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适老化理念的养老建筑设计研究

2018-11-03郭玮

山西建筑 2018年28期
关键词:老化建筑设计养老

郭玮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河南新郑451100)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进程中必然阶段,中国近年来养老人群数量迅速增长,这使得养老建筑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理想的养老建筑设计必须遵循“以老为本”的适老化设计理念,在充分考虑老年人实际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室内空间设计及室外环境设计,以为老年人打造一个安全、健康、便捷、舒适的养老建筑空间,不仅要满足老年人基本的生活保障,还要进一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以提高民生水平。

1 适老化设计理念的内涵

尽管“适老化”是近年来非常具有热度的词语,但是业界并未针对该词汇做出准确、具体、详细的定义,可以说“适老化”是社会养老问题越来越突出的背景下发展出的新词汇。适老化设计理念仅从其字表意义,即为适应社会老年化的设计理念,而适应老年化不仅仅是简单的无障碍设计,还要充分关注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不仅要适应老年人机能老化引起的各种功能障碍,还要适应老年人容易产生消极情绪的心理特点,因此适老化设计不仅要强调建筑设计的舒适性、无障碍性,还要强调建筑空间环境的人性化,使老年人感到安全感和归属感。具体设计过程中首先要考虑无障碍原则,这也是养老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无障碍设计才能保证老年人活动空间的便捷性与可达性,更加符合老年人的生理特征。针对存在行动障碍的老年人,要保证养老建筑内老年人的活动空间地面平坦,功能流线简洁清晰,高差处设置坡道;比如针对存在视觉障碍的老年人,则要保证室内采光充足,并设置醒目标识、交通引导标识等,以提高老年人对活动空间的辨识度,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针对听视障碍的老年人则要为其营造一个安静、宜居的生活环境,采取措施降低生活空间内的噪声污染,比如采用吸声材料或者应用空间处理等。其次,要遵循安全性原则。养老建筑的设计要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征加强空间的安全保护措施设计,比如卫生间、浴室地面要高度防滑,在活动空间设置安全扶手,各个房间要配置呼救系统等等,除此之外,建筑安全性还直接关系到老年人的人身安全,因此还要充分考虑门窗、家电等常用设施设备的安全性与可操作性,建筑材料也要符合国家标准,以健康环保材料为首选,保证放射性物质、污染物、噪声排放等均不超过国家标准要求。此外,养老建筑的设计还要遵循人性化原则,基于老年人的心理特点、精神需求、生理状况给予其充分的人文关怀,在整个养老建筑设计中融入人性化、适老化的理念,既要为老年人的人际交往提供开放性的、友好的娱乐活动空间,又要根据老年人的实际需求设置不同性质的休闲交往空间,最大程度上缓解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衰退而产生的负性心理反应,使得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充实有趣。由此可见,适老化设计是一个不断适应老年人心理、生理变化的动态过程,其最终目的是为老年人打造一个积极的、老龄化的居住环境。

2 适老化理念下养老建筑设计重点

老年人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均会发生退化,并且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免疫系统也会逐渐衰退,导致老年人对环境的反应能力逐渐下降,这种变化可能是自然变化,也可能是意外发生。适老化的养老建筑设计要充分了解老年人的生理、心理、行为特征,了解其对建筑设计的实际需求。具体而言,适老化理念下养老建筑的设计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居住空间

居住空间要保证充足日照。相比社会责任更大的年轻人而言,老年人在室内停留的时间更长,因此对自然采光的要求比较高,养老建筑冬日要保证不低于2 h的日照,将天然采光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GB/T 50340—2003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中有明确规定,老年公寓卧室窗地比至少在1∶6以上,建议设置阳台。阳台是室内起居空间的延伸,也是活动能力弱的老人最理想的室外活动空间。老年人畏冷喜阳,充足的阳台空间不仅可以促进老人与环境的交流,并且可以种植花草、晒太阳,陶冶身心。阳台设计要合理解决室内外高差问题,便于老人轮椅出入;阳台视线尽量通透、开敞,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预留种植空间,以便于老人亲近自然,进行适当的体力劳动,促进其身心健康。

