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林·格雷》中人物神话原型解析

2018-11-01杨倩倩

求知导刊 2018年24期
关键词:沃顿格雷亨利

杨倩倩

摘 要: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是英国唯美主义代表作家奥斯卡·王尔德唯美主义主张的代表作。这部作品在2009年被拍成了影片,《道林· 格雷》展现了年轻貌美的道林·格雷用自己的灵魂作交换,希望永葆青春的故事。文章将对电影道林·格雷中的主人公道林·格雷及亨利·沃顿勋爵这两个人物形象的神话原型进行批评分析,对作品中原型的挖掘与深刻剖析会使读者进一步加深对该作品的理解。

关键词:道林·格雷;神话原型;亨利·沃顿

一、道林·格雷的神话原型——纳西瑟斯

在希腊神话中,纳西瑟斯生来美貌,长大后成为一位翩翩美少年。他的容貌吸引了每一位见过他的女孩,她们都渴望当他的爱人,但纳西瑟斯却对她们高傲又冷漠。

月神阿提米丝决定惩罚瞧不起爱情的纳西瑟斯:“愿不爱别人的他爱上他自己。”一天,纳西瑟斯被自己水中倒影深深迷住而无法自持,不愿离去,最后跃中水中与自己的影像结合。死后,化身为水中的一株水仙花。道林·格雷如同那迷恋上自己的纳西瑟斯,是纳西瑟斯在小说和电影中的化身。

影片中,画家巴兹尔·霍尔渥德画下了道林·格雷的肖像。道林·格雷在众人的赞美声中,迷恋于画中的自己不能自拔,亨利·沃顿称赞道林·格雷“对你来说一切皆有可能,因为你拥有最值得拥有的两样东西——青春和美貌。”亨利·沃顿感叹到画中的人会永世青春,而道林·格雷却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失去美貌,因为大自然的所造之物必将会随着光阴的流逝逊色于巴兹尔·霍尔渥德的神作,如昙花一现。道林·格雷听罢,久久注视着自己的画像,突然感叹到也许他应该把灵魂献给恶魔。

道林·格雷如同纳斯瑟斯,在上流社会的聚会上吸引了所有女人的目光,他轻浮的同样如同纳西瑟斯,道林·格雷只在一位女性的石榴裙下有短暂的驻足,为了永葆青春而交付给恶魔的灵魂,让他深陷万劫不复的深渊。

二、亨利·沃顿的神话原型——蛇

蛇的形象最古老的依据可以追溯到《圣经》旧约《创世纪》中的记载,蛇引诱夏娃偷吃了树上的禁果,蛇代表的是诱惑。

希臘神话中第一个重要的蛇形象是人首蛇身的“怪物之母”艾奇德娜。据说众神因为无法忍受她的丑恶,因此强迫她住在地底的洞穴中。蛇代表的是丑陋。希腊最著名的蛇的形象就是美杜莎,任何直望美杜莎双眼的人都会变成石像。蛇代表了毒辣、不可接近。

从电影中我们得知,来自于上流社会的亨利·沃顿勋爵用文明的外衣掩饰着虚妄、伪善。他奉行着极端的物质主义与享乐主义,追求着以粗野的肉欲为乐、及时行乐的生活。他把一个好好的乡下淳朴青年道林·格雷变成酒池肉林的俘虏。亨利·沃顿代表了诱惑、丑陋与不可接近的希腊神话中蛇的形象。

亨利·沃顿信奉享乐,意志坚定又傲视世俗,是个做尽荒唐事的雄辩家,有他自己的享乐理论。亨利·沃顿认为,“有教养的男人都不会为享乐而后悔的”“摆脱诱惑的唯一方法就是臣服于它”。当画家看到亨利·沃顿和道林·格雷的亲密私语,便告诫道林·格雷说:“他说什么都别理会”。道林·格雷却为亨利·沃顿打抱不平,“其实他还不错”。亨利·沃顿逐渐蒙蔽了道林·格雷。

亨利·沃顿诱惑了道林·格雷,让他放浪形骸,抛弃了灵魂,摘下了那充满罪恶的果子。道林·格雷按照亨利·沃顿的指引,陷入背信弃义、荒淫享乐的日子。

电影《道林·格雷》中对主人公道林·格雷的堕落的描写,充满了哥特式小说的恐怖;对繁荣的维多利亚时代上流社会虚伪本质的揭露,又像是一部纪录片。人物的原型剖析丰富了电影角色的形象,带给了观众不同的观影感受。电影《道林·格雷》改编自王尔德的同名小说,却在情节上改动了许多,电影里将更多的篇幅拓展到情色领域,从视觉冲突中展现美与丑、善与恶,和道林·格雷的堕落、洗心革面以及最终在无所适从下与恶灵同归于尽的悲剧,都表现出对于人性的讽刺和拷问。

参考文献:

[1]彭国栋.希腊神话中的伦理精神[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S1):109.

[2]王以欣.理性、人性和美——希腊神话拟人特征剖析[J].南开学报,2013(5):78.

[3]张 岚.神人“同形同性”——希腊神话特征探析之一[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2(3):28.

[4]周 涛.在“世俗”与“经典”之间—— 关于“重述神话”的思考[J].民族文学研究,2008(1):91.

猜你喜欢

沃顿格雷亨利
“熊女士”神秘死亡,连环杀熊案背后的惊天迷局
用模块化思维打造组织
50只狗命丧桥底只因受过诅咒?
找找看
大公鸡亨利
沃顿商学院:这里走出了巴菲特、马斯克,还有特朗普
我在特朗普母校读本科(我的留学故事)
找找看
每日信条
圈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