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词汇教学

2018-10-23陈曦

文教资料 2018年25期
关键词:听力教学词汇教学大学英语

陈曦

摘 要: 本文从非英语专业听力教学现状切入,反思大学听力现状,认为词汇教学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非常重要。大学教师可以从词汇入手,扩大学生的听力词汇量,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水平。

关键词: 大学英语 听力教学 词汇教学

一、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现状

在人类交流过程中,听力理解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一些有关二语习得的理论,如吸收模型、交互模型、输入假设等,都强调听力的关键作用。在当今网络时代,听力资源丰富,随时听、随身听都是容易实现的事情。可是对语言学习者来说,听力水平的提高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听力是大学英语学习中最难的方面。尤其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普遍认为,听力是英语学习中最难提升的环节,并且一些学生在如何提高英语听力水平方面束手无策。他们反映听力题做了不少,完全遵守多听多练的原则,可是听力理解能力丝毫没有长进。一些学生觉得在听力提高方面被动无助,不知怎样改变,因此丧失信心,认为自己缺少英语学习的天赋,逐渐丧失坚持听英语的热情。

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主要课型是阅读课(精读课),听力课时间设置相对较少(我校一般是6个课时处理精读课的一篇文章后,2个课时用于听力练习)。因为课时少,教学计划规定完成的内容较多,所以听力课大多时候是教师根据教材播放录音材料,学习做相关练习,然后对答案,教师根据学生做题情况有选择性地讲解,中间穿插相关的听力技巧策略。听力课后教师很少给学生在听力练习方面做指导,课后的听力练习即使有,也是完成听力教材上为做的习题,偶尔会提供课外的听力材料,让学生课后自己练习,教师给答案,学生对答案。总的说来,非英语专业大学听力教学普遍情况是练题,对答案。

二、对现状的反思

要提高听力水平,要多练多听,这是毫无异议的,问题是教师可能缺少听力教学的反思:怎样教学生去听?他们为什么听了大量的材料,听力水平却越来越低下?是材料难,任务难?还是学生的技能低下?怎样帮助学生有效地提高听力能力,并学会提高听力能力的方法呢?教师应该本着“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的理念,将重点放在教会学生掌握提高语言能力的方法,而不是放在只提高听力的课堂练习机会上。随着网络和手机的普及,学生自己获取各类听力材料变得越来越方便。对他们来说,重要的不是听力资源,而是学会怎样提高听力能力。

如何帮助学生提高听力能力?笔者从与学生交流中得到的反馈信息发现,学生认为听力难主要难在所听材料的很多单词听不懂。这种听不懂单词的情况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1)学生遇到的是生词。听到的发音完全陌生,难以唤起大脑的任何记忆,形成理解障碍;(2)听不懂的不是生词,但是因为口语中连读、同化、缩略等情形造成发音的变化,听起来像是生词,如has a nice shape → ni(s)shape; where he lived → where (h)e lived;(3)听不懂的不是生词,这些词要么是学生自身发音错误,所以引起理解错误,如把bat读成bet;要么是这些词虽然看得懂但是听不懂,因为不知道其语音形式。既然词汇是学生听力能力发展的一个难点,大学英语教师是否可以从词汇入手解决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难以提高的问题呢?答案应该是肯定的。

以往的听力课堂以理解所听材料为目标,而不以学习词汇为目标。在听力练习中遇到生词是常有的事情,但关键是教师怎样处理这些生词。通常,教师会对关键的生词进行初步加工,如告诉学生中文意思,或常见搭配,学生只留下微弱的印象,对不影响材料理解的“无关紧要”的生词甚至可能不做任何讲解,学生没有留下任何印象。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随后没有专门的学习或复习,这些生词不容易被学会。即使当时猜对了生词的含义,但是如果之后不经常使用,这些词也容易被遗忘。从词汇学习的角度看,听力训练是巩固词汇知识的良好渠道之一,能够加强语音形式与意义的有效关联。当词汇知识掌握得全面了,听力词汇量扩大了,反过来就能加深听力理解。

