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致力改革创新 推进乡村振兴

2018-10-25吴协恩江苏省江阴市华士镇华西村党委书记

江苏农村经济 2018年10期
关键词:华西人才

吴协恩/江苏省江阴市华士镇华西村党委书记

乡村振兴,不是哪一方面的振兴,而是全方位的振兴!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华西村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具体做到了五点:

以“差异化”的理念 推动产业振兴

如何继续保持领先发展优势?首先就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过去的钥匙打不开现在的锁,步入新时代,不能再简单地用过去的办法做现在的事。怎样解放思想?我们村老书记吴仁宝有句名言“解放思想要有思想,改革开放要有方向”,如果没有思想,你拿什么解放?如果没有方向,你往哪里开放?解放思想关键在于“四个不惑”:不惑于固有观念、不惑于已有成绩、不惑于外界喧哗、不惑于道路曲折。改革开放40年,就是我们思想不断解放的40年。华西实现了四次思想大解放:一是80年代把握“统与分”的辩证,二是90年代化解“公与私”的矛盾,三是新世纪初实现“量到质”的转型,四是党的十八大后明确“好与久”的思路。实现这四次思想大解放,得益于我们始终“听中央的不走样、听外部的不走神、听老百姓的不走偏”。每一次思想大解放,都把华西经济带上了一个新台阶。1978年,华西全村交税28.18万元;2017年底交税13.56亿元,增长了4812倍。村民的人均年收入从1978年的220元,增长到现在的9.05万元,增长了411倍,实现了“地创高产出,人创高素质”。

发展农业同样需要解放思想,要突破“乡村的产业就是农业”“农业的功能就是提供农产品”的传统思维,产业兴旺,并不是说所有乡村产业形态千篇一律。华西把旅游与农业结合、与工业互补、与民生配套,变“农业农田”为“风景风光”,变“名人名村”为“品牌品质”,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打造了集观赏、品尝、科教、生产、生态于一体的农业体系。在大华西山北,我们还建立了高品质稻米种植基地,选派7名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大学生农民,学习日本技术,发扬工匠精神,种植1000亩地。山北农业基地正在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我们还要大力发展精品农业、打造自己的农产品品牌,在种植、养殖等方面形成自己的模式,并向全国输出,示范和带动更多地方发展新农业。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支撑。乡村如果只有农业,经济发展将是十分困难的。实现产业兴旺,要在尊重不同乡村资源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差异化”的产业发展。华西的差异化产业,简单来说就是两句话:宁做小池里的大鱼,不做大池里的小鱼。最近10多年来,我们以“数量转质量、体力转脑力”为理念,转型、提升两个举措同步走,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一起抓,把资源变成钱、把知识变成钱、把品牌变成钱。我们到云南开采大理石,到重庆、湖北建设农商城,到波斯湾开展海洋工程,到日本学种大米,到莫桑比克开采花岗岩。去年境外产业利润达2个亿,争取通过10年努力,每年境外产业利润达10个亿。今年1~6月份华西完成可用资金比去年同期增7.75%,比任务数增16.13%,上交税金比去年同期增32.43%,为实现全年目标任务打下了扎实基础。

以“当助手”的姿态 落实人才振兴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不管是硬实力,还是软实力,乡村振兴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乡村振兴的关键,就是要把人才吸引过来、留得下来。以前是“招商引资”,现在是“招才引智”,对于城市和农村,都是如此。

最近,国内许多城市纷纷推出吸引高学历人才落户的政策。我们的体会是,吸引人才要以企业为主体。企业吸引人才,最关键的是给人才当好助手、做好服务,给他们成长空间、给他们创业环境、给他们施展平台。比如,酒店引进主厨后,要帮他打好下手,让他没有后顾之忧。我们要在服务上创造优势,而不是简单地给钱、给户口、给房子。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华西现在的企业高管中39%、中层干部中59%、员工队伍中超过92%来自五湖四海。华西有的公司,聘请的全部是外面的人才。过去来了华西就是华西人,现在服务华西就是华西人。

我们不仅注重人才“引进来”,而且做到共富“走出去”。华西现在每年对外帮扶的资金达1亿多元。帮带周边20个村共同发展,我们每年都要为他们支出9600多万元。围绕“一带一路”、对接“精准扶贫”,华西正以“产业扶贫”的方式,推进江苏、山东、安徽、陕西、江西、宁夏、新疆、西藏等地的新能源项目,而且一做就是20年以上。自2006年开始,华西与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开展互学交流,进行“智力扶贫”,通过开展大学生村官、新型职业农民、少数民族村官等培训班,已为全国培训基层干部40多万人次。仅2017年,我们就为全国各地培训了6580名基层干部。人才振兴,既要千方百计提高农村人才使用效益,防止人才闲置浪费,也应当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常住、但求常来的新观念。

以“富脑袋”的导向 助力文化振兴

一个地方什么最宝贵?文化最宝贵。如果农村丢失了文化,农民将失去精神支柱,这会给社会造成不少的隐患。留住乡愁、振兴乡村,就是留住我们民族文化的根!

