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规则游戏对幼儿的教育价值

2018-10-23邓莉胡晓曦

考试周刊 2018年92期
关键词:教育价值

邓莉 胡晓曦

摘要:规则游戏是幼儿非常喜欢和乐于参与的游戏形式,从规则游戏的“目的”要素来看,它有的放矢,实现幼儿的核心发展目标;从“玩法”要素来看,它愉悦身心,激发幼儿的积极情感体验;从“规则”要素来看,它强化规则,培养幼儿的良好学习品质;从“结果”要素来看,它平衡输赢,增强幼儿的心理承受能力。

关键词:规则游戏;教育价值;游戏形式

一、 规则游戏的内涵

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规则是游戏的本质特征。规则游戏就是指为发展幼儿的能力而编制的有明确规则的游戏,一般是由两人以上参加,按明确的游戏规则判断胜负的竞赛性游戏,主要包括智力性质的游戏和运动技巧性质的游戏,如“下棋”“跳房子”“捉迷藏”“老鹰抓小鸡”等等,外显的规则是其核心要素,若规则不明确或游戏者不遵守规则,游戏就无法进行。事实上,规则游戏是幼儿非常喜欢和乐于参与的游戏形式。

二、 规则游戏对幼儿的教育价值

已有的研究表明,规则游戏的主要结构包括游戏目的、游戏玩法、游戏规则和游戏结果。笔者将从这四个部分对规则游戏进行剖析,以进一步说明其对幼儿的教育价值。

(一) “目的”要素——有的放矢,实现幼儿的核心发展目标

规则游戏目的的制定,通常都是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结合其发展需求提出的,所以充分考虑了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差异性。比如,从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小班幼儿尚不能理解竞赛的意义,多通过游戏动作体验乐趣,中班幼儿有初步的竞赛意识,而大班幼儿具备了一定的游戏策略能力,对游戏结果十分感兴趣。基于此,在“下跳棋”的游戏中,小班幼儿的游戏目的是通过“走跳棋”的动作体验下棋的乐趣,中班幼儿的游戏目的是能遵守游戏规则,争取在游戏中获胜。大班幼儿的游戏目的则是遵守并监督对方遵守游戏规则,通过游戏策略的灵活运用“赢棋”。这种游戏目的的差异性实际上是尊重了不同年龄段幼儿心理发展的不同特点,使游戏内容更加科学合理。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的任务是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發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因此,所有的规则游戏在本质上有着共同的目的,即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同的规则游戏其目的的侧重点也是不一样的,每一个规则游戏中最基本和最中心的目的即为该游戏中幼儿的核心发展目标。不同的规则游戏,其核心发展目标可能是一个,也可能是多个。比如,“数字娃娃找朋友”的游戏中,其核心发展目标:一是促进幼儿正确区分10以内的相邻数的能力;二是促进幼儿思维和动作的敏捷性。“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中,其核心发展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是通过扮演“老鹰”“鸡妈妈”“小鸡”进行追与躲的反复练习,促进幼儿快速跑及躲闪的运动能力的发展;二是通过“鸡妈妈”与“小鸡”相互配合躲闪的练习促进幼儿团队协作能力的发展。整个游戏的开展都是围绕核心发展目标而展开,有的放矢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二) “玩法”要素——愉悦身心,激发幼儿的积极情感体验

幼儿的身心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迫切希望可以真正参与成人的实践活动,矛盾的是,幼儿实际的能力水平尚且不能达到。为解决这一矛盾,幼儿只能通过游戏来满足需要。所以幼儿天生喜欢玩游戏,游戏是幼儿对生长的一种适应,游戏能使幼儿感到快乐,“玩”的过程使幼儿忘我地投入其中,可以愉悦幼儿的身心,激发其积极的情感体验。“玩法”要素包含了游戏的开始、过程和结束,无论是游戏主题和时长的确定还是游戏场地、游戏材料、游戏同伴的选择,幼儿都享有充分的自主权。幼儿既是游戏的主体,也是情绪的主体。

比如,“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中,幼儿可以自己选择游戏场地(室内或室外),组织玩伴(一般是5个以上),通过自己的方式(可以是协商,也可以是石头剪刀布)来决定谁来扮演“老鹰”“鸡妈妈”和“小鸡”。进入到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情景时,幼儿可按照自己对不同身份的理解进入相应的情绪状态(老鹰焦急地扑向小鸡,鸡妈妈紧张而沉着地应对老鹰,小鸡害怕地躲在鸡妈妈身后,猫着腰,听从鸡妈妈的指挥左右移动),每个幼儿都在游戏中体验着内发的情绪,也宣泄着在现实生活中积压的情绪。“幼儿迫切需要投入游戏中去,投入到一种类同于现实世界的社会氛围中去,以找到一种自主控制的感觉,达到消除紧张和自我保护的目的。”“玩”的过程,既释放了幼儿的剩余精力,又消除了幼儿的不良情绪,真正起到了愉悦身心的作用。

(三) “规则”要素——强化规则,培养幼儿的良好学习品质

规则是游戏中必须遵守的规定,用以保证游戏的顺利进行,它是游戏的核心要素,贯穿了整个游戏的过程。它有明确的界限来判断幼儿游戏行为是合理或犯规,并对犯规者有相应的处罚。因此,一方面,它要求幼儿必须控制自己的行为,遵守游戏规则,保持和同伴的一致;另一方面,它要求幼儿观察其他同伴是否有违反规则的行为,确保游戏的顺利开展。如“老狼老狼几点了”的游戏,老狼一定要喊道“十二点了”时才能回头抓小羊,此时小羊才能往回跑,其他时间都不行。在遵守这一规则的过程中,幼儿要克服自私自利的情感和情绪,同时,其专注力、反应能力、镇定、克制等学习品质都得到了锻炼。

(四) “结果”要素——平衡输赢,增强幼儿的心理承受能力

规则游戏是竞赛性游戏,比赛结果注定有输赢,虽然每个幼儿都有求胜的心,但是在游戏中也会经历失败和挫折,教师对“结果”要素的引导极为重要,游戏结果的公布,既意味着一次游戏的结束,又意味着一次心态的调整,对于获胜的幼儿,肯定优点,指出问题和改进之处;对于失败的幼儿,肯定他们做得好的地方,增强其抗挫能力和自信心,及时进行积极的疏导,激发幼儿下一次游戏的兴趣和积极性,增强幼儿的心理承受能力。

参考文献:

[1]姜晓燕.学前儿童游戏教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2]梁周全,尚玉芳.幼儿游戏与指导[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卞娟娟.基于幼儿规则游戏结构功能的组织与指导[J].上海教育科研,2015(11).

[4]毛曙阳.关于幼儿游戏的本质及其对幼儿的发展价值的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1999(3).

作者简介:

邓莉,湖南省常德市,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胡晓曦,湖南省常德市,国网常德供电公司。

猜你喜欢

教育价值
挖掘课本例习题教育价值的几点体会
“绳”采飞扬 顿悟绵长
小学数学概率统计的教育价值与教学例析
论教育价值与教育目的的关系
从教育价值探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
游戏的教育价值及其在课程中的实现路径探究
初中语文教材中情感元素的教育价值研究
浅析游戏在信息课堂中的使用形式
从三个角度体现“Project单元”的教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