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论断

2018-11-01李涛

求知导刊 2018年24期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新时代

李涛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是党的十九大对我国发展历史方位的新判断,有着充分的现实依据、丰富的思想内涵和重大的意义,是贯穿党的十九大报告的一条主线。新时代,我们的发展环境、发展任务、发展要求都有了新变化,对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梦

“新时代”不是抽象概念,而是有科学依据和丰富内涵的重大政治论断。全面把握其科学内涵和其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对我们深入领会党的十九大的精神实质、正确认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全面贯彻党中央的各项战略部署具有重大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基本依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世情国情发展变化的必然结果、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长期不懈奋斗的必然结果、更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必然结果。这一重大政治判断正是在准确把握我国发展所处的新的历史方位基础上做出的,具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

一是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取得重大成就基础上得来的,是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基础上得来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国家综合实力迈上一个新台阶,人民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性成就,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这些成就和变革,共同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二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新变化。经过改革开放40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社会的整体面貌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人民需要和社会生产仍然是构成社会主要矛盾的两个基本面,但各自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人民需要方面,我国社会需要的结构、层次、内容、形式、主体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对象看,非物质需要突出;从层次看,高层次需要突出;从构成看,综合性需要突出;从属性看,社会性需要突出;从主体看,个性化需要突出。这些变化还将在更快的速度和更深的层次上继续进行。社会生产方面,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在一些领域已经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当前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生产关系中还有一些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因素,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综合评判上述发生在人民需要和社会生产两个方面的重大变化,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原有论断,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已经不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当前,制约我国发展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论断,是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运动出现的新变化做出的及时、准确的新概括、新表述,客观反映了我国发展的现状,深刻而明确地揭示了制约我国发展的症结所在,指明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党和国家工作的着力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对我国发展全局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依据。

我国的国际地位和面临的国际环境发生了新变化。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中国的综合国力已经大幅提升。我国的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科技水平、军事实力也有了突破性进展。中国文化的影响力逐步扩大。中国的政策更加广泛地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影响,中国的一举一动正在前所未有地受到世界其他国家的关注。中国的成就和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正在获得越来越多国家和人民的认可。当代中国正以更加自信的姿态,日益走到世界舞台的中央。放眼全球,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世界各国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在世界经济版图中,已经形成了亚美欧三足鼎立的态势。完全由西方主导的国际格局和国际秩序正在发生变化。这些都表明,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主要内涵

新时代不是一个简单的新概念表述,其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

这个新时代是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时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时代。承前和继往,就是要继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牢固树立“四个自信”。启后和开来,就是要不断根据时代条件的变化,用新的理念引领发展,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是别的什么主义的新胜利。在新时代,党仍然要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让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展现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这个新时代,是在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基础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中国全面强起来的时代。当前,我国已经是世界舞台上举足轻重的政治大国、经济大国、文化大国。但总体上看,大而不强在许多领域、许多方面仍具有突出表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就是要将我国建设成为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各方面都处于世界一流地位的强国的时代。

这个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创造更加美好新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新时代。新时代,党和国家的工作要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更加关注人民对实现美好生活新的多样化需求;更加注重通过深化改革,满足人民对公平正义、民主法治新的更高要求;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在推动发展的同时,建设和保护山青水绿天蓝的美好家园;更加注重提升全体人民的获得感,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方面、在全面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方面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新进展。

