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德与法治》教材设计理念给我教学的启示

2018-10-31赖桂桂

求知导刊 2018年23期
关键词:情感体验道德与法治

赖桂桂

摘 要:文章从《道德与法治》教材中获得启示,认为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利用真实的生活例子创设教育情境,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与感悟来深化思想认识。

关键词:情感体验;教育情境;《道德与法治》

启示一: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让学生有情感体验,利用真实的生活例子创设教育情境,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日常教学。

在讲到《少年有梦》这一节中,笔者利用中国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的事例进行教学。黄大年是为梦想行动的人,从偏僻山村开始的上学梦、大学梦、留学梦、专家梦,再到报效国家的中国梦,黄大年在人生道路上一直怀揣着自己的梦想,并乘势告诉他的学生人生需要理想。他用自己的行动和难忘的经历告诉他的学生,人生应该不断明确要实现的梦想,并为之行动。高考头一天,他走了近一天的山路,才走到20公里外的广西容县杨梅公社高中考点。这是一场百里挑一的考试,开考时近600人的考生,考到最后一门时剩下不到100人,一半以上考生选择了放弃。苦心人天不负,黄大年最终取得杨梅公社高中考场的第一名,通过了重点大学的录取线,成绩甚至超出当时我国最好学校的录取分数线,并实现了他的第一志愿,成功考入国家重点大学——长春地质学院(现吉林大学),从大山深处走入大学殿堂,实现了自己的大学梦想。

由此我们得出:努力就有改变。少年有梦,不应止于心动,更要付诸行动。不懈地追梦、圆梦才能改变生活,改变我们自己。

从追赶到被追赶,从“大学梦”到“留学梦”再到“专家梦”,黄大年实现了梦想的再次跨越。他带领的研发团队被同行公认为国际上最优秀的研发团队之一,在移动探测技术行业内长期被作为跟踪和赶超的主要对象。在英国18年,他通过努力终于有了漂亮的汽车和花园洋房、稳定的工作和收入、优越的科研条件和高效率的研究团队,他终于有了非常舒适的小康生活。

由此我们得出:努力,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不服输的坚韧和失败后从头再来的勇气,是对信念的坚定和对美好的不懈追求。

作为一名中国人,虽身处国外,但黄大年认为自己从来没有离开过祖国,平静的生活因万里之外祖国的一项计划而打破。2009年,国家正式启动了“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即“千人计划”, 黄大年在回国讲学时知道这一消息,意识到是考虑回国的时候了。“我是国家培养出来的,从来没觉得我和祖国分开过,在英国也是经常利用假期回来讲学,我的归宿在中国。多数人选择落叶可以归根,但作为高端科技人员应该在果实累累的时候回来更好,而現在正是最有价值的时候,我应该带着经验、技术、想法和追求回来,实现报国梦想。”黄大年回到家中就立刻收拾东西,“必须立刻走,我怕再多待一天都有可能改变主意。”他为国担忧、为国担当,于2009年12月24日一个人通过飞往北京的国航班机回国,妻子已经在几天前先行回国。在此,教师可以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即少年的梦想,与时代脉搏紧密相连,与中国梦密不可分。

在该节课的教学设计理念中,爱国情感和爱国主义教育不是空洞的,而是体现了时代特征,做到了与时俱进,促使学生的爱国情感也油然而生。

启示二: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与感悟,在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深化思想认识。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教师要善于利用并创设丰富的教育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与感悟,在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深化思想认识。”部编新教材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设置了“运用你的经验”“探究与分享” “方法与技能”“拓展空间”等活动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和实践所学知识。特别是“探究与分享”活动环节,让学生吸收了所学知识,又充分发挥了主体地位,突出学生学习不仅要动脑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巴说,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

对于刚刚告别小学生活的学生而言,中学时代是一个新的人生阶段的开始。面对生活和学习的变化,学生会有各种感受,也会有各种困惑和问题。教师不应让学生被动去适应这些变化,而是把变化看成是生命成长馈赠给自己的礼物,使其认识到新的阶段意味着新的机会和可能,并接纳变化,在积极面对中学学习、自我探索等课题中成长。在讲授《学习新天地》中,笔者尝试让学生把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的学习中去。学习是通过阅读、听讲、观察、研究、实践等途径而获得知识、技能或认知的过程。我们所讲的学习是指广义的学习,是人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获得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相对持久的行为方式。学生每天都会来到学校学习,那就让学生自己体悟什么是学习。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说说学习中的苦与乐。教师个人平时的积累和对生活的关注,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只有教师的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学生才能感觉到《道德与法治》教学不是单纯的说教,而是在我们的生活中,与我们天天打交道,潜移默化地提高着我们的道德素质。那么,我们可以怎么做呢?俗话说,两人智慧胜一人,教师要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发挥聪明才智,使自己的教学资源丰富和完善。

在讲授“生命的思考”这个单元中我会用朗读的《乡愁》视频: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通过视频导入我要讲的人物,再导入我要讲的肉体生命和精神生命,让摸不着又难懂的知识迎刃而解。《乡愁》的作者余光中的一生都渴望祖国统一,但是直到2017年12月14日在台湾病逝,《乡愁》已经成为人们对余光中的永恒记忆。然而,随着这样一代人的逐渐离世,这样的“乡愁”是否还能在台湾,在两岸唤起共同的情感与记忆,当是余光中那未了的情结。通过余老的离世来讲解死亡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归宿,肉体生命是无法永恒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弥足珍贵,每个人的生命都不可替代,从而让学生懂得每个人的最终结局都是死亡。但臧克家的诗中说“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又该如何理解?就是告诉我们人的肉体生命是不能永恒的,而人除了肉体生命还有精神生命,我们人类的精神生命可以代代相传的,就像余光中写乡愁的诗歌影响了几代人,传达的是中华民族内心对家园、故乡的共同情感,因而成为具有永恒价值的经典。

生活是具体的,也是复杂的。学生道德与法治水平的发展,从观念认识、体验内化到践行反思相融合、循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因此我们要用教材设置的栏目来精心搭建教和学的脚手架,通过设计与青少年生活贴近并受其喜爱的活动,不断深入,在讨论与分享中达成共识,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与感悟,在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深化思想认识。

参考文献:

[1]姜 雪.以生为本 创建高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J].名师在线,2018(2).

[2]王蓉蓉.践行“让学引思”,让课堂教学更有效[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7(11).

[3]陈彩红.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的分析——以心理教育的渗透为例[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7(8).

[4]莫素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教育观察(下半月刊),2017(4).

猜你喜欢

情感体验道德与法治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读思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绘本阅读教学中如何运用恰当有效地提问促进幼儿积极情感体验的发展
巧用策略,“悦”读绘本
浅谈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运用
情感教育是思想品德课升华的金钥匙
注重体验,促进成长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