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

2018-11-03

山西建筑 2018年28期
关键词:建筑构造蓝墨云助教

刘 红 霞

(湖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1 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的特点及教学现状

1.1 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特点

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是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等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其内容一般包括投影知识、建筑构造、识图三个部分。它是后续学习施工技术、概预算等课程的基础。课程知识点较多而且较杂,作为专业入门课程有一定的难度。

1.2 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教学现状

本课程中的投影知识比较理论化,且需要一定的三维空间想象能力,部分学生听起课来比较吃力。而建筑构造部分如基础、墙体、楼板、楼梯、屋顶等构造,以及散水、勒脚、台阶等细部构造是重点内容,但由于学生缺乏实践基础,即使教师授课时配合了多媒体、图片进行讲解,学生还是缺乏直观的认识。由于课时少,内容多,任务紧,课堂教学还是以老师讲授,学生听的方式为主,留给学生思考、互动的时间比较少,导致学生的依赖心理比较强,被动接受学习,缺乏探究精神。本课程的评价方式多为平时成绩(包括考勤、作业等)和期末卷面理论考试成绩各取一定百分比组成,这种以考代评的方式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

1.3 移动技术给本课程带来的影响

在互联网和移动技术的影响下,出现了类似建筑云课、蓝墨云、微助教、慕课、微课等多种新兴在线课程。这些基于互联网和移动技术的在线课程为《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提供了大量的教学资源,常以三维模型展示建筑构造及细部构造,直观性强,表达清晰,大大减少了学生听课难度,还有习题及解析可供学生自学检测,但是存在系统不强、引导不够、互动性不强、交流不同步等弊端。

2 本课程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意义

2.1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含义

传统教学方式下,老师和学生面对面,发挥了教师在课堂的引导、启发、监控教学活动的主导作用,但存在教学资源单一,学生被动接受,主动探究少的弊端。在线学习(E-Learning)方式资源丰富,不限学习时间地点,但存在引导不够,互动少,交流异步等问题。混合式学习就是要把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和在线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可以说,混合式教学是学习理念的一种提升,不仅使学生的认知方式发生改变,还要求教师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角色也发生改变。混合式教学应在分析学生需要、教学内容、实际教学环境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在线教学和课堂教学的优势互补来提高学生的认知效果。

2.2 本课程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意义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能实现传统面对面教学和网络教学的优势互补,是《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对本课程的教学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混合式教学模式借助数字化资源来进行建筑构件三维展示,更直观更高效;其次,线下自主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自主能力,在线习题可以直接检测学习效果并解析答疑,还能节约时间有利于教师在课堂讲授重点内容;再次,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能更方便地实现沟通交流,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反复学习;最后,全程跟踪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更准确。

3 本课程开展混合式教学的思路

3.1 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能力本位目标

《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地识读并绘制建筑专业施工图,能够根据施工图的要求完成构造的实施,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开展《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改革,目的就是希望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达到以上目标。

3.2 本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改革总体思路

总体来说,《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改革,应以提高学生识图、绘图能力为目标,以教师引导、学生主导为基本指导思想,利用多媒体课件、识图卡片、图纸、实物等传统教具,以及市场上现有的在线资源或自主开发的三维建筑模型等资源,将课程内容单元化模块化,以学习任务单的形式下发,师生共同有计划地开展课前自主预习、课中讲解训练,课后练习答疑,最终实现全过程的学习评价。

运用混合式教学有两个重点需要把握:一是如何综合利用线上线下的各种资源。二是课程内容单元化模块化的划分。目前,市场上可用于《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教学的在线资源有建筑云课、蓝墨云班课、微助教、慕课、微课等,但是他们在与课程需求的贴合程度、可扩展性、互动性等方面都有差异。广联达公司开发的建筑云课APP上有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可以免费申请使用,微课动画做得很不错,还配有习题。但是不能按照老师的要求自行编辑,没有签到和作业批改功能。蓝墨云在互动、签到、作业批阅、过程控制和结果评分方面很方便,但是需要老师自己上传大量的教学资料和微课,没有大量的教学素材做基础的话,开展难度比较大。微助教跟蓝墨云的优缺点差不多,区别就是使用蓝墨云需要在手机上下载APP,而微助教只需关注公众号就可以使用。

此外,还有中国大学慕课、微课等资源,但与课程关联度不高,且操作难度比较大,此处不再分析。根据以上分析,教师可以利用“建筑云课+蓝墨云班课”或者“建筑云课+微助教”的形式来要求学生进行线上的学习。为减少学生负担,建议采用“建筑云课+微助教”的形式来进行。可以利用微助教发布课程任务单,上课前,由学生自行观看建筑云课中的《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视频并完成课后练习;课堂上,教师利用建筑云课中的三维动画辅助进行重点知识讲解,并借助传统课件、图纸、实物等资源进行课堂练习;课后,学生利用微助教中的习题进行理论知识的练习巩固,通过抄图或绘图方式加深理解。

表1所示,本文对照《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的知识点及能力训练要求,将内容进行模块化设计。

表1 《建筑构造与识图》能力训练模块设计

3.3 本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改革流程设计

按照课前、课中、课后的顺序,利用线上线下的资源,按照教师引导、学生主体的原则,鼓励自主探究,实现全程跟踪反馈,全过程学习评价,拟定如图1教学实施流程图。

3.4 本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改革难点

利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教学,有两个难点:一是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二是教师在设计学习任务单时的科学性。学生可能会因为课前自主学习需要花费较多时间、流量而不学或马马虎虎地完成课前任务,教师应对此采取预防措施,可利用建筑云课后台监控来掌握学生自学完成情况,并依此为依据给学生进行评分。在学习任务单设计方面,建议以2节~4节课为一个单元来设定,根据模块知识间的关联性来设定内容,写清任务内容,重点任务,完成时间,完成方式,提问方式。学习任务单应有一定的流程引导作用,并能提示学生当前学习进展情况。可将绘图任务当做单元大作业进行评分,并进行现场答辩,加深学生对工程构件及图纸的理解,检查学生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4 结语

根据上述流程,按照模块化的方式开展《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的混合式教学,会有较好的学习效果,但部分学校的课时可能不够充裕,要注意合理分配课下自学时间和课内讲解时间。只要合理利用好线上和线下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能更好地达到学习目标。

猜你喜欢

建筑构造蓝墨云助教
钢筋混凝土仿古建筑构造与抗震设计方法
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建筑构造》课程教学实践研究
基于“蓝墨云班课”的过程性评价对终结性评价影响的实证研究——以“基础会计”课程为例
云教学,让“教”更智慧
蓝墨云班课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
建筑构造课程教学路径探究
信息化模式下高职数学教学实践研究
A study on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ing connected with the working processes
理实一体课程改革在《建筑构造与识图》教学中的实践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