与乙状结肠上残余的侧腹膜缝合,关闭腹腔。游离腹膜前间隙,行腹膜前间隙无张力性疝修补,于精索后方折叠缝合薄弱的腹横筋膜重建内环,精索腹壁化,于腹外斜肌腱膜下方强化腹股沟前壁。术中彻底止血,阴囊内放置血浆引流管。

1.1.3 结果 手术操作顺利术,术中出血约10ml;术后6小时开始进食流质饮食,并给与小茴香腹部热熨,术后24小时开始下床活动并可闻及肠鸣音,术后约36小时恢复肛门主排气排便,术后无血清肿、切口感染、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

2.讨论

2.1 腹股沟滑疝的形成原因

腹股沟滑疝系由部分腹膜后内脏连同疝囊的囊壁共同脱出,构成疝囊壁的一部分,常发生于斜疝、直疝,多见于右侧,左右发病率为1∶6[1]。较为常见的划出器官为结肠,盲肠,膀胱,子宫等部位。

2.2 临床表现及诊断

腹股沟滑疝多见于病程长、高龄、肥胖、巨大的完全性斜疝,症状与斜疝类似,常呈难复性,但很少发生嵌顿,胀痛稍重,主要特点是肿块不能回纳消失,尚有消化不良及便秘症状,结肠滑动疝回纳时偶感肠鸣音,膀胱滑动疝可伴膀胱刺激症状,部分患者有便秘,排尿时疝块胀痛,小便分期排出不尽感,常误诊为斜疝或其它疾病。常于手术中发现疝内容物如膀胱、结肠为疝囊一部分而确诊[2]。

2.3 治疗

腹股沟滑动疝手术是唯一可治愈方法,手术的目的在于切除存在的疝囊,还纳疝出的内脏,重建完整的腹腔,重建腹股沟管[3]。滑动疝最主要危险在于手术中未能识别内脏是疝囊的一部分,特别是复发性滑动疝,局部解剖不清,切开疝囊时致肠管、膀胱等损伤。手术目的在于确定解剖关系,游离内脏,切除可能存在的疝囊,缩小内环,行无张力修补。目前以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手术为主,必要时可行腹腔减容手术。我院该例患者为复发性滑疝,且疝囊巨大,疝型呈马鞍疝改变,内容物为已致密粘连的小肠和乙状结肠,因有粘连及瘢痕,加大了术中分离难度,对疝囊结构的辨认、对粘连组织的精细化分离、正确的分离出腹膜前间隙行无张力性疝修补,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2.4 体会

临床医师要正确认识腹股沟滑动疝的少见及复杂性,手术中仔细辨认和剥离是防止误伤及漏诊的关键。对于高龄、病史较长、难复性疝、疝囊大,或者内环巨大,还纳后疝迅速出现的患者,应当考虑有滑疝的可能。术前应当充分检查,了解疝的大小、疝内容物、疝环口以及腹腔内情况。有条件的医院术前可行下腹部彩超检查,明确膀胱位置,若无嵌顿可以行钡剂灌肠X线摄影或者膀胱造影检查判断有否大肠或膀胱滑入疝囊的可能;必要时可行螺旋CT检查,了解疝内容物与腹腔的关系和腹腔容积及腹壁缺损情况;明确诊断及术前评估,才能减少并发症发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附:术中图片

猜你喜欢

疝的阴囊疝囊
胎儿疝囊型膈疝的磁共振诊断与鉴别诊断
阴囊湿疹的尴尬,用蜂房粉解决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疝囊处理的研究进展
超声诊断阴囊珠1例
一例犬胸膈疝的治疗
日间手术模式下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疝
阴囊超声显像在诊断亚临床型精索静脉曲张中的应用探讨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对比研究
中医治疗老年阴囊湿疹中的护理干预
闭孔疝的临床诊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