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狂人严介和的故事他曾穷得穿不上鞋几十年后为员工发金砖

2018-10-29

北广人物 2018年41期
关键词:太平洋建设

2018年1月24日,王春元和摄制组伴随着自北向南的冷空气,行程800公里,来到位于江苏省淮安市的太平洋建设集团总部,如约见到了太平洋建设集团的创始人严介和、严昊父子。

2018年1月25日,淮安,开元大酒店。苏太华系的年会在这里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干将1000多人济济一堂,气氛十分热烈。这次年会一共发出了166斤黄金,严介和不时站起来评点臧否这些人的业绩和工作,并不失时机地继续鼓劲,承诺在这个基础上黄金的数量每年递增50%。

1960年2月5日,严介和出生在淮安紧邻古运河和漕运水道交汇口严庄村一个世代教书的家庭里。严介和如此描述18岁前的成长经历:“我的父亲、母亲、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是教书匠。我是很小随着家庭下农村的,我们也不会劳动,穷得连鞋子都没有。穷就没有尊严,走路头都抬不起来。但因为我是教育世家,文化素养还是比较强的,我记得上初中时,我说老师你下来吧,我能给你当老师,很多都讲错了。到高中时已经初步有点文言文了,我们的语文老师都不懂,都问我,后来干脆我来讲,我在同学当中年龄也是最小的,所以我中学没毕业,我就当中学代课老师,编内代课是24块钱一个月。当时我每个月生活得很好也花不了9块钱,就给妈妈15块钱……”

时光走过57年,严介和家族以5000亿人民币的营收进入世界500强第89位。在将儿子严昊统领的太平洋建设集团和女儿严昕统领的苏商集团均打造成世界500强之后,严介和顺势退居二线,为自己的第三个世界500强目标奋斗,那就是以华佗论箭为引擎的教育产业。他再度放出“狂言”:“什么哈佛商学院、沃顿商学院,哪一家能有我这样的实践背景、实战经验?”

“文革”期间,严介和的父亲由于出身和所谓“不当言论”,被打成“现行反革命”,一家人的境遇跌至谷底。父亲发誓从此不让后代有知识有文化,严介和的几个嫂子都不识字,但严介和没听父亲的,他不仅娶了有文化的,而且妻子还曾是自己的学生。夫人张云芹精明能干,且出身商业世家,不仅是贤内助,也是严介和事业上的贤“外”助。1979年春天,嗅到了中国大地回暖气息的严介和,发现了村里烧砖窑需要草帘子的商机,组织村里的年轻人向砖厂提供草帘子,开启了他的从商之旅。在“万元户”都十分稀少的年代,严介和很快就成了几万元户,而且直接威胁到村里供销社的生意。好景不长,1985年工商局的“打资部”(1981年成立,意为打击资产阶级)查封了严介和的作坊。案子前前后后查了18个月,当最新一任马局长上任后,明确表态:你这些事现在都合法了,是国家鼓励的,我们也支持你。严介和气不过,支持我?企业倒闭了,这个损失怎么算?局长说:谁赔得起你这个损失,你不是有本事吗,你有能力就继续搞。严介和只能面对现实,很快就把生意又做红火了。然而他却毅然卖掉了草帘子作坊,他要寻找成为企业家的机会。1986年正逢儿子即将出生。当时淮安有两个乡镇企业搞不下去,面向社会“请能人”,严介和便毫不犹豫报了名……巅峰时期,严介和一共接手了七个企业,全部起死回生。严介和说他的方法也很简单: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有关系的,待遇上可以照顾,但岗位不能照顾,他称之为“无情岗位、有情待遇”。他是怎么竞争的,团队也必须公开竞争,让有能力的人占据关键岗位。严介和说自己“只管人不管事”,他的理论是让一头狮子领着一群羊,久而久之羊都会变成狮子;如果让一头羊去领着一群狮子,最终狮子也变成羊。他用人看才干,哪怕这个人是反对派都不要紧,只要把事情做好就行,最终以数据说话,而且倡导“少讲如果,多讲后果,承担结果”。他还放出狂言:没有亏损的企业,只有无能的厂长。而且他的企业那时就以待遇高而著称,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今天。但严介和的高调也刺激了很多人,现实的种种困境令他萌生退意。当时企业并不属于他个人,叫“企业租赁”,有点像农村的“大包干”。虽然比一般国有企业有了很大自由度,但说到底还是打工。敢为天下先的严介和想拥有一家完全属于自己的企业。

