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代德治的功用

2018-10-25张晋藩

21世纪 2018年10期
关键词:德化风俗

德法共治是中国古代的治国方略,而德治的功用主要表现为以德治国和以德化民两个方面。

一、以德治国

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他认为为政以德可以使国家安定,百姓祥和,美誉播于天下,如北辰之在天。

首先,为政以德的要义,是以德为施政之本,治国之要;以德施惠于民,有利于民。如同孟子所说:“以德行仁者王……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其次,选择有德之人执掌国政,以便按照德治的规范,主宰政刑法度。建议以“九 ”选官的皋陶说,做到三德,就能“蚤夜翊明有家”,做到六德,就能“亮采有国”,做到九 ,就能“俊乂在官,百吏肃谨”。

再次,主张以德司法,无讼是求,胜残去杀。孔子说:“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他强调职掌司法的官员一定要做到以德礼为主宰,使刑罚得中,否则,“刑罚不中,则民将无所措手足”。同时主张以德“胜残去杀”,反对“不教而杀”的统治方法。

最后,为政以德,不仅以德惠民,还要以德教民。孔子在回答冉有“既富矣,又何加焉”的提问时,明确表示:“教之”。在孔子看来,民众在解决衣食温饱之后,迫切需要的是进行教化,使之明礼义、重廉耻、远罪恶、知是非、近善良、敦乡里、识大体、爱国家,能够自觉地进行内省自律,约束自己的行为,使之符合德的圣训和法律的规范,他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总之,为政以德的出发点和归宿都在于重民、惠民、以民为本,《论语·尧曰》提出“所重:民、食、丧、祭。”孔子曾以“养民以惠”称赞郑国子产治国有方,并认为“惠则足以使人”,他特别把“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看作不仅是“仁德”,而且是“圣德”。宋人朱熹总结为政以德的历史经验,对“为政以德”作出了精准的论断,他说:“为政以德,不是欲以德去为政,亦不是诀然全无所作为,但德修于己而人自感化。”

二、以德化民

德的功用不仅表现为为政以德,尤其表现为以德化民,历代思想家、政治家对此都有所论述。三国时,魏国马照认为早在三皇五帝时代,就已出现以德化民,所谓“‘太上立德’,谓三皇五帝之世以德化民。”西汉孝文帝以勤俭持国,力戒奢靡之风,广施善教、善政。史书称赞他:“专务以德化民,是以海内殷富,兴于礼义。”

隋文帝在褒奖齐州参军王伽等人的诏书中曾说:“若临以至诚,明加劝导,则俗必从化,人皆迁善。往以海内乱离,德教废绝,官人无慈爱之心,兆庶怀奸诈之意,所以狱讼不息,浇薄难理。朕受命上天,安养万姓,思遵圣法,以德化人,朝夕孜孜,意在于此……若使官尽王伽之俦,人皆李参之辈,刑措不用,其何远哉!”唐朝著名的文学家韩愈说:“德礼为先,而辅以政刑”,最早阐明了教化为先,政刑为辅的道理。

宋代理学家朱熹对于如何以德化民作了进一步的阐发,他说:“政刑能使民远罪而己。德礼之效,则有以使民日迁善而不自知。”元朝徽州路达鲁花赤合剌不花以孝悌施政,《新元史》称他为是以德化民的循吏:“合剌不花廉平自持,专务以德化民。”

明嘉靖五年(1526年)三月,世宗皇帝在奉天殿测试天下贡士,曾在制诰中提到“英君谊辟,固有专务以德化民而致刑措之效力”,意为以德化民可以收到刑措而不用的效果。清朝顺康两朝皇帝均在上谕中表达了以德化民之意。顺治十二年(1655年)冬十月戊辰日,诏曰:“帝王以德化民,以刑辅治。苟律例轻重失宜,官吏舞文出入,政平讼理,其道曷由。朕览谳狱本章,引用每多未惬。其以现行律例缮呈,朕将亲览更定之。”康熙二十年(1681年)正月戊寅日,谕三法司:“帝王以德化民,以刑弼教,莫不敬慎庶狱,刑期无刑。故谳决之司,所关最重,必听断明允,拟议持平,乃能使民无冤抑,可几刑措之风。近览法司章奏,议决重犯甚多。愚民无知,身陷法网,或由教化未孚,或为饥寒所迫,以致习俗日偷,愍不畏法。每念及此,深为悯恻。”

清代名吏陆陇其专务以德化民,《清史稿》评价他“陇其守约持俭,务以德化民。或父讼子,泣而谕之,子掖父归而善事焉;弟讼兄,察导讼者杖之,兄弟皆感悔。恶少以其徒为暴,校於衢,视其悔而释之。豪家仆夺负薪者妻,发吏捕治之,豪折节为善人。”

以上可见,以德化民的功用在于运用德的真谛教化百姓,唤起人们内在的、正直的、善良的天性,所谓内化于心,使之自觉地远恶迁善,趋吉避凶,不仅远离犯罪,而且使心灵净化,达到一种高尚的思想境界。以德化民不仅内在的化民之性,还要外在的化不良之俗,使社会实现内圣外王的状态。

张晋藩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法律史学研究院名誉院长

由于古代中国是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统一多民族的大国,因此流行于各地区的风俗多不相同。其中既有良善的风俗,也有荒诞、落后、愚昧的风俗,所谓“百里不同风”。而各地的风俗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因此历代在以德化民的同时,还注意以德化俗,使妄诞之俗归于理性、邪恶之俗归于良善,务使不义不肖之徒明礼义、知廉耻,使四海同归德化。如同宋人苏辙所说:“帝王之治,必先正风俗。风俗既正,中人以下皆自勉于为善;风俗一败,中人以上皆自弃而为恶。邪正盛衰之源,未必不始于此。”

链接:循吏陆陇其

陆陇其,初名龙其,字稼书,浙江平湖人。清代理学家。康熙九年进士,历任江南嘉定知县、直隶灵寿知县、四川道监察御史等,时称“循吏”。康熙三十一年去世。乾隆元年,特谥“清献”,加赠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著有《困勉录》《松阳讲义》《三鱼堂文集》等。

康熙十四年,陆陇其被授江南嘉定知县。嘉定赋税征收多,民间奢侈之风盛行。陆陇其本人以节约简朴为本,致力于以德化民。凡是遇到父亲状告儿子不孝的,就含泪向被告讲述父母养育之恩,最终让被告心生悔悟,搀着老父亲回家悉心侍奉;凡是遇到弟弟状告哥哥的,就查出挑拨兄弟是非的人,并施以杖刑,最终使兄弟二人悔恨自己的所为;对于品行恶劣、为非作歹的少年,便给他们戴上枷在路口示众,直到他们悔过才释放。遇到官司,陆陇其首先不是立即用差役去逮捕,而是分清纠纷性质,属于宗族内部争讼,就让族长治办;属于乡里争讼,就让里老治办;有时也会让双方到县衙来进行调解。陆陇其为官清廉,据说他离任时,只带着几卷书及妻子的一部织机。

据《清史稿》记载,陆陇其做官崇尚实政,直到清末,嘉定百姓仍然在传颂他的德政。

猜你喜欢

德化风俗
太平风俗美
德化白瓷雕塑作品选
德化窑白釉雕鹤鹿老人像
德化昆坂村:穷山沟变身红色旅游胜地
读《水浒传》,看北宋社会风俗
不同国家母亲节风俗
我爱德化
从“君父”形象破裂到德化人格重建——“尚长荣三部曲”再思考
《红楼风俗谭》
国内外清明节风俗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