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激发小学生在数学课堂发言的积极性

2018-10-31陈礼明

求知导刊 2018年23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学困生

陈礼明

摘 要:文章作者对激发小学生在课堂上发言的积极性进行了探索,提出激发小学生在数学课堂发言的积极性要点有四:一是走进学生心灵,引导激励;二是创设和谐氛围,消除学生的胆怯心理;三是面向全体学生,关爱“学困生”;四是教师要和蔼可亲与学生打成一片。

关键词:“学困生”;课堂发言;师生关系

一、走进学生心灵,引导激励

有些成绩好的学生,由于性格内向、胆子较小,怕答错受到嘲笑、丢面子,不愿意积极主动举手发言。笔者经常找他们谈心,进行心灵对话,鼓励他们把自己的才华展示出来。笔者举例子说:“如果你长大了到工厂去当促销员,你总不能把产品拿在手上,站在大街上一言不发吧!你应该是滔滔不绝地介绍产品的功能和特点,来吸引顾客。”笔者经常点这些学生的名让他们回答问题,把期待信任的目光投向他们,让他们的见解源源不断地表达出来,打开他们数学思维“闸门”,让他们对回答数学问题充满自信,体验到获得成功后的喜悦感。

二、创设和谐氛围,消除学生的胆怯心理

不愿意举手发言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学困生”。他们基础差,认为自己不行,自信心不足。回答问题时,害怕遭到教师的批评和学生们的嘲笑,强烈的自尊心迫使他们不敢举手发言。要提高学生在數学课堂上发言的积极性,教师就要创造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预设不同的问题。应从兴趣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入手,多运用迁移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回答问题。随时启发他们克服困难,留更多时间让他们充分思考,回答问题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多鼓励、少批评。笔者在上课时就告诉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只要动了脑筋,允许有错。有了错误,教师才能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不足,对哪些知识点掌握不牢固,教师就可以及时地讲解辅导,不再发生类似的错误。这样就为学生发言扫除了心理障碍。教师应创设环境使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敢于质疑问题,打破“条条框框”,让学生各抒己见,使数学课堂气氛活跃,加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自信心,把数学课堂变成师生共同合演的舞台。

三、面向全体学生,关爱“学困生”

有的教师提问为了省事,常找几个成绩好的学生回答。忽视了中等生,冷落了“学困生”。这样在教师提问时,大部分学生也不愿意去认真思考,心里想着反正教师也不会找自己回答。即使偶尔找“学困生”回答问题,教师也没有考虑到问题的难度,令“学困生”回答时无从下手。教师又不及时引导,甚至当头谩骂、批评,这样就严重挫伤了“学困生”的发言积极性。对于学困生,教师要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关爱,要对他们耐心,放下架子,走到他们中间去。对“学困生”提出的问题,难度要循序渐进,要符合他们心理“最近发展区”,且及时地循循善诱,要运用多媒体课件,使学习内容丰富多彩、生动有趣,有效地营造学生研究问题的情景,精心制作课件,适时运用动画多媒体技术,从而减轻问题的难度。教师对“学困生”要耐心、细致地做教学工作,发现其闪光点并及时赞赏,提出他们能够回答的问题,引导他们产生乐学的效应。

四、教师要和蔼可亲与学生打成一片

教师和学生应心理相容、情感相通。教师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要用自己的爱去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课后要多找学生谈心,多了解学生对教师的看法,这样才能和学生打成一片。

五、结语

总之,数学课堂不只是单纯的知识性活动,同时也是情感活动。教师要及时地对学生回答问题和提出问题给予充分的肯定,热情对待、因势引导、及时鼓励,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数学课堂活动。教师要以学为本、立足课堂,使课堂成为教师和学生情感与知识交流的平台,真正体现新课标的原则,让学生主动学习,使学生在课堂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

参考文献:

[1]常银锋.提高小学生数学课堂发言积极性的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7).

[2]赵 凤.数学课堂之“说”的艺术[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4).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学困生
用爱和机智帮助学困生转化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双向奔赴
如何转化学困生
浅谈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师生关系好很重要
余清臣:建构现代师生关系的公共性
新时期需要怎样的师生关系
还原一个纯洁的师生关系
如何关爱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