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X线和MRI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影像学表现分析

2018-11-09黄小燕

医药前沿 2018年33期
关键词:骨髓瘤多发性影像学

黄小燕

(苍南县第三人民医院 浙江 温州 325804)

骨髓中大量浆细胞大量增殖并产生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片段的一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称为多发性骨髓瘤[1]。骨髓改变、骨骼破坏、肾功能损伤和骨髓改变都为多发性骨髓瘤的病理特征。现阶段,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主要是通过实验学和影像学来检测,随着MRI技术的不断发展,其诊断多发性骨髓瘤丰富有力的数据为后续治疗起到了推动作用,现有如下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苍南县人民医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间收治5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进行实验研究,所有患者均符合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诊断依据,临床资料显示,患者具有发热、咳嗽、感染、乏力、贫血等症状,其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35~65岁,平均年龄(45.3±11.32)岁。

1.2 方法

X线检查:主要检查患者的轴向骨,包括侧位和前后位,包括:胸椎、颈椎、骶尾椎骨盆、肱骨、颅骨、股骨和腰椎等部位。X线机器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XR220amxDR机。

MRI检查:MRI扫描部位包含骨盆、头颅和腰椎等三处,其中扫描腰椎的轴位和矢状位,保持4mm的扫描厚度,以T2W1为轴位,以SE、T1W1、T2W1和STIR为扫描序列,头颅保持5mm的扫描厚度,以T2W1为矢状位,以T1W1、FLAIR、T2WI和DW为扫面轴位。MRI扫描仪为德国西门子生产的Magneton Vision1.5T全身扫描仪。

影像学分析:根据多发性骨髓瘤的病理特征对影像学检查进行分类,分析病理性骨折和是否有软组织肿块等影像学结果进行病理学分析,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做出科学的诊断。

1.3 判定标准

X线诊断标准:(1)呈穿凿状、蜂窝状、皂泡状等多发性骨折破坏;(2)骨质疏松;(3)在胸膜和病变周围下可见软组织改变,没有跨越椎骨之间的间隙;(4)骨质硬化。

MRI诊断标准:(1)T2W1高信号、T1W1低信号。(2)少部分T2W1和T1W1均呈现低信号。

1.4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数据用(%)率表示,同时采用t检测,计量平均数资料用±标准差()表示,其次采用χ2检验Logistic回归性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率,P<0.05。最后使用统计学SPSS21.0的软件进行统计和对比分析。

2.结果

2.1 两种扫描方法诊断结果比较

X线检查骨髓瘤患者35例,检出率为70%,MAR检查多发性骨髓瘤患者47例,检出率为94%。MRI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种扫描方法诊断结果比较(n,%)

2.2 两种扫描方法诊断多发性骨髓瘤分期比较

MRI检查多发性骨髓瘤分期为Ⅰ期15例,Ⅱ期20例,Ⅲ期15例;X线检查骨髓瘤分期为Ⅰ期11例,Ⅱ期15例,Ⅲ期11例,MRI检查骨髓瘤分期检测率明显优于X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种扫描方法诊断多发性骨髓瘤分期比较(n)

3.讨论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全身性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疾病,早期的临床症状是骨痛,随着病情的加深,骨痛也累及全身各处。现阶段,导致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的致病因素尚未明确,有研究表明,可能与患者的骨内吸收和合成骨的的平衡被打破有关[2]。大部分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普遍存在骨骼破坏和骨质输松,其中30%的患者都会出现病理性骨折。

多发性骨髓瘤的正确诊断直接影响着后续的临床治疗。经过实验研究表明,X线检查骨髓瘤患者35例,检出率为70%,MRI检查多发性骨髓瘤患者47例,检出率为94%。MRI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MRI检查多发性骨髓瘤分期为Ⅰ期15例,Ⅱ期20例,Ⅲ期15例;X线检查骨髓瘤分期为Ⅰ期11例,Ⅱ期15例,Ⅲ期11例,MRI检查骨髓瘤分期检测率明显优于X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骨髓内浆细胞浸润,没有对骨细胞彻底形成破坏之前有很好的检测作用,同时也能很好的区分内分泌因素破坏的骨质疏松和骨破坏,敏感性、特异性较高,X线敏感性、特异性较低,检测临床分期较低,在检测没有骨骼穿刺的病理特征的患者时,误诊率较高。

综上所述,利用MRI检利用MRI检测可以有效提升疾病检出率和分期诊断率,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骨髓瘤多发性影像学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多发性骨髓瘤伴肾损伤的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致心律失常2例并文献复习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骨髓瘤相关性肾轻链淀粉样变1例
微RNA-34a在多发性骨髓瘤细胞RPMI-8226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坚固内固定术联合牵引在颌面骨多发性骨折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