文化振兴,不是简单地让农民多认识几个字,而是要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华西这些年来以“双送”促“双富”,也就是通过“送知识、送健康”的方式,使老百姓精神比物质更丰富,“脑袋”比“口袋”更富有。这个健康不是单纯的身体健康,而是全面的身心健康。我们把年轻人送到美国西点军校去培训,送到贵州、青海等贫困地区与当地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把骨干人员送到EMBA工商管理去培训、把干部群体送到华西设在西藏的培训基地去体验,包括每月举办青年智慧论坛等,就是让年轻人更好地成长和成才。

我们还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全村每年都要热热闹闹地过好立夏“诚信节”、立秋“丰收节”、立冬“孔孟节”,把最能形成共识的“爱、敬、诚、善”教育融入传统节庆之中。我们发展健康有益的大众文化,成立村级文联和文学院,建成2.6万平方米的文体中心,引进时尚的教育、运动、娱乐项目,为村民提供学习、健身、休闲的好去处。希望人们今后提到华西时,在想到华西富裕的同时,更多的是想到华西的美丽、华西的正义和华西的文明。

华西村民的人均年收入目前已达9.05万元,所以我们更加注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打造“10米场景圈”,组织党员群众晒家训、说家规、传家风,把理想、信念、教育、行动统一起来,把集体命运、个人幸福联系起来。村里不仅每年都要评选文明家庭,而且要张榜公布,促使大家向先进学习、向优秀看齐。村党委每年都要进行“五一”“七一”“八一”“十一”等重大节庆以及半年度或全年度评优树模,目的就是增强大家的荣誉感、责任感、使命感。

以“高质量”的规划 促进生态振兴

高质量发展,不是简单的某个方面高质量,而是全面高质量。高质量的“高”,就是在解决“有没有”的问题后,解决“好不好”的问题;在解决“快不快”的问题后,解决“久不久”的问题。生态环境问题,可以说是现在农村面临的最大问题。

上世纪80年代初,我们村老书记吴仁宝就提出了美化、绿化、净化,远看像林园、近看像公园、细看农民生活在幸福乐园的“三化三园”标准,把生态环境作为老百姓的幸福指数来提升。最近10多年来,我们又先后关停了9家能耗高、效率低的企业。仅从2013年到现在,用于冶金、化纤、棉纺,以及海运、海工等企业的技改资金,累计已达18.74亿元,实现环保能耗指标全部优于国家相关标准。为加强环保监管,我们实施了“三查”,即企业日常检查、每个月自查、集团公司每个季度抽查,坚持环保走在前,避免将来交学费。

华西今后就是要经济强村、文化立村、生态美村。落实“乡村振兴”,我们要把华西打造成一个“农村都市”,既要有都市品质,又不失农村特色,城里有的各种服务设施,我们农村也要有。像文体中心的电影院,与北京、上海等城市同步播放国内外影视大片,让老百姓不出村就能享受到文化大餐。我们对“农村都市”制定了八条标准:发展更高质量、管理更具规范、生态更加宜居、文化更现繁荣、人才更大舞台、社会更多包容、幸福更有温度、干群更讲正气。当前,华西正大力推进“三项改革”:用人改革、制度改革、股份改革,要让人员没有内外之分,让制度彰显公平公正,让老百姓具备更高的素质、过上更美的生活、拥有更好的未来。改革,就是“再出发”。不出发,什么也没有;不再出发,已经有的也一样会失去!

以“创造性”的举措 强化组织振兴

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就要以人民为中心、站在人民的立场,懂得“利他”,有福民先享,有难官先当。华西多年来的发展充分印证了一句话:党建强则村强、党建兴则业兴。我们以抓党建为龙头、为核心、为根本,通过群众路线、弘扬民主等方式,使“民主集中”的决策机制更科学、使“无记名投票”的考核机制更合理、使“多数人监督少数人”的监督机制更到位。

在华西,村有村规、民有民约、厂有厂纪,做到了制度全覆盖。这些规章制度从来不只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而且“刻在心上、悬在头上”。我们不怕群众不听话,就怕自己不听群众话。我们听了群众的话,群众自然会听我们的话。所以,与其握紧拳头让群众猜,不如张开手掌让群众看。在华西,半个小时内就可以召集全体村民开大会。村里的大事小情都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实现了党员联系群众、群众监督党员的全覆盖。目前,村党委下设43个党支部,共有2271名党员,是成立党组织时的190倍。通过发挥党支部的堡垒作用,华西真正做到了工作延伸到哪里,党建活动就开展到哪里;企业的经营范围扩展到哪里,党建活动就跟进到哪里。现在,村里每月有“八个会”:经济分析例会、村民大会、党员联户学习会、联户组长和村民代表会、支部会议、青年智慧论坛、文学沙龙和读书会。

你只有心中装着百姓,百姓心中才会装着你。比如,华西党员联户“1+10”制度,由1名骨干党员联系10户左右村民,全村共有95名党员组长为970户村民家庭服务,每周入户,每月集中学习,传达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精神,并以“拉拉家常、谈谈家事”的方式,倾听、讨论村民诉求。诉求只要是合理的,村里能做的马上做,有难度的争取做,暂时不具备条件的等待机会做,但要对建议者解释清楚。这样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方式,既拉近了干群之间的距离,又促进了邻里之间的和谐。借鉴小华西的成功经验,我们正在大华西各个自然村落推广党员联系点,畅通联系干群的“最后一米”。

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就是要抓好“关键少数”,就是抓好干部、抓好带头人、抓好一把手,具体要牢牢把握一高一低“两条线”:高线是党建,起凝聚作用;低线是法治,起限制作用。当然,对于村干部来说,上管海陆空、下管垃圾桶;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既要讲法治,也要讲德治;既要讲规矩,也要讲温情。乡村振兴,归根结底基层干部先要振兴,华西干部始终做到三条:一是确立长期行为,自我坚持;二是听老百姓的意见,自找差距;三是有一个好的学习氛围,自我提升。干部带好头,村民跟着走,乡村振兴一定能更上一层楼!□

猜你喜欢

华西人才
敬告作者
人才云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敬告作者
敬告作者
敬告作者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