三、词汇教学在大学英语听力课堂中的重要性

词汇是语言能力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发展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的基础。在听力理解中,词汇的重要性极为显著。根据语言学家的研究,如果听力材料每50个词中只有1个是生词(词汇覆盖率98%),那么学习者能达到充分理解的程度;如果每20个词中有1个生词(词汇覆盖率95%),理解程度就会下降;如果每5个词中就用1个生词(词汇覆盖率80%),那么几乎无人能做到对材料的充分理解。听口头语言时,要达到95%的词汇覆盖率(即每100个词中只有5个是生词),需要的词汇量是3000个词族,加上一定量的专有名词。如想达到对听力材料98%的词汇覆盖率,则需要掌握6000个—7000个词族。这一研究结果说明,扩大词汇量是提高听力理解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词汇量不足将直接阻碍对听力材料的理解。

其次,对一个词掌握得是否全面是决定听力理解程度的重要因素。严格地说,掌握一个词意味着掌握有关这个词的一系列知识,例如词义、词的语音形式、词的书面形式、词性、词的搭配、语法知识及语用知识等。对听力理解尤为重要的是词的语音形式和词义知识。由于听力理解是在线处理口头语言,因此,能否快速准确地将听到的语音形式和词义匹配起来是关键。学生反馈在听的过程中讲话人语速快自己反应不过来,主要原因是不能快速准确地把语音形式和词义相匹配。

有学者把语言学习者的词汇量分为听力词汇量和阅读词汇量。能听懂的词汇的数量叫作听力词汇量。研究发现学习者的听力词汇量与阅读词汇量存在差距。听力词汇量比阅读词汇量要小得多。看得懂一个词却听不懂它的意思的现象在学生中非常普遍。通过训练,阅读词汇可以转化为听力词汇。学生在学习词汇时,注重书面形式与意义之间的关联,但是语音形式和意义之间却没有形成匹配。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实施词汇教学,目的是提高听力词汇量,拓展已有的词汇知识,将阅讀词汇转化为听力词汇,并教会学生如何在听力理解练习中习得生词。

四、大学英语听力课中的词汇教学

大学英语听力课的课程时间较少,内容较多,要在听力课教学中结合词汇教学,合理安排教学活动,在课后给学生布置相关任务,加强督促指导。以下是在听力训练过程中习得生词的教学活动。

1.听前讨论,激活词汇。

听力篇章(包括新闻听力)是学生感到最头疼的。在听一篇较长的文章或对话前,教师可针对听力材料的话题或背景知识设计一些问题,从简单到复杂,用于引导学生展开三五分钟的讨论,目的是激活学生大脑中相关的词汇知识,为听的时候运用联想、推断等猜词策略做准备,例如听力课的单元主题是找工作的策略。教师可以在播放材料前问一些问题,如:What are your parents jobs? What kind of job do you like to do? What do you think people will choose, a low-paid job one likes or a boring but well-paid job? 等问题。当学生沉默或迟疑时,教师可以稍作提示,一旦有学生提及重点主题,教师就可以把问题深入下去,如:Do you think ones character is important in finding a job? Why or why not? What questions do you think are often asked in an interview? Why are they asked? 对于这些稍难的问题,学生能说多少就说多少,目的是激活头脑中的相关知识,特别是相关词汇。在这个活动中,学生陆续提到了achievement, happiness, financial, consideration, apply for 等词汇。这些词汇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后面的听力内容做好铺垫。这些活动是听之前必不可少的。

