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晚年的绝唱

2018-10-27景作人

歌剧 2018年1期
关键词:法尔威尔第国家大剧院

景作人

朱塞佩·威尔第是一位长寿的作曲家,自1813年诞生至1901年逝世,他整整活了88岁。威尔第的长寿给全球歌剧爱好者们带来了福音,因为大师在其漫长的一生中,为这个世界留下了近30部伟大而又不朽的歌剧。一般认为,威尔第晚年的三大歌剧(《阿依达》《奥赛罗》《法尔斯塔夫》)相当具有开拓性,而在这三部杰作中,唯有《法尔斯塔夫》是最具个性和最具创造力的,因为它相对于大师其他任何一部作品来说,都有着完全不同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追求,可以说,它是威尔第一生中的一个另类“子女”。

2017年12月,国家大剧院终于上演了这部威尔第的压轴歌剧。此次演出是由中国国家大剧院与奥地利维也纳歌剧院联合制作的,这是两家剧院在艺术上的首次合作,由大卫·麦克维卡执导,雷纳托·帕伦波指挥。主要演员有罗伯特·德坎迪亚、拉凯莱·斯塔尼亚、莉莉·约斯塔、菲利普·波里内利、茱莉娅·塞门扎托、石倚洁等。舞美、灯光由维也纳歌剧院的艺术家担任。

看完歌剧的彩排后(因正式演出时间安排冲突),我内心产生的第一感觉就是对威尔第的无比崇拜,我真没有想到,大师在歌剧中的奇思妙笔是那样的鲜活,所表现出的音乐戏剧性又是那样的精巧。尽管以前多次看过这部歌剧的DVD,但此次所经历的实况效果着实令我震惊,而由此产生的内心冲击力亦是非同小可的。

国家大剧院此次上演的《法尔斯塔夫》,总体上水平很高,导演、舞美和歌唱家们,均以出色的艺术表现和技艺展示,给中国的歌剧爱好者带来了良好的印象和愉快的享受。最出彩的,是中国青年男高音歌唱家石倚洁,他演唱的几段芬顿的咏叹调非常精彩,其高音音色的亮丽和音乐表现的恰当,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然而,我看的那场演出还是有着一些不尽然之处(也许与彩排有一定的关系),例如饰演法尔斯塔夫的男中音歌唱家罗伯特·德坎迪亚,虽是一个音色纯正的歌唱家,但相对于法尔斯塔夫这个角色,他的声音明显有不足之感。此外,他的体形并不是很胖(导演应该设法再为他装饰一下),与角色之间有所差距(幽默感不够)。更重要的是,德坎迪亚在表演上过于拘谨和表面化,没有演出法尔斯塔夫复杂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饰演艾丽斯的女高音歌唱家拉凯莱·斯塔尼亚表演的感觉尚可,但声音不“打远”,且难见漂亮的高音音色。其他几位歌唱家也有同类问题,只有饰演福特的男中音歌唱家菲利普·波里内利声音通透,音色厚重。

本次《法尔斯塔夫》的演出,原定是由指挥大师祖宾·梅塔执棒的,其后因故改由意大利指挥家雷纳托·帕伦波。但就是这个帕伦波,实打实地成为了此次歌剧演出的亮点。我对帕伦波很了解,知道他是意大利现今歌剧指挥家中的佼佼者,他身上流淌著意大利歌剧的血液,指挥歌剧时动作和感觉非常投入。他对意大利作曲家的歌剧作品烂熟于心,上场指挥似大将一般胸有成竹。当晚他的指挥动作清晰精准,音乐“调度”有方,在对舞台及乐队的控制上,真正做到了得心应手,掌控自如。此外,帕伦波还是一位非常有激情的指挥家,他似乎有一种天生的“霸气”,一旦站在指挥台上,浑身的血液就会随着音乐沸腾,而这种沸腾的血液则会在瞬间化作激情,继而产生出带动演员和乐队的强大动力。

国家大剧院交响乐团此次表现得很出色,他们已经越来越能演奏出歌剧的“味道”了,连续几场演出,观众听到和看到的是一个富有机敏性和灵活性的乐团。演奏中,这个乐团能够全面地“贴”近声乐,很多方面具备了有机的动感。说实话,这个乐团在帕伦波的指挥下,确实和原来有了很大变化,最起码音乐是活的,技术是巧的,感觉是对的。看来,一位好指挥对于一个乐团来说,其重要意义真的是决定性的。

大卫·麦克维卡的执导非常生动,对舞台的全局把控及人员调度都做得很到位,角色之间的对手戏亦安排得真实自然。如果说有什么不足,就是对法尔斯塔夫的戏处理得过于简单,只将其外在形象做了夸张的表现,而没有揭示出角色深刻的内心世界。

《法尔斯塔夫》的舞美设计是我喜欢的风格,古典式加一些现代立体化设计,整体上显得简单而不凌乱,很有实用的效果。灯光与服装设计都很自然,体现出了欧洲歌剧院的舞台理念。我很喜欢三幕二场温莎花园大树下那场戏的灯光效果,有神秘感,亦有“妖气”和诡异感,与剧情的实际要求十分吻合。

国家大剧院与维也纳歌剧院此次合作演出《法尔斯塔夫》,很好地发挥了两个剧院的各自优势,短短的时间里,两国艺术家经过不懈努力,共同将威尔第这部伟大的歌剧搬上了中国歌剧舞台,实现了中国歌剧爱好者们心中的一个长久的愿望。

猜你喜欢

法尔威尔第国家大剧院
2023 年“美育芳草”国家大剧院青少年艺术节开幕
小树
拯救自行车
威尔第歌剧创作中的威廉·莎士比亚情节
颜荷:跳上国家大剧院的女舞者
《骆驼祥子》被国家大剧院搬上歌剧舞台
国家大剧院 北京音乐厅 中山音乐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