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超级国际化大学计划”:背景、内容、特点及启示

2018-10-25齐小鹍唐志勇高素兵

世界教育信息 2018年14期
关键词:双一流日本建设

齐小鹍 唐志勇 高素兵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及知识经济的兴起,教育国际化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为顺应这一发展趋势,日本于2014年出台了“超级国际化大学计划”,该计划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日本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当前,我国正处于“双一流”建设的新时期。文章通过分析日本“超级国际化大学计划”的提出背景、主要内容,总结计划实施特点,并对我国“双一流”建设提出建议。

关键词:日本;超级国际化大学计划;“双一流”建设

日本“超级国际化大学计划”是日本文部科学省于2014年提出的。所谓“超级国际化大学”,是指以培养国际化高素质人才和推动世界性研究为目标的大学[1]。在政策实施过程中,日本政府向“超级国际化大学”提供雄厚资金支持,加快日本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进程,提升日本大学的国际竞争力与培养人才的国际通用性。

一、背景

(一)国际高等教育竞争日益激烈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逐步推进,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逐渐从大众化阶段过渡到普及化阶段。1999年,29个欧洲国家在意大利博洛尼亚提出欧洲高等教育改革计划,力图实现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建立欧洲高等教育区,以促进欧洲高等教育的发展。在亚洲,韩国政府制定的“面向21世纪的智力韩国计划”,力求建设世界一流水平的公私立院校,促进韩国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发展;新加坡、中国等国为应对经济全球化浪潮,也实施了相应的国际化战略,与世界一流大学开展合作,提高本国大学的国际声誉和地位。

欧美先进国家和亚洲新兴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增加了日本高等教育改革的压力。

(二)日本高校国际排名呈总体下降趋势

《泰晤士高等教育》(THE)世界大学排名是受国际普遍认可的世界大学排名之一。通过对2009-2013年THE世界大学排名的数据整理发现,位于世界排名前100的日本高校数量呈逐渐下降趋势(见表1)。这一事实成为日本实施“超级国际化大学计划”的直接原因之一。

(三)人口结构呈老龄化趋势

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的人口出生率逐渐下降,65岁以上老龄人口比例不断增加,人口结构呈老龄化趋势,日本进入“少子化”时代。日本总务省统计局于2017年12月2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以来,日本的新生儿人数逐渐减少,人口自然增长数量的降低导致总人口数量的降低。这一现状给日本高等教育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挑战,尤其是对庞大的私立高等教育系统。各高校招收的学生人数不足,造成师资及基础资源的浪费。因此,各高校必须调整运营方法和教学与科研手段,重新审视并改革招生选拔方式,以促进高等教育的良好发展。

(四)前期改革积累的经验

日本在高等教育国际化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相继实施“留学生10万人”计划、“留学生30万人”计划等吸引外国留学生[4],实施“卓越研究基地计划”(Center of Excellence,COE)、特色大学教育支援计划等促进大学建设。通过以上战略计划的实施,日本的留学生规模逐渐扩大,世界一流大学战略的实施取得明显成效。然而,由于片面追求留学生数量,忽略其他相关因素,“留学生10万人”计划、“留学生30万人”计划的弊端日益凸显。日本在总结相关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吸取前期改革教训,于2014年提出了“超级国际化大学计划”。

二、主要内容

(一)目的

为了加强日本的大学同世界顶尖大学的交流与合作,日本文部科学省加速推进新的组织、人事、教务系统的变革。

“超级国际化大学计划”以国际化改革为主线,兼顾管理体制改革和教务体制改革,提高日本大学的国际通用性和国际竞争力(见图1)。

(二)资助对象及金额

“超级国际化大学计划”提出后,共有37所大学入选(见表3)。这些入选大学可分为两类:顶尖型大学(A类,13所)和牵引型大学(B类,24所)。A类大学的目标是努力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争取进入世界百强大学之列;B類大学的目标是基于实际情况,引领日本高校的国际化。