到了上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环境更加宽松,严介和注册了一家名叫“引江”的公司,也开始在南京“干私活”了,而这一单私活,不仅载入了太平洋建设的史册,甚至也进入了中国当代商业史册,还在李嘉诚的自传中被引用,这就是著名的“赔5万不如赔8万”。严介和想进入高速公路建设,但这个领域一向是国有企业垄断的,任何其他成分都进不去,可他铁了心要做第一个。严介和从国有企业食堂大师傅那里找到了中间人,求得了南京绕城公路中三个涵洞的小项目,原定140天的工期结果72天就干完了,而且进度、质量等方方面面的口碑都无可挑剔。最后一结算,三个涵洞赔了8万块钱——公司一共12万注册资金,但严介和说“赔得好”。后来果然如严介和所料,三个涵洞的事儿很快就传开了,一直传到分管南京高速公路的指挥长那儿。第二年,指挥部就把1000万的项目给了引江公司。绕城公路全部完工后,引江公司合计干了5000多万的工程,净利润达到了860万!1995年,严介和成立了太平洋建设,先后参与了南京新机场高速、京沪高速、江阴大桥、南京地铁等一系列国家和省市重点工程的建设,把业务范围从江苏又扩展到了全国。按严介和本人的话说:“没有当年的太平洋建设,就没有今天的建设太平洋,我现在不是建设太平洋了吗,全球都欢迎我!”

严介和频频出现在富豪榜上。他在国内首创了BT模式(Build-Transfer),即先由承建方以全额垫资的方式来进行基建,在项目完成后将其所有权和运营权转交给政府,而政府通过分期付款来偿还项目资金。BT模式为那些急于搞基建而又苦无资金的地方政府提供了一条捷径,而这些项目无一不是“大单”,严介和的生意开始高速发展。与此同时,他大量收购国有企业,而且是亏损的国有企业。他心里一直揣着那个“企业家”的梦想,财富并不是终极目的。但舆论并不这么看,对他的“暴富”、高调的作风和BT模式本身,都充满了质疑。很多人认为太平洋建设赖以成名的BT模式涉嫌官商交易、利益输送和地方债务隐患。但严介和以其固有的方式放言:为什么我敢这么狂?因为太平洋建设的屁股是干净的!究其实,公益和挣钱本就不矛盾,严介和作为大商人早就明白这一点。看起来收购亏损企业不挣钱,而且是一点儿不讨价还价“打包”、背下所有债务和人员安置,但这是非常容易赢得当地政府好感的,未来有好的市政项目会优先考虑外包给太平洋建设。这和严介和当初承建“三个涵洞”项目的思路并无不同,赔本赚吆喝,再通过优质项目把损失补回来。BT模式无非是这一思路的衍生和放大。

2005年,严介和以其个人身家125亿元从胡润百富榜第66位跃升为第2位,成为年度黑马。戏剧性的是,不过一年时间,严氏又被爆出欠银行3.82亿,被告上了法庭。对于这个风口浪尖上的人物,媒体当然不会放过,对此大炒特炒,情况愈演愈烈,严介和的欠款数额在报道中不断攀升,以致半年多内其12处住宅先后5次被查封,绝大多数被反复冻结3次以上。但有一个令所有银行高层想不到的细节,这个富豪的所有房子居然都是按揭的。按照严介和事后的总结,这还是步子太大惹的祸,很多问题被忽略了,更可怕的事,这一情况被透露给了媒体,银行一听坐不住了,纷纷挤兑。他没想过银行会这么做,签好的合同银行会让提前还——到期未到期的都要还,一下出现了150多个亿的资金紧张。他从前一年的首富次席跌落成了被银行穷追猛打的失信之徒。十几万工人要吃饭,那么多贷款和利息要还,怎么办?换个人,这也许就是崩盘的开始。但严介和确实不是一般人,由于之前承接了海外订单,已经具备了国际视野,国内的路不通,严介和便转向了国际资本,再加上巧妙地闪转腾挪,在短短三年时间堵上了100多个亿的窟窿。然后默默蛰伏,以最小成本的存活方式等待东山再起。2007-2010年随着中国地产的发展,这趟快车又被严介和赶上了,再加上他同时有了资本市场的加持——通过对ST纵横的借壳又获得大笔流动资金,更加如鱼得水。在这个基础上,他开始筹建事业的另一翼,总部设在上海的苏商集团,侧重于在资本市场的发展。严介和说,2006年之后,他再也没有找银行贷过款。而且,此役之后,严介和总结出“小成靠苦难,大成靠灾难”“小成靠朋友,大成靠敌人”。2006年的灾难,也许于他,竟是一种成全!

2010年后,他又一次崛起,在北京筹办了一个名为“华佗论箭”的组织,也即“苏太华系”中的“华”。

猜你喜欢

太平洋建设
爱管闲事的“太平洋警察”
决胜太平洋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跨越太平洋的爱恋
环太平洋之怪兽归来(下篇)
跨越太平洋的爱恋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太平洋还是北冰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