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课改理念的小学数学童趣教学分析

2018-10-30徐晓梅

考试周刊 2018年86期
关键词:童趣新课程小学数学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学校需要对于自主、合作以及探究的新的教学方式进行倡导。这种教学方式其实已经在部分学校中进行推广,并应用到了实际教学过程中。但不少老师对此教学方式的理解还不够,很多时候对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应用处于表面。本文通过在实际研究和探索中分析,让学生能够真正地自主性合作探究性学习,要从老师开始,首先应当提升课堂的趣味性。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数学;童趣;教学

数学是小学中的基础课程,对于学生而言有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同时数学也是不少学科的基础,学好数学能够较好地体现出学生的素质水平。小学数学对于学生的未来都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但由于数学的课程内容比较抽象,并不好理解。因而,对于学生和老师的要求较高。当然,对于学生而言,兴趣其实才是最好的老师。但关于兴趣的养成是当前教育界最重要的问题。因而敢于小学数学童趣教学的分析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将结合实践与探索,针对此类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合理有效的对策和建议。

一、 创设情境,激发童趣

兴趣作为学生最好的老师。因而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当多为学生创设不同的情境来营造出一种较好的学习氛围,从而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提升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实现愉快的自主性学习。比如说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方面老师可以适当地融入龟兔赛跑的故事元素,以此来为学生创设较好的情境,营造更好的氛围,深入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说关于《6的认识》的课堂中,老师可以创设一些摆木棒的活动,来为学生创设一些较为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动手的同时动脑,进而更好地认识数字6。同时有效提升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很多时候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任务,其实都需要不同的情境来进一步激发童趣,让学生在活动或游戏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学习效率。

二、 自主探究,体验童趣

对于数学学习活动而言,更应该是一个生动且活泼、主动并富有个性的过程。一般在课堂中,老师首先要对于小学生好动以及贪玩的一个心理特征做好把握。从而很好地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在此过程中能够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同时老师应当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学生数学活动的自由,包括对数学活动的自主探索,并在合作交流中更好地体会数学活动的乐趣,从而能够较有效的把握数学学习的知识和内容。比如说在学习《时分的认识》的过程中,相对来说,时间单位比较抽象,不像其他事物能够具體的表现出来。在此教学过程中,应当通过其他事物,比如说音乐或者排球活动,针对性地设计一分钟的一个体验活动。从而让学生能够明确地感受到时间的概念,将这一分钟的抽象的时间概念以活动体验的方式体现出来,在深入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使其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三、 展示交流,绽放童趣

教学过程中,交流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很多时候,课堂内容都以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作为主导教学。在此过程中,老师的语言艺术,包括其生动与否,都能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效果。因此老师应当多换位思考,不能完全从成年人的角度出发来进行教学,或者说不能以标准化的语言讲述知识,因为学生对于课堂内容并不理解,势必觉得课堂内容非常枯燥乏味,导致其学习兴趣也会降低。如果教师能够换位思考,多用童趣化的语言来进行教学,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还能有效促进师生关系较好的发展。但这对于老师的心态有一定的要求,不仅需要老师多保持一颗孩童的心,还需要在语言上有一定的亲和力。这样学生才能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中进行有效的学习。当然,老师还应当注意的是,需要多鼓励和激励学生,从而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包括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说,在教学《8的乘法口诀》的时候,可以适当地模仿动画片里的声音进行教学,从而让学生能够产生一定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好地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同时,老师应当多给学生进行交流的机会。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习效率,还能够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师生之间的友谊,让学生更加快乐的学习。

四、 拓展延伸,升华童趣

对于小学生而言,这个阶段正是其兴趣养成的关键时期。同时,该阶段的学生求知欲和探索欲非常强。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结合教学内容多做一些相关课外知识拓展延伸的教学活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比如说在圆周率π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以古人发现圆周率的故事作为穿插,从而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研究结果表明,很多时候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和习惯的培养是因为好奇心,将学生的兴趣较好地转化为学习动力对于当前教育来说非常重要。

总体上来看,教室在打造童趣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五点:

1. 低台阶:首先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知识,放低自身的台阶,多以简单和生动的方式来将课程内容表现出来,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2. 小步子:教学过程中需要一步一步走,也就是说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够有效促进学习效率。教师应当注意的是不能拔苗助长。

3. 多活动:好动是儿童的一种天性。教学过程中应当多结合活动的方式来教学。

4. 勤反馈:教师应当加强和学生的交流,在此过程中能够较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更好地因材施教,提升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5. 生趣味:教室应当以课堂的趣味性为基础,多尝试一些比较有趣的活动和方法,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张正玉.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调查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4.

[2]马晓强.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法实践研究[J].吉林教育,2014(6S):36.

[3]邵盛华.素质教育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J].新课程导学,2014(11):20.

作者简介:

徐晓梅,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第二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童趣新课程小学数学
九月·童趣
冬眠的树(四)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童趣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童趣照相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