这个新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努力奋斗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几代中国人的共同梦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中华民族开始真正走上了复兴之路。改革开放之后,中华民族复兴的脚步明显加快。四十多年來,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并坚持了正确的道路,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为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站在这样的基础上,民族复兴不再遥不可及,而是实实在在成为可望又可及的目标。在这个新时代,就是要通过全体中华儿女的接续奋斗,真正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这个新时代,是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新的更大贡献的时代。民族的崛起也好,复兴也好,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就是如何处理发展自己和为人类文明进步做贡献的关系。纵观世界近代历史就会发现,凡是成功崛起的国家,都是通过重大的技术和制度创新做好自己的事情,把自己发展好是基础,也是前提。但与此同时,他们在思想、文化、制度、技术等多个领域的创造,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贡献。毛泽东同志早在1956年就提出:“再过四十五年,就是两千零一年,也就是进到二十一世纪的时候,中国的面目更要大变。中国将变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中国应当这样。因为中国是一个具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和六万万人口的国家,中国应当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当前,人类还面临着许多难解的全球性问题,中国自身的发展也还有许多难题需要破解,中国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解决自身发展难题,推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必将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不断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标志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中国梦的提出与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命运紧密相连。实现民族复兴,首先要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统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华民族真正实现了民族独立和解放,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成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的转折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使中华民族走上了民族复兴的道路,逐步恢复了世界大国地位,这一切意味着近代以来饱受西方列强侵略和压迫的中华民族已经牢牢地屹立在世界上,成为世界民族之林中独特而受人尊重的一员。

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主要是学习苏联建立的计划经济体制,以在早期快速医治战争创伤,但是推动国家发展之后逐渐露出诸多问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也日渐衰退。面对这些问题,党发出了“走自己的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开启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伟大历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确立并坚持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更加关注生产力的发展,更加关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实践探索中找到了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民族复兴之路,民族复兴的步伐明显加快,实现了由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正以更加昂扬的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这些巨变意味着,古老的中华民族开启了全面复兴的新征程。这个伟大的新征程,就是使中华民族全面强起来的征程,也必然是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做出更大贡献的新征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标志着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社会主义从一种理念到科学的理论、从一种运动到具体的政治制度、从一国的政治探索到多国的政治实践,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社会主义的历史,就是人们追求用更好、更合理的社会制度安排来推动社会进步、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二十世纪初,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和社会主义理论的日臻成熟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十月革命后,在俄国诞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并形成了具有苏联特色的社会主义模式。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是人类历史上建构先进社会主义制度的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探索。它为新生的苏联巩固政权、增强国力、战胜法西斯发挥了巨大作用,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以至于在很长一段时期内,苏联模式被认为是社会主义的代名词。

但作为一种制度设计,苏联模式本身也有许多弊端,有些还是极其严重的弊端。这些制度设计上固有的缺陷,使它无法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理念和原则全部地、很好地贯彻落实,同时也没能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充分发挥,甚至在许多方面还背离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原则。此外,苏共在长期执政的过程中,又没能很好地对这些制度的缺陷进行改革,导致苏联模式的弊端越来越明显,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再加上苏联在20世纪70年代之后大国沙文主义愈发严重,过度对外扩张,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最终促成了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及其领导的华约集团退出历史舞台。

苏联后期的大国沙文主义和对外扩张给社会主义的声誉造成了恶劣影响,苏东剧变给社会主义事业带来了重大挫折,以致在世界范围内,唱衰社会主义的声音甚嚣尘上,历史终结论一时博得许多眼球。然而,历史没有终结,也不会终结。当苏联解体时,中国正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致力通过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建构更加科学合理的制度架构,以使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能够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苏联解体二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成就告诉世人一个简单的道理,科学社会主义本身是一种先进、科学的思想理论,制度设计和制度建构是社会主义的先进性充分发挥的关键所在,社会主义不是只有一种模式,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并不等于社会主义的失败和过时。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团结并带领中国人民,继续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与活力,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重新赢得了应有的尊重和美誉。这个新时代,必将是社会主义优越性更加展现的时代,必将是中国在自己发展的同时,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新的更大贡献的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标志着我国的现代化进程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实现现代化,首先要建立一个现代国家。在清朝统治结束后三十多年的时间中先后出现过多种建国方案,包括君主立宪制、议会制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这些争论、斗争做出了结论,那就是建立一个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近代中国必然要用社会主义的方式实现国家的现代化。

