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玐

2018-10-30徐建萍

考试周刊 2018年86期
关键词:部编课外读物课外书

摘 要:部編教材尤为注重学生课外阅读的延伸,尤其提倡学生的海量阅读。然而农村完小学生家长对孩子课外书阅读的重视程度低下使得学生课外阅读的极度匮乏。因此,通过1+X的方式,来提高完小二年级学生的阅读量。

关键词:1+X;阅读;孩子们

部编教材格外注重学生课外阅读的延伸,在一上教材上就增加了“和大人一起阅读”亲子阅读栏目和“快乐读书吧”栏目,然而,一上的一个学期下来,每次“和大人一起阅读”的作业布置下去,班上几乎只有三分之一的孩子是和家长一同完成这个作业的。到了二上,部编本教材更为注重孩子的课外阅读,于是我每天给孩子布置看课外书半小时的作业,一个月下来很多家长在作业完成情况里都会给这个作业打上“×”。经过调查,我发现班上84.8%的孩子喜欢看书,可是却有21.2%的孩子连本课外书都没有。若长此以往,孩子阅读量的提高就被扼杀在萌芽状态了。尤其是部编本二上的教材提倡孩子海量阅读,对于完小学生本身就极度缺乏阅读的情况下,要通过课外无限量的“X”阅读来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就更加寸步难行了。

一、 寻找问题存在的根源

对班上孩子的这一系列问题,于是借助家长会和家访的方式,了解到孩子们没有完成“和大人一起阅读”和“每天看半小时课外书”的作业的原因有:

(一) 家长的意识比较淡薄

我们学校处于农村,班上还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孩子还是流动儿童,很多家长白天疲于工作根本就没有这个精力,也没有这个意识去检查孩子的家庭作业,更不会陪同孩子一起阅读,有些家长甚至要上晚班,别说孩子的作业根本没人管理,连孩子的饭菜都得孩子自己解决!而有些家长晚上下班回家顺道问声:“作业完成了吗?”已经是很不错了的,极少个别的家长会陪同孩子一起阅读或者督促孩子看课外书。更有甚者几乎都不会给孩子准备上一本课外读物,没有课外读物,孩子的课外阅读从何谈起?

(二) 教师的教学方法偏重于精读

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一贯以来的语文教学相对来说比较倾向于精读,很少教给孩子更多的阅读方法,比如:浏览、跳读、猜读、比较阅读、整本书的阅读方法。结果很多孩子只会精读,长此以往,孩子们也不晓得运用各种不同的阅读方法,阅读的速度相对也比较慢。一开始我还没特别重视,没有发现问题的严重性,在一次次的考试中,我发现班上的孩子做试卷的速度与我预期的有着很大的距离,细细想来跟平时教学的方式也脱不了干系。

(三) 教材的文本具有局限性

教材本身只能提供给孩子少量的课文,教师只是借助这些具有典型的文本教给孩子学习和阅读的方法,如果单纯只是学习教材上的课文是远远不够的。虽然部编教材也往课外阅读拓展,但是即使在部编教材上,如二下教材中,有时“快乐读书吧”里,虽有给孩子们提供拓展的故事,但很多时候仅仅只是故事的题目,没有故事的内容。如果没有老师找出相关的故事内容讲给孩子们听,好些孩子还是不会去看,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更不会主动去电脑上或者去书店寻找这些故事,久而久之,这些故事题目对于班上的孩子来说仅仅只是摆设。因此,仅仅靠教材上拓展的这一点,想要提高对于处在农村班上孩子的阅读量还是远远不够的。

二、 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 提高家长意识,保障学生的课外读物

通过走访每个孩子的家庭,针对每个孩子在家每天看半小时的作业情况以获取孩子最真实的课外阅读信息。通过家长会,传递给家长部编教材在阅读这一块与之前教材的区别和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同时潜移默化地提高家长对于孩子课外阅读的意识,以此为孩子提供物质保障,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读到课外读物。

(二) 重视教学方法,教给学生多种阅读方法

“部编本”教材在多种阅读方法的教学上,本身就增加了一些分量。而作为语文老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应改变原先偏重于精读的方式,教给孩子浏览快读、似懂非懂地读、连滚带爬地读、不求甚解地读的方法,打破凡是阅读就限于精读的困局,重视孩子阅读速度的教学。

(三) 采用“1+X”的方法,鼓励学生“海量阅读”

“部编本”教材主张加大孩子的课外阅读,鼓励“海量阅读”。通过教材“1”的文本隐射更大的阅读空间。比如,二上年级第一单元的“快乐读书吧”里就有对《没头脑和不高兴》这本书做了简要的介绍,简介中设置了很多的悬念。比如:“没头脑”和“不高兴”都闹了哪些笑话?他们为什么下决心改正自己的缺点?这些悬念都能激发孩子去阅读《没头脑和不高兴》的故事。其实,看到这个书名,学生就很有兴趣,于是我提前买了这本书,挑选了其中的一个片段讲给孩子们听,孩子们饶有兴趣,于是,教材里一个简要的几句介绍和老师的一个片段阅读就引来孩子们厚厚的一本书的阅读。

而我则将这“1”不仅仅看作是课文里一整篇的文本,有时,只要有相关的内容,我也会牢牢地以点画面,比如在教学《寒号鸟》这一课中的“冷得像冰窖”,“冻得直打哆嗦”这一系列的短语后,我发现在《三毛从军记》中相关的短语就有23处,于是推荐给孩子《三毛流浪记》一整套的书,同时利用班队课开展了关于《三毛从军记》的班级读书会,在这本书里,我和孩子们一同找寻23处相关的短语,还收获了许许多多的成语,面对不懂的成语,孩子们根据文字上面的画面进行猜测,进行表演,有了图画的映衬和孩子们的表演,再让学生来说类似的短语明显就轻车熟路多了。

(四) 保证孩子的阅读时间,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孩子若喜欢阅读却没有足够的阅读时间,一样无法扩大孩子的阅读量。平时在校时间,午饭吃完11:30开始到1点之间,孩子的读书时间就到了,我从不占用孩子们的这个时间,就让他们自由地畅游在书海中。孩子们也很乐意,一吃完饭就捧着书看,午休时间到了孩子们还是舍不得离开书的怀抱。从夏令作息时间开始,中午有将近两个小时的午休时间,这两个小时的时间就是让孩子们好好休息,若孩子真的不想睡觉,可以看书。这也为孩子读书提供了足够而充分的时间。拥有足够的阅读时间是保证孩子阅读量的前提。

童年是一生的根,我坚信在部编教材的引领下,我跟我的孩子们只要一直读,一本,又一本,一定能累积更多的“X”……相信在我们不断地加法中,我和孩子们的交流也会因此而温润……这一切,就好比在土地里撒下一粒种子,让它慢慢地生根,发芽……为孩子们在文学这一片广阔的田野中萌生出强而有力的根,使其枝繁叶茂,直插云霄!

作者简介:

徐建萍,浙江省绍兴市,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皋埠镇上蒋小学。

猜你喜欢

部编课外读物课外书
例谈部编高中教材基于价值观立意的确定方法
近四成家长认为课外读物存在“鱼目混珠,良莠不齐”等问题
教育部:禁止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
确保学生课外阅读有质有量
爱看课外书的我
课外书
浅谈部编历史教科书中插图的选取和使用
大还是小?
本期话题:自习课上可不可以看课外读物
部编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中的国家认同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