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实践活动

2018-10-30王敏

考试周刊 2018年86期

摘 要: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实践活动是学生对生命的深刻体验、对生活的充分感悟,是学生自由活动的一种方式。学生通过语文实践活动可以倾诉生活的五彩斑斓;可以倾诉阅读的独特体验;可以倾诉成长的喜怒哀乐,从而体会人生的真谛。

关键词:基于核心素养;语文实践活动;倾诉

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实践活动,就是将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与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现象与问题有效地结合起来,从而感悟或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和现象,它是一种高效新型的语文学习活动方式。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实践活动能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语文素养的提升。

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的那样:“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应是语文实践活动。”

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实践活动注重学生活动的语文味和实践性,促进学生自觉地学习语文,培养其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能提高学生探究实践能力,开拓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语文实践活动打破单纯学习书本知识的局限性,学生自主地在课堂中学习,联系生活中、社会现实中的问题开展探究,融入了社会参与性的体验、实践等活动,语文实践活动是为学生感悟生活,直面社会架起一座桥梁。

在语文实践活动教学中,教师也应该转换角色,应由指导学生转变成真诚平等地参与学生的活动。教师不仅要把握实践活动技巧,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抒发体验生活的感悟,让学生感受到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实践活动是源于自己内心的需要、是倾诉心声的一个窗口。

一、 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实践活动——倾诉丰富多彩的生活

“生活是语文实践活动的源泉”,生活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每一个生命都有其多样性。正如苏轼的名言“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教师应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体验、感悟生活,创设情境,展开丰富有效的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能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多彩,将发自内心的感悟自觉地倾诉。

如:

——新学年,我又长高了,那校园的花草树木有没有什么变化?

——了解同桌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然后从中发现同桌的内心世界……

——春天来了,布置观察《春天,小区的变化》要求学生留心观察,春天到了,小区的细微变化。

——看看报纸,听听新闻,国内外最近是否发生了一些大事,诉说自己了解后的感想。

在一次语文实践活动《我眼中家乡的变化》中,我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居住的金山生活区,可从大处落笔,也可从小处着眼,通过细心观察,学生呈现出不一样的精彩:有的用笔抒发出对自己成长的生活区的热爱,写出《金山的大榕树》《热闹的金山夜市》《臭水沟的变化》等佳作;有的用彩色笔画出《美丽的金山》《夜晚的榕城广场》等别具特色的画卷;还有的拍摄出《金山巨变》《小树和金山一起成长》等体现家乡巨大变化的照片。

以语文实践活动为契机,围绕一个主题激发学生自觉地去细心观察身边的景物,发现丰富多彩的世界,伴随着实践活动的次数和主题的增加,你就会感受到学生在成长,学生不仅关注自我,关心父母朋友,还关注身边的环境(如小区、学校),甚至意识到作为社会公民有责任关注到国家、民族目前的热点问题,世界的焦点问题,学生的写作素材丰富了,观察的视野开阔了,思考问题的能力增强了,语文核心素养也就随之提升了。

二、 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实践活动——倾诉阅读的独特体验

多元化的阅读体验能直面学生的心灵,激起思维的火花,能促进学生语言生命的成长,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建构和运用能力,提升对文学作品的审美和鉴赏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莎士比亚曾说:“读书犹如和一个高尚的人对话。”如,学生在阅读《跨越百年的美丽》时可以体验居里夫人对科学的热爱,可以体验镭那淡蓝色光虽然美丽但却对人体极具伤害;在阅读《红岩》时可以体验到江姐的大义凛然、坚贞不屈;在阅读《卖火柴的小女孩》时体会到小女孩的无助,可怜;因此教师指导开展语文实践活动——阅读交流会时,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发现与文本对话的切入点,与同学交流阅读感悟,在阅读中要有所思考,提升语文素养。

在指导课外阅读时,我除了指导学生做阅读摘抄和批注外,还定期指导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活动——走进名著。

如学生通读《三国演义》《水浒传》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比较阅读,讨论这两部作品在塑造人物方面有什么独特之处?哪个人物的刻画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个人物有什么样的特点或品质?每个学生有了自己独特的、鲜明的阅读体验。

真可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的体会到武松的勇猛机智;有的体会到诸葛亮虽然足智多谋但最后却扶不起刘阿斗的无奈。在交流评价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思维火花的碰撞精彩纷呈。这些独特的多元化的阅读体验是学生生命的果实,是他们成长道路上的美妙足音。

三、 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实践活动——倾诉成长的喜怒哀乐

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有许多的喜悦收藏,也有不少的烦恼需要倾诉。倾诉是人的一种本能需求,是生命的冲动。

教师如何让学生借助语文实践活动倾诉成长的喜怒哀乐呢?这需要教师用心揣摩,创设情境,设计丰富多彩而又具有实效的语文实践活动。学生自觉地将语文实践活动当作心灵漫游的自由空间,倾诉心声的窗口。

例如六年级下期综合性学习《難忘的小学生活》,这是学生回顾六年的小学生活,最能激发学生倾诉内心真实情感,教师可适机引导学生围绕成长足迹和依依惜别两个主题展开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六年的小学生活中,并非只有美好的回忆,也曾有过烦恼和忧伤——“少年初识愁滋味”,写竞选的失败带来的困惑,写被老师误解带来的烦恼,写作业像一座山压得喘不过气,写考试是他们心中的伤痛……尽情抒发吧,愿心中的烦恼在笔尖流淌,也愿痛快淋漓的抒发能让烦恼抛到九霄云外!

——快毕业了,有许多心里话要诉说,写信给老师,诉说对老师的感激;写信给同学,告诉同学很舍不得分开;也可以写给校园中一起成长的小树,给曾经有过误会的同桌……愿意将信投递也行,愿意将信收藏也罢,还可以将信精心收藏变成一本信集,并为它起个很有诗意的名字——心灵鸡汤。

——六年级了,学生长大了,有自己的见解,他们想编一本《我们想说》把自己的观点收藏在册。

——学生有许多跟成年人不同的观点,这也许就是代沟,那就写00后和70后、80后父母的代沟吧!

让学生自己思考表达,也可以让全班同学交流讨论,这是多么有益而有趣的活动啊!

学生的心灵是敏感的,也是娇弱的,他们可以为荷叶上的露珠而惊叹,可以为同学的一句评价而思绪万千,也可以为老师的一个赞叹而惊喜。每一种感受都是源于他们的心灵与生活中的人和事物交流后而获取的真实感悟。

当学生把这种感悟——心灵的独白通过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表达出来,那就是最精彩的。我们作为老师应理解他们此时渴望与人分享、渴望有人聆听的心理,要成为他们最忠实的聆听者,要适时凭借自己对生活的感触和深刻的思考提供给他们一些参考,努力与学生的感悟产生共鸣,要成为他们最值得信赖的支持者,和他们共同参与语文实践活动。

让学生在人文的光辉中自主活动,自由倾诉活动感悟,体会活动乐趣。让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实践活动成为学生成长的一种动力、收获人生的感悟,分享学习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读语文教本[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王敏,福建省福州市,福州金山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