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本会计难点解析

2018-10-23郭相英

价值工程 2018年32期
关键词:成本会计分配

郭相英

摘要:成本会计作为会计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有着逻辑性较强、计算量很大的特点。从而致使老师讲起来,学生学起来都有一定的难度。那么,如何能够将成本会计讲的更清楚、更透彻,进而使得学生更加易于理解和接受呢?本文就此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对于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能有一定的帮助。

Abstract: Cost accounting, as the core professional course of accounting profession,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rong logic and large amount of calculation. As a result, it is difficult for the teacher to teach and for the students to learn. So how can we make cost accounting clearer and more thorough and make it easier for students to understand and accept?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is issue with a view to helping teachers' teaching and students' learning.

关键词:成本会计;T型账户;辅助生产费用;分配

Key words: cost accounting;T-type account;auxiliary production cost;distribution

中圖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32-0066-02

0 引言

成本会计是每所高校中会计专业必定开设的课程,但很多学生都反映听不懂,或者即使听懂了依然不会计算、不会应用的问题。所以,很多学生对这门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甚至有畏难情绪。那么,作为老师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笔者认为除了具备作为一名教师的基本素质外,能否采取较好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显得格外重要!而好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至少应包括以下四点:

1 就地取材将陌生的场景熟悉化

在讲解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时,必然要先讲基本生产和辅助生产的概念,教材上虽然都有描述,但太抽象,不够具体!此时就可以以教室中的课桌和电为例,假设某企业的主要生产任务是课桌,但由于生产桌子时需要动力电,并且整个企业也需要照明电,所以该企业也自行生产电(发电)。此时可以问这两种生产哪种生产是基本生产?哪种是辅助生产?学生通常都能意识到生产桌子是基本生产,生产电是辅助生产;然后再问为什么?是因为二者的生产过程有什么巨大不同吗?当然不是,无论是生产桌子还是生产电都需要有相应的原材料,都需要人工的参与,都同样会发生制造费用,所以其生产的过程并没有什么本质不同!此时再次进行提问到底是为什么?引导学生分析生产桌子和生产电的目的,即生产桌子的目的是为了出售,而生产电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自用。从而最后的出结论:基本生产和辅助生产的最大区别是生产目的而不是生产过程,基本生产的目的是对外销售,而辅助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服务于企业的基本生产和其他部门,一般不对外出售。

2 利用归纳总结将多样的分配统一化

成本会计的计算中涉及很多次的分配,既有横向分配,又有纵向分配,方法之多令学生目不暇接,但归根结底这所有的分配是有共性的,归纳如下:

2.1 确定待分配要素费用(成本项目)及分配对象

分配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需要分配的是什么、金额为多少,是要素费用还是成本项目,是共同耗用的材料、燃料还是其他等等;其次要考虑谁来承担这些要素费用或成本项目,是甲产品、乙产品还是同一种产品的完工产品和在产品。通俗来讲就是“分配谁,分给谁”。

2.2 确定分配标准

常用的分配标准主要有三类:

①成果类:如产品的重量、体积、产量、产值等;

②消耗类:生产工时、生产工人工资、机器工时等;

③定额类:定额消耗量、定额费用等。

2.3 计算分配率并进行具体的分配

这些分配方法名字各种各样,诸如定额耗用量比例法、定额费用比例法、生产工时比例法、约当产量比例法等,但其命名上却有一个规律,就是“分配标准+比例法”,所以材料分配中的“定额消耗量比例法”指的就是以产品消耗材料的定额消耗量作为分配标准的一种分配方法;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时的“约当产量比例法”指的就是以完工产品与在产品的约当产量作为分配标准的一种分配方法。

3 利用T型账户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五种方法中,计划成本分配法是最特殊的,给学生的感觉也是最复杂的。由于分配时采用的是事先给定的计划单位成本,并且可以一次性分配给所有的受益单位,使得整个分配过程显得特别简单,此时学生都特别喜欢这种方法。但是由于分配时采用的是计划成本,到了月末必然要调整为实际成本,即差异调整阶段。此时就会出现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学生不会计算差异,第二个问题是学生不会编制差异调整的分录。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通过T型账户。现举例说明:

例:某企业有供水和运输两个辅助生产车间,由于两个车间生产规模较大,发生的辅助生产费用除了在“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核算外,还要单独开设“制造费用”明细账。具体归集到的辅助生产费用及提供给各受益部门的劳务量如表1所示。该企业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采用计划成本分配法,其中供水车间计划单位成本2.2元/立方米,运输车间计划单位成本为2.4元/公里。

首先,通过简单的计划成本分配,可以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猜你喜欢

成本会计分配
分配正义:以弱势群体为棱镜
成本会计在餐饮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应答器THR和TFFR分配及SIL等级探讨
遗产的分配
一种分配十分不均的财富
绩效考核分配的实践与思考
物质流成本会计的核算原理
基于我国经济发展环境下的低碳环境成本会计研究
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应用问题及策略探究
俄罗斯的分配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