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中困境及其解决方法探讨

2018-10-23余学新

考试周刊 2018年92期
关键词:诗歌鉴赏解决方法高中

摘要:诗歌鉴赏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对学生鉴赏能力、文学素养、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就目前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情况来看,整体状况不容乐观,其发展和提升还面临诸多问题。本文首先针对现阶段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存在的困境进行分析,在这个基础上就摆脱困境的具体方法展开论述,希望能为广大语文教师的诗歌鉴赏教学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解决方法

作为高考语文内容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诗歌鉴赏主要是对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考查。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师在诗歌鉴赏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真正领悟诗歌的内涵和思想,并在这个基础上积累和运用,以此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然而,目前高中诗歌鉴赏教学还面临“情感”理解不透彻、“意象”意识模糊等诸多困境,这些困境对诗歌鉴赏教学效果的提升造成一定的阻碍。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就具体的解决方法进行探讨。

一、 现阶段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面临的困境

(一) “情感”理解不透彻

无论是前些年的语文高考卷还是近些年的语文高考卷,对“情感”的考查一直以来都是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中的考查重点。这种类型的题目具有较强的主观性,需要学生有一定深厚的文学功底,否则很难将自己代入作者的角色,与作者达到情感共鸣。一直以来,学生对诗人情感的体会就是一个难点,同时也存在极大的盲点。很多学生对诗人情感的理解脱离诗人的生平事迹,对诗歌的情感理解存在拔高现象或者偏颇现象,无法做到对诗人情感“知人论世”地理解,导致鉴赏效果欠佳。

(二) “意象”定位不准确

运用意象是诗歌作者在写作过程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写作手法,通过意象寄托自己的感情,表达自己的思想。例如,写“柳”则代表惜别,写“月”则代表思乡等,这实际上就是意象的运用。对于诗人词人来说,意象就是他们用来抒情的媒介。对于一些常见的意象,高中学生一般都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比如“秋”“春”“水”“月”等。但是大多数学生只能对表层部分的意见有所掌握,对于其深层次的含义则存在认识不清的问题,甚至有些学生会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比如,古代诗歌中有很多关于“梧桐”的描写,很多学生认为“梧桐”就是象征着高洁的事物,如“家有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实际上,“梧桐”这一意象与“芭蕉”这一意象类似,都包含愁苦的含义。学生如果理解不深入,在鉴赏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差错。

(三) “典故”阅读严重不足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很多诗歌都隐藏着各种“典故”,尤其是辛弃疾的诗词,几乎每一篇都有很多的“典故”。学生如果不理解其中的典故,也就难以读懂诗歌,对诗歌进行鉴赏更是无从谈起。然而,就目前高中学生学习情况来看你,“典故”阅读存在严重不足的情况,大多数学生掌握的“典故”寥寥无几,很多学生鉴在阅读和鉴赏诗歌的时候甚至没有看出诗歌中蕴含的典故。这就给学生的阅读和鉴赏造成一定的阻碍。这种情况下,学生对作者思想感情的解读基本上依靠自己的猜想,准确性有所下降。

二、 提升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 加强对学生的知识积累,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网络

诗歌鉴赏建立在丰富基础知识之上。换言之,学生只有掌握丰富的基础知识,才能在这个基础上对诗歌进行鉴赏。如果学生基础知识匮乏,理解文章尚且吃力,鉴赏更是天方夜谭。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想有效落实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目标,首先要做的一点就是加强对学生的知识积累,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知识网络。日积月累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和阅读能力,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综合素质也会因此得到有效的提升。语文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学期一开始的时候就准备好一本笔记本,专门用来记录与诗歌有关的内容,比如一些著名诗人如辛弃疾、陆游、白居易、杜甫、李白等生平事迹,一些常见的典故、一些常见的意象等内容。学生积累的时间越长,对诗歌的学习兴趣也就越发浓厚,鉴赏能力和阅读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二) 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引导学生感悟诗歌的力量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是新课标一再强调的要求。鉴赏的过程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而不是一个被动灌输的过程。高中语文教师要清楚认识到这一点,要想在实际教学中有效落实诗歌鉴赏教学目标,必须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实实在在感悟诗歌的力量。由于生活阅历、成长环境、理解能力、认知水平等各个方面不同,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些差异性表现在各个方面,如学习兴趣、性格特点、思维方式等。这也意味着对同一首诗歌,不同的学生会产生不同的看法,有着不同程度的理解。因此,语文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诗歌鉴赏。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每个学生都会给出自己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全体学生的视野因此得到开拓,对诗歌的内涵、意义和思想也就有一个深入的理解。鉴赏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三) 开展丰富的诗歌活动,激发学生的诗歌鉴赏兴趣

诗歌鉴赏过程不仅是一个需要主动参与、积极体验的过程,还是一个需要融入情感的过程。如果学生对诗歌鉴赏不感兴趣,也就无法调动情感,与作者达成情感共鸣,鉴赏效果可想而知。因此,语文教师在诗歌鉴赏教学中不仅要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丰富的诗歌活动,让学生能够发自内心喜欢诗歌,在诗歌鉴赏教學中能够自觉地、主动地参与其中,只有这样才能为诗歌鉴赏教学达到预期目标提供可靠的保障。例如,语文教师可以以诗歌为主题,开展“小小诗人赛”“诗歌鉴赏会”“诗歌朗诵会”等趣味性的活动,将学生的诗歌鉴赏积极性和鉴赏兴趣最大限度激发出来,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 结论

综上所述,诗歌可以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面对当前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中出现的困境,语文教师要予以重视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以此提升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精神境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罗艳锋.浅析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中困境及其解决方法[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8(04):109-110.

[2]田睿,丘天.从高考试题看高中诗歌鉴赏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6,32(01):28-31.

[3]申恩军.善用教材备战高考——以诗歌鉴赏题为例[J].语文知识,2016(03):95-96.

[4]周海霞.201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分析与思考——基于2010~2013年试卷的对比分析[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5(07):54-60+64.

作者简介:

余学新,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永春第六中学。

猜你喜欢

诗歌鉴赏解决方法高中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题和阅读题的审题训练刍议
通过微课培养高中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农村移动网络覆盖探讨
针对回转式空气预热器漏风问题解决方案的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情景交融的诗歌品读教学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