“超级国际化大学计划”的标准支付金额为:A类大学每年4.2亿日元;B类大学每年1.72亿日元。此外,根据各高校预算的规模和实施年份,经费规模会发生一定变动,并且各年度的最终补助金额将根据计划的整体预算额进行调整。计划就该方面的具体规定如下:

1.事业规模超过补助金额的情况下,其差额将由大学收入承担。此外,两年之后的补助金额,有可能在预算范围内进行调整。

2.本事项中不设定补助事业的上限金额。

(三)主要成果指标

日本政府对入选“超级国际化大学计划”的高校设立了相应的成果指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国际化相关指标、管理相关指标、教育改革相关指标[7]。各高校根据相应的成果指标制定改革政策及详细的成果目标(见表4)。

(四)评价

日本每年度对各个大学的计划进展情况进行追踪评估(在中期评价的年度不进行年度追踪评估)。在每年度追踪活动的基础上,在计划开展的第4年(即2017年)和第7年(即2020年)进行两次中期评估,计划截止后(即2024年)将进行最终评估。下一年度各高校补助金的分配额度取决于评估结果,在工作目标难以达成的情况下,会重新评估包括终止项目在内的计划。此外,在2018年会根据2017年的中期评估结果调整各大学构想计划。

三、特点

日本“超级国际化大学计划”以促进日本高等教育国际化为目标,实施相应改革措施,引入国际通用指标,提高日本大学的国际竞争力。通过与前期改革方案的对比及对各大学构想计划书的分析,总体来看,“超级国际化大学计划”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全景规划明确

“超级国际化大学计划”入选高校均制定了本校的全景规划,包括全景构想图和计划进展图。例如,东京大学在《东京大学构筑全球大学模式规划》(東京大学グローバルキャンパスモデルの構築)文件中指出,到2024年成为非英语圈的研究型综合大学的范本,以实现全球校园的目标。全球校园有6个特征:开展并推进世界顶尖的学术科研工作;建立符合全球化时代的教育体系;增加用英语取得学分的课程以及全英文授课课程;开展多语种授课;对不同的成员(包括师生、行政人员等)开展多样性的教育、研究、管理工作;具有大力推进全球校园构想建设的组织和高级专业人员。

东京大学结合计划实施背景和自身条件,制定了东京大学建设超级国际化大学的构想图。根据构想图的规划,东京大学旨在建立一个具有流动性(学生、教师、职员的国际流动)、卓越性(拥有顶级的教育和尖端的研究)、多样性(文化、语言的多样化)的全球校园,培养具有全球化视野的领导人才。东京大学的构想目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开展最顶级的教育,强化最符合全球化时代的大学教育能力,改革教育体系,进行教育综合改革;第二部分是进行最尖端的研究,加强同世界一流大学的密切合作,提高创造能力;第三部分是创立核心平台,构建全球校园的中枢系统,实现网络化。目标中的这三部分相辅相成,东京大学欲基于核心平台,将最顶级的教育和最尖端的研究进行有效融合,协调发展,共同促进东京大学的国际化发展。[9]

根据战略构想,东京大学制定了目标进程图:2016年完成整体目标的25%,2019年完成整体目标的50%,2024年建设成为超级国际化大学。在规划全景战略的基础上,东京大学制定了详细的分战略目标,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奠定良好基础。

(二)量化目标

在全景规划下,各大学对计划实施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详细的规划,并设立细化目标。例如,针对全英文授课,京都大学制定了完备的目标计划(见表5)。2013-2016年,京都大学的全英语授课科目数量占总科目数量的比例从7.9%提高至15.0%,预计将在2019年达到40.0%,2023年达50.0%。为了让更多的外国留学生来本校学习,2014年开始,京都大学在校内针对约100门课程制定英语授课课程的介绍手册,以方便海外留学生的学习。

除授课语言外,京都大学要求,要用日语和英语清晰记录每一门科目的授课目标、授课计划、授课内容、成绩评价方法等,根据学科编码标明科目的体系及层次,且上述内容需根据《京都大学授课目录》予以公开,以便让学生全面了解该科目。同时,运用能够显示各授课科目间关系的系统,将庞大学科数量及课程间关系可视化,向国际社会传播京都大学的魅力。