由于当时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巨大成功和在世界范围内的威望,同时由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制度模式主要是学习苏联而建立的。这种国家体制在短期内曾经为我们医治战争创伤、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发挥了巨大作用。但要在一个有着长期封建传统、经济极落后的东方农业大国建立先進的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其复杂程度和困难程度还是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直到改革开放开始时,我国宏观制度体系和微观体制机制与实现现代化的要求相比仍是非常不完备的,国家现代化取得的成就也是有限的,在制度体系、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等诸多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对现代国家和现代化本身的认识有了进一步深化,其重要表现之一就是高度重视制度建设和法治建设。国家对原有制度层面不合理的因素进行了改革,根据现代国家理念和我国实际需要进行了制度创新,以建立现代国家制度体系和治理体系为目标,不断改革完善原有的制度机制。正是由于理念的更新、宏观制度和体制机制的创新,才推动了我国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迅速提升,我国的现代化进程随之明显加快。

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尽管已经基本确立,但仍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还没有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我们要在新的起点上用更加现代、科学的制度创新,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制度机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而推动国家全面现代化的早日实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标志着党领导民族复兴的进程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诞生于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社会危机空前严重的时代。从诞生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将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重任扛在肩上,紧紧依靠中国人民,顽强奋斗,努力拼搏,为中华民族做出了历史性的伟大贡献。

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打败了帝国主义,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为民族赢得了真正的解放和独立。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团结并带领中国人民在中国确立了惠及几亿人的社会主义制度,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的政治架构,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并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建立起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与进步、为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的起飞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坚实的制度基础和物质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以来不断衰落持续走向繁荣复兴的伟大转折。在改革开放时期,党团结并带领中国人民,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开创并很好地推进了中国特色社會主义伟大事业,使近代以来一直落后的中国赶上了时代,使中华民族快速走向现代化,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进入了全面强起来的时代,同时也赋予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历史任务和对自身要求新的内涵。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勇于和善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就必须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就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这其中的关键是要结合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深入推进伟大工程。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深入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使我们党在新时代有新气象,就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党员干部提出的新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辟了中国全面走向现代化的新征程,赋予了党的历史使命以新的内涵,同时,也给党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我们要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各项建设,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从而继续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胜利。

一是要更加自觉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新时代意味着党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带领民族复兴,意味着我们既面临时代提供的机遇,也要着手应对新的困难和挑战。面对实践的快速发展变化,面对层出不穷的新问题新挑战,我们要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胜利,就更加离不开先进科学理论的指导,就要更加自觉地用先进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直面重大时代课题,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新时代,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这一指导思想。

二是新时代要有管党治党的新气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地位决定了党的治理情况直接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关系到中国人民的福祉和利益。在新时代,“四大考验”“四大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我们面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更大的勇气、更坚决的态度、更有力的措施,持之以恒地抓好党的建设,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各项要求,使党以新的气象继续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时代阔步前进。

三是新时代要有推动发展带领复兴的新作为。民族复兴靠的是实干而不是空想。新时代,全体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都要进一步增强使命担当,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系列重大部署,更加坚定自觉地为实现党的历史使命而奋斗。要辩证看待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我国基本国情、我国国际地位的变与不变,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与此同时,要着眼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新变化的客观事实,更加自觉地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着力针对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客观现实,研究新情况、提出新思路、拿出新举措,用扎实的工作不断在新时代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胜利。

参考文献:

[1]王钰鑫.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论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1).

[2]王慧梅.加强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探析[J].党政干部学刊,2016(6).

[3]王遐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方法论探析[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5(7).

[4]张飞岸.正视中国民主实践,建构民主话语权——访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杨光斌[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5(7).

[5]严书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阐明的几个重要问题[J].科学社会主义,2013(1).

[6]徐光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理论新实践——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体会[J].求是,2015(18).

[7]门洪华.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一项国际研究议程[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7(1).

猜你喜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新时代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发展方向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途径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