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米非司酮配伍依沙吖啶在中期妊娠引产中的效果评价

2018-10-31程香莲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引产米非司酮应用效果

程香莲

【摘 要】:目的 研究分析对中期妊娠引产孕妇使用米非司酮配伍依沙吖啶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在2015年4月—2017年6月我院接收的中期妊娠引产孕妇96例,均分两组后进行引产,对照组使用单纯经腹穿刺羊膜腔内注射,研究组则使用米非司酮配伍依沙吖啶经腹穿刺羊膜腔内注射引产,对两种引产方法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研究足孕妇的宫缩开始时间、总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产后24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上的差异性(P<0.05);研究组患者的引产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上的差异性(P>0.05)。结论 在临床上,使用米非司酮配伍依沙吖啶对中期妊娠孕妇实施引产,效果更加明显,值得使用。

【关键词】:米非司酮;依沙吖啶;中期妊娠;引产;应用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effect of mifepristone and ethacridine in pregnant women with midterm pregnancy. Method selection in April 2015 - June 2017 mid-term gestation induced labor, 96 cases of pregnant women, received by our divide two groups after induced labor, and the control group using simple abdominal puncture amniotic cavity injection, the team is using mifepristone compatibilit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and acridine abdominal puncture amniotic cavity injection induced labor, comparing to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two methods of induced labor. Results the uterine contractions of the pregnant women were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blood loss of 24h was less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success rate of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which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in clinic, the use of mifepristone and ethacridine to induce labor in pregnant women in the medium term is more obvious and worth using.

Keywords: mifepristone; Ethacridine; Medium term pregnancy; Induced labor; Application effect

【中图分类号】R7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8-03--01

前言:在临床上,中期妊娠引产指的是孕妇在妊娠14周至28周期间实施的人工妊娠终止方式,孕妇的引产成功率通常与其宫颈软化程度、宫缩程度以及宫口扩张程度等因素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临床上多使用依沙吖啶经腹穿刺羊膜腔内注射方式进行引产,但是该种引产方式的引产时间相对较长、孕妇的宫缩强烈且出血量相对较多。根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使用米非司酮配伍依沙吖啶药物对孕妇实施中期妊娠引产的效果良好[1]。本文选取了我院的中期妊娠引产孕妇,对使用米非司酮配伍依沙吖啶的临床应用效果予以分析、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5年4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96例中期妊娠引产孕妇,将所有孕妇均分为研究组、对照组两组,每组48例。研究组孕妇年龄21~36岁,平均(28.52±2.57)岁,孕周14~27周,平均(20.51±2.26)周;对照组孕妇年龄22~37岁,平均(29.51±2.54)岁,孕周14~28周,平均(21.06±2.35)周。经临床基本资料对比后发现,两组数据未有统计学上的差异性(P>0.05),可行比较。

纳入标准[2]:①所有孕妇的妊娠期均在14至28周期间;②本次研究,已经获得了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同意,并且得到了患者、患者家属的知情同意。

排除標准[3]:对本次研究所使用药物具有禁忌症的孕妇。

1.2 方法

在引产前,对孕妇实施常规的肝肾功能、血常规、尿常规、妇科、B超以及全身检查,将具有引产禁忌症的产妇予以排除。

对照组:使用经腹穿刺羊膜腔内注射依沙吖啶方法对中期妊娠孕妇进行引产,其中的依沙吖啶(青海制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63020043)使用剂量为10mg。

研究组:使用米非司酮配伍依沙吖啶药物实施引产。在对孕妇实施引产前的1d,给予其剂量为的25mg的米非司酮(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648)口服,2次/d,服药前后的2h患者均处于空腹的状态。同时,对孕妇实施经腹穿刺羊膜腔内注射10mg的依沙吖啶操作进行引产。

若两组孕妇在72h后引产失败,操作者应再予以羊膜腔内100mg的依沙吖啶注射。完成引产后对孕妇实施常规的退奶与抗生素治疗,3d后予以B超复查,若发现疑似有胎盘残留情况,应及时予以清宫处理。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孕妇的宫缩开始时间、总产程时间短、产后24h出血量、引产成功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并予以详细的临床记录。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1.0统計学软件,统计、分析并处理两组具体的数据资料,计数资料百分比(%)表示,X2检验;计量资料()表示,t检验。若P值<0.05,则可将其作为具有统计学差异性的判定依据。

2 结果

2.1 两组孕妇临床相关指标改善情况比较

研究组孕妇的总产生时间与宫缩开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产后24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明显统计学上的差异性(P<0.05),详见表1。

2.2 两组孕妇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孕妇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对照组为8.33%,两组孕妇的不良反应发生比较并无明显统计学上的差异性(P>0.05),见表2。

2.3两组孕妇的引产成功率比较

研究组孕妇有47例引产成功,引产成功率为97.92%;对照组有40例孕妇引产成功,其引产成功率为83.33%。研究组的引产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X2=6.008)。

3 讨论

在临床上处于中期妊娠的孕妇,其宫颈成熟度相对较差,并且胎盘会进行大量的黄铜体分泌,能够使孕妇对引产药物的敏感性降低,所以对中期妊娠孕妇实施引产的难度相对较大,根据临床相关实践表明,中期妊娠孕妇的引产成功率同其宫颈成熟度、自引产至分娩的时间间隔等的因素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综上所述,在对中期妊娠孕妇使用米非司酮配伍依沙吖啶进行引产,临床效果显著,能够缩短孕妇的宫缩开始时间、总产程时间,减少其产后24h出血量,值得予以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尹智敏, 栾婷, 余晨莹,等. 米非司酮配伍雷夫诺尔在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中的效果分析[J]. 江苏医药, 2016, 42(17):1952-1953.

徐素君, 陈敏, 陈立新,等. 米非司酮配伍卡前列甲酯、乳酸依沙吖啶和水囊在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中的可行性比较[J]. 中国性科学, 2017, 26(1):112-115.

梅立群. 剖宫产术后1年内中期妊娠应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药物引产的效果[J]. 河北医学, 2016, 22(3):453-456.

猜你喜欢

引产米非司酮应用效果
中药汤剂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临床观察
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孕妇不同时间引产的效果观察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C 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子宫动脉灌注栓塞术在中央性前置胎盘引产中的安全应用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分析
子宫颈扩张球囊促宫颈成熟及引产效果探讨
利凡诺配伍米非司酮中期妊娠引产的应用意义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