量化目标的设立,使各大学能够分阶段地按照既定目标,并根据各阶段的实际变化开展全英文授课教学,有效推动日本建设国际一流大学的进程。

(三)体制构建创新

在“超级国际化大学计划”实施过程中,各大学根据自身的全景规划和量化目标进行相应的体制改革与创新。例如,日本东北大学所进行的示范性改革具有鲜明特点。

1.日本东北大学先驱性管理——校长领导权

日本东北大学在2004年4月实行国立大学法人化改革之后,于2006年废除了以往的校长选举制度,在全国国立大学范围内率先制定了新的大学校长选举章程,确立了校长选考会议在校长选拔事项上的领导地位。在选拔校长过程中,校长选考会议公布理想校长的标准,根据该标准对候选者的理想信念、人品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以选出真正能够引领日本东北大学成为国际化大学的具有突出资质和能力的校长候选人。

为促进校长领导权的顺利实施,日本东北大学于2006年设立校长室,向校内外公布校长任期内的改革目标、改革重点、相关政策等内容,以便让所有人员知晓相关目标,促使大家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奋斗。

2.日本东北大学功能集中型管理体制

在教育层面,2014年4月,日本东北大学重组校内教育、学生支援体制,设立“国际教养教育与学生支援机构”,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调查、研究、开发、实施四位一体新体制。

在研究层面,基于本校的国际研究战略,日本东北大学构建吸引世界优秀研究者的良好研究环境和研究支援体制,并于2015年4月设立以实施世界最高水准的研究为目的的“高等教育机构目标”。为了推进上述国际化战略的实施,日本东北大学于2014年10月设立了“国际合作推进机构”,并在此基础上设立“国际合作推进室”“国际宣传中心”“国际交流办公室”。

此外,日本东北大学设立了以促进日本关东大地震复兴、区域再生为研究目的的“灾害复兴新生研究机构”和以促进产学研相结合为主要目标的“产学研推进机构”[11]。以上相关机构的设立与重组,形成了一个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功能集中型管理体制,有效地配合了日本东北大学国际化战略政策的实施。

四、对我国“双一流”建设的启示

2017年9月21日,我国教育部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其中,共有42所大学入选,包括A类36所,B类6所。我国的“双一流”建设与日本“超级国际化大学计划”有异曲同工之处——二者根据大学的水平设立不同的等级,财政拨款数额也根据大学的实际情况决定,其最终目的都是实现本国大学的国际化目标,使本国高校跻身世界一流行列。因此,日本大学在建设“超级国际化大学计划”中取得的经验,特别是东京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的经验对我国“双一流”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制定符合本校的整体规划

2017年12月起,我国入选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高校相继公布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方案。例如,辽宁省东北大学于2017年12月28日公布《东北大学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建设方案》,大连理工大学于2017年12月31日公布《大连理工大学一流大学建设方案》。笔者对多所一流高校建设方案进行文本分析发现,高校都设立了本校的近期目标、中期目标、远期目标,并结合本校实际和发展优势提出相应的愿景和规划。

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工作是一项艰巨而长远的工作,需要各高校根据自身优势努力打造优势学科,从而带动整个大学的学科建设任务。各高校更应该结合第四次全国高校学科评估结果反思本校的学科建设工作,明确自身不足,设立相应目标,弥补自身短板,发挥特长优势。

(二)结合实际设定具体量化目标

整体规划是一项工作的愿景图,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制定具体的量化目标。《大连理工大学一流大学建设方案》指出,到 2020 年,要形成 5~7个高原学科或优势学科群,催生建设2~3个具有显著国际影响力,且具有特色的高峰学科。9~11个学科领域进入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ESI)前1%,力争工程学进入ESI前万分之一[12]。该量化目标的设立能夠明确一个阶段内学科建设的目标,更好地发挥一流学科的带头作用。

