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胃癌术后患者实施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与传统氮热量肠外营养的影响

2018-11-09吴珊熊图李双娇

医药前沿 2018年33期
关键词:低热量热量葡萄糖

吴珊 熊图 李双娇

(1四川省乐山市人民医院药剂科 四川 乐山 614000)

(2四川省乐山市人民医院放射影像科 四川 乐山 614000)

(3四川省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药剂科 四川 成都 610041)

手术是目前治疗胃癌的主要方法,但是患者会受到疾病自身以及手术创伤的影响,而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1]。为胃癌术后患者实施有效的营养支持,不仅可对其并发症的发生进行控制,且可对其术后康复进行促进,减少其疾病的死亡率。本文主要对胃癌术后患者接受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与传统氮热量肠外营养干预的价值作观察,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以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5年12月—2018年1月,其均接受手术治疗,例数为100例,以计算机随机化法分组。

实验组中,50例患者的年龄范围为38岁~71岁,年龄均值为(56.01±15.10)岁,体重指数范围为19.56kg/m2~26.33kg/m2,体重指数均值为(22.36±1.02)kg/m2,其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

对照组中,50例患者的年龄范围为37岁~70岁,年龄均值为(56.17±14.20)岁,体重指数范围为20.03kg/m2~27.56kg/m2,体重指数均值为(22.96±1.15)kg/m2,其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

两组胃癌患者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术后接受传统氮热量肠外营养干预,按25kcal/kg·d~30kcal/kg·d非蛋白热卡、0.2g/kg·d的氮量对全合一营养液配置,配置量为3L,包括葡萄糖、中长链脂肪乳、多种微量元素、氨基酸、丙氨酰-谷氨酰胺、电解质、脂溶性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等,按照1U/8g比例将胰岛素/葡萄糖加入,脂肪乳与葡萄糖按照5/5对热量供给。

实验组术后接受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干预,按15kcal/kg·d~20kcal/kg·d非蛋白热卡、0.1g/kg·d的氮量对三合一营养液配置,由脂肪乳氨基酸葡萄糖注射液的三腔袋对营养提供,根据患者的体重,采用1440ml卡文营养液,在其中加入脂溶性维生素、电解质、水溶性维生素、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多种微量元素,可根据体重适量加入50%葡萄糖注射液,按照胰岛素:葡萄糖比例为1U∶8g。

两组均首先采用外周静脉输液泵进行输注干预,速度为1ml/kg·d~2ml/kg·d,时间为16h~22h,若患者出现不耐受的情况,则采用中心静脉置管的方式进行输注。其均接受肠外营养干预时间为7d。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干预后的营养指标和免疫功能指标作观察分析,并分析两组感染发生情况的差异。

营养指标:ALB(清蛋白)、PA(前清蛋白)。

免疫功能指标:TLC(淋巴细胞计数)、IgG(免疫球蛋白G)、IgM(免疫球蛋白M)、IgA(免疫球蛋白A)。

1.4 数据处理

数据通过SPSS21.0软件,作统计学处理,若P<0.05,则为统计学有意义。

2.结果

2.1 营养指标

两组营养指标水平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 营养指标(,g/L)

表1 营养指标(,g/L)

组别 例数(n) ALB PA实验组 50 33.30±5.08 0.47±0.10对照组 50 35.05±2.61 4.44±2.26

2.2 免疫功能指标

实验组免疫功能指标(TLC、IgG)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如表2。

表2 免疫功能指标(,g/L)

表2 免疫功能指标(,g/L)

组别 例数(n) TLC(×109/L) IgG(g/L) IgM(g/L) IgA(g/L)实验组 50 1.75±0.20 14.22±4.08 1.41±0.28 2.11±0.19对照组 50 1.17±0.17 10.71±5.20 1.35±0.50 2.28±0.15

2.3 感染情况

实验组感染的几率为16.00%(8例),对照组感染的几率为36.00%(18例)。实验组感染几率较对照组低(P<0.05)。

3.讨论

胃癌患者多数存在营养不良的情况,实施外科手术治疗虽然可取得治疗的效果,但是其会加重患者的免疫功能障碍以及营养不良情况。因此,在其术后实施营养支持干预来对其并发症的发生进行控制,十分必要。

与传统氮热量肠外营养相比,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不仅可对热量有效的补充,且可将负氮平衡减少,对并发症的发生进行控制,减轻患者的免疫功能损伤[2]。胃癌患者术后多数存在消化功能紊乱、厌食等症状,从而导致其营养不良,以此使得其免疫功能降低,实施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干预,则可减轻患者的胃肠道负担,使其机体更好对营养成分吸收,更好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从而对其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进行控制,为其术后康复奠定基础[3-4]。

本研究显示,两组营养指标水平相比,无统计学意义;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干预的实验组胃癌术后患者,其免疫功能指标(TLC、IgG)水平优于传统氮热量肠外营养干预的对照组;且实验组感染几率较对照组低。

综上所述,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与传统氮热量肠外营养应用于胃癌术后患者中,均可较好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其中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的应用,可更好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指标,对感染的发生进行控制,意义重大。

猜你喜欢

低热量热量葡萄糖
对比学习温度、内能和热量
用皮肤热量发电
葡萄糖漫反射三级近红外光谱研究
剧烈运动的热量
低热量肠内营养护理对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护理效果评价
热量计算知多少
糖耐量试验对葡萄糖用量的要求
葡萄糖对Lactobacillus casei KDL22发酵及贮藏性能的影响
国内冰淇淋研究现状分析
餐前喝水有助于减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