2.2 通行空间

养老建筑的通行空间设计首要原则就是安全、便捷。由于老人身体机能衰退,室内外的细小高差都有可能增加老年人摔倒的危因,因此水平交通空间设计要避免地面产生高差;地面铺装以防滑、耐磨、防反射材料为主。如高差不可避免,则要采用1/12以内的坡面连接,并做出醒目提示。垂直交通空间可设置缓坡楼梯,并设置双侧扶手,踏面前缘设置突出高度不超过3 mm的异色防滑警示条;还需配置一部可容纳担架的电梯,以用于老年人突发疾病的紧急救护。此外,玄关、楼梯间等老人使用的通行空间都必须沿墙安装连续的安全扶手,养老建筑的走廊净宽至少在1.8 m以上,并设置双侧扶手。入口门厅也是老年人经常逗留的交通枢纽,因此其建筑空间形态、空间尺度、流线组织也是通行空间的设计重点。老年人在行进时需要随时可触碰到依赖物进行倚靠,因此门厅尺度要有合理的功能分区、清晰的流线布置,不能一味的追求开阔的空间。日本的真寿园门厅设计就极具人性化,其门厅直接连接办公区及服务台,便于老人与服务人员直接交流,服务台一侧还设置有小型超市,形成随机的交流空间,使得老人感受到浓厚的社区邻里氛围。

2.3 卫浴空间

厕所、浴室是老年人发生跌倒、摔伤事故的高危地,湿滑的地面增加了老年跌倒的风险,因此养老建筑的设计要以安全为前提。卫生间出入口不得有高差,不应使用内开门,首选推拉门、外开门或折叠门,注意卫生间的门要可以从外部开启,并设置透光窗,便于对老年人实施护理。卫生间内空间布局要紧凑适中,预留轮椅可回旋的空间,合理配置洗手盆、坐便器及淋浴,不建议安装浴盆;卫浴空间要保证老年人所使用的设备之间行动路线最优,并在坐便器、淋浴间一侧墙安装扶手。当老人生活无法自理时,则要根据老人的实际需求配置护理型公共浴室,并设置可以帮助老人洗浴的辅助设施,包括浴凳、机械浴缸等,如图1所示。

2.4 人际交往空间

年龄越大,人越容易产生空虚感、孤独感,适老化的养老建筑不仅要满足老年人的生理需求,还要针对老年人的心理需求设计不同层次的人际交往空间。如果老人身体健康,生活可以自理,养老建筑内外的公共活动空间均可作为其人际交往空间。具体设计时要通过合理手段划分出交往空间,营造出一个适合集体的、小型的家庭空间,同时又兼顾到空间的私密性,使老年人通过交流排解内心的孤独与空虚,为其创造良好的心理交流环境。除此之外,餐厅也可作为老年人进行人际交往的重要场所,人们围坐餐桌前进行对话、交谈,可以消除彼此之间的距离感、陌生感,因此餐桌也是老人人际交往的重要平台。建议设计时采用小餐桌、小围合的空间方式,以改变大空间餐厅存在的生硬、嘈杂、缺乏人情味的特性,提升就餐空间的生活化与亲切感,使得老年人在更好的就餐环境中放松心情,增进彼此之间的情感。图2为某养老建筑小围合餐厅示意图。

针对生活无法自理或活动受限的老人,其活动范围受到一定的局限,进行人际交往空间设计时要对空间尺度、建筑材料、色彩元素等进行差异化处理,一些会产生位移的空间,比如过道、走廊,则要设置休息座椅等供老人交流休憩。除餐厅外,养老建筑内的学习室、阅览室、健身房、功能室也是老年人之间进行交流沟通的重要场所,老年人可以在不同的功能室进行摄影、书法、美术、音乐、舞蹈等兴趣爱好的学习、创作,让不同志趣的老年人有机会发挥特长,增强其自信心,肯定自身的价值,以获得更多的满足感与成就感。

3 结语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严峻问题,数量庞大的老年人口对舒适、安全、便捷的生活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适老化设计理念在养老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得人心。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其身体机能衰退,日常生活中行动不便,容易出现磕碰情况,所以,老年人居住建筑的设计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从选址、布局到空间设计均要遵循适老化的设计原则,设计出无障碍、安全、舒适的养老建筑,为老人的晚年生活提供更好保障。

猜你喜欢

老化建筑设计养老
小型商业建筑设计
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节能技术在开关电源老化测试中的应用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
建筑设计的困惑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
杜绝初春老化肌
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