但是,筆者发现各高校设立的量化目标数量很少,只是对短期内预达到的目标进行了量化。而通过对日本37所超级国际化大学建设高校的构想书的分析研究,可以发现所有高校对每一个设定的任务都进行了目标量化,包括政府资助的经费明细均有量化。从这一点来讲,我们应该学习日本高校的做法,制定量化目标以更好地明确各个阶段的任务,从而更好地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愿景。

(三)积极改革高校管理体制

日本高校的管理体制伴随着国立大学法人化的改革发生了相应改变。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过程中,法人化改革所赋予的办学自主权得以充分发挥,有效地促进了“超级国际化大学计划”的建设。

我国各高校在教育“去行政化”的背景下,应积极探索大学治理模式,完善学校内部治理体系,协调各组织之间的关系,更好地促进决策的制定与实施。同时应加强与社会和企业的交流,明确各方职权,真正落实大学服务社会的重要职能,促进产学研的合作发展。在此基础上,应建立加强监督制约机制,有效监督内部权力机构的运营,确保管理透明化、有效化,促进治理与监督的良好循环。通过多方努力,实现高效运营体制的效益最大化,推动我国“双一流”建设。

(四)建立动态的淘汰机制

教育部曾发文说明,“双一流”建设不是“211工程”和“985工程”的翻版,它要建立一个动态机制,提高各高校的紧迫感[13]。日本“超级国际化大学计划”入选高校的选定是自下而上的一个过程,最初由各大学申请(选择A类还是B类),在此基础上由国家相应部门进行筛选,而我国是教育部、财政部等部门根据第三次全国高校学科评估结果和实际情况自上而下地进行选拔,建立动态淘汰机制符合我国实际需要。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要形成一项良好的高校建设评价体系,确定政府资金投入与高校实际产出的效益比,根据阶段评价结果和实时效益比等评价指标,动态调整政府对各高校的资金投入,实现资金效益最大化,促进我国“双一流”建设。

注释:

①其中,增减数是指与去年相比增加或减少的总人口人数;自然增长数为当年出生人数减去死亡人数。

②日本的国立大学相当于我国的教育部直属高校;日本的公立大学相当于我国的地方省属高校。

参考文献:

[1]陈洋.“超级国际化大学”计划——日本的一次教育维新[N].光明日报,2015,10(25):06.

[2]诺思留学网[EB/OL]. http://www.idp.cn/Temps/2012-2013/,2018-01-05.

[3]日本総務省.人口推計(平成29年7月確定値,平成29年12月概算値)[EB/OL].http://www.stat.go.jp/data/jinsui/pdf/201712.pdf,2018-01-05.

[4]王辉,李志永. 日本教育战略研究[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4:88-90.

[5][8]日本学術振興会.スーパーグローバル大学創成支援制度概要[EB/OL].http://www.jsps.go.jp/j-sgu/gaiyou.html,2018-01-06.

[6]スーパーグローバル大学創成支援事業概要紹介フライヤー[EB/OL].https://tgu.mext.go.jp/downloads/index.html,2018-01-06.

[7]陈瑞英.日本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新举措——以“顶级全球性大学计划”为例[J].比较教育研究,2016(3):32-38.

[9]日本学術振興会.東京大学スーパーグローバル大学創成支援構想調書[EB/OL].http://www.jsps.go.jp/j-sgu/h26_kekka_saitaku.html,2018-01-06.

[10]日本学術振興会.京都大学スーパーグローバル大学創成支援構想調書[EB/OL]. http://www.jsps.go.jp/j-sgu/h26_kekka_saitaku.html,2018-01-06.

[11]日本学術振興会.東北大学スーパーグローバル大学創成支援構想調書[EB/OL].http://www.jsps.go.jp/j-sgu/h26_kekka_saitaku.html,2018-01-06.

[12]大连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一流大学建设方案[EB/OL].http://news.dlut.edu.cn/info/1002/51164.htm,2018-01-05.

[13]新华网.陈宝生:“双一流”不是“985”、“211”的翻版升级版山寨版[EB/OL].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7lh/2017-03/12/c_129507948.htm,2018-01-05.

猜你喜欢

双一流日本建设
探寻日本
寒露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日本神社
日本混乱中迎接希拉里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