2.反复聆听,找听力生词。

在热身讨论活动以后,教师就准备好的听力材料提出问题。请学生在音频播放一两遍后尝试回答这些问题。教师所提的问题尽量用上材料中出现的生词。如:关于电话面试的短文,教师考虑到材料中出现了screen,candidate,resume,simulate等生詞,那么在提问时,教师的问题就可以用上这些生词:What are the purpose to use telephone interviews to screen candidates? Why do you need to keep your resume on the top of your desk? Why should you conduct a simulated interview? 教师在用这些生词提问时,用简单的英语解释词义。在听之前的这种生词准备,可以减少生词给学生听力理解带来的压力。学生听到教师问题中的生词时会猜测揣摩,这有助于大脑对生词的深度加工,也有利于词汇的习得。

播放完音频第一遍,让学生说说大意,捕捉重要信息。然后提醒布置的问题,再让学生听第二遍,听后回答问题。然后重复第三遍,让学生交流各自得到的信息。在交流过程中,学生再次回忆所听的内容,发现理解偏差,或者相互补充信息点,找到共同的难点,教师从学生处得到反馈。由于有生词的存在,教师发现学生的理解有不确切之处,此时将课堂导向词汇学习。

3.通过听来学生词。

教师再次播放音频,在生词处停顿,让学生重复这些生词的发音,暂时不看它的拼写形式,加强对这些词汇的语音形式的记忆。在学生记住目标单词的发音之后,教师重复播放含有该单词的句子,让学生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的意思。在此,可以告诉学生猜词的策略:(1)利用上下文的帮助如近义词线索(the same as, just as, similarly...)反义词线索 (on the contrary, in contrast, on the other hand, instead of, however...)举例的线索(such as, for example, for instance...) 重复的线索 (or, that is, that is to say, in other words),下定义的线索 (__________ is..., __________means..., ____________ is known as...,__________is defined as...,__________ refers to...) (2)利用背景知识充分联想;(3)利用语法特征等。然后请学生使用简单的英文解释这个词的意思,或使用相近的词来替换。

在充分讨论目标词的意思后,将听力材料的文本提供给学生。请学生回顾刚才听的时候,是不是准确辨识了目标词,如果没有,是什么原因。请学生想想,在自己以为是生词的词汇中,究竟哪些是完全陌生的单词,哪些是看得懂而没听懂的单词。请大家将上述听力材料中学过的但是没有听出来的单词找出来,然后读出来。一般说来,没有掌握单词的语音形式,除了因为没有记住其语音形式,还可能因为发音错误,记住的是错误的语音形式。教师可以及时发现、纠正错误的发音,并督促大家记忆正确的发音。活动的目的是通过训练让学生把阅读词汇转化为听力词汇。

最后要求学生必须使用刚刚学习的单词复述听力材料。复述的形式各样:可以相互复述,可以改变用不同人称从不同叙事角度复述,也可以用对话的形式复述。10分钟左右之后,请几位学生在课堂上复述,教师主要关注其发音,纠正偏差。

4.布置作业。

教师给学生提供或学生自己找与本次课主题相关的听力材料来听。如听力课主题是找工作,可以给学生听有关面试的对话或短文,找出所学的生词,体会对同一事情或话题不同的表达。为了巩固学习成果,教师可以在第二次上课时检查词汇学习的情况。检查的形式采用填空练习。可以用听力材料的原文制作填空练习,也可以将原文改写后再用,这可根据文章的长短、难易程度等决定,填空可以是单词填空,也可以是词组填空,有时还可以采用句子填空。要求学生在横线上提出要求掌握的词汇或含有该词的句子。词汇填空一般要求学生准确填写,即写下听到的原词。句子填空的设计可以分为两种:一是要求填写原句;二是要求填写的句子意思相当即可,但是必须包含要求掌握的那个生词。词汇的学习成败在于使用。教师在课堂上有机会应多次重复使用这些词汇,给学生提供语言输入,或设计练习,让学生多练。

五、词汇教学的反思

在听力练习中习得词汇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添加的过程。学生对于词汇诸多方面的知识往往不是一下子就全部掌握的,开始可能只对词的音或意稍有熟悉,随着不断练习,才能比较熟悉地掌握它的更全面的知识,做到不但可以看得懂、听得懂,还可以准确恰当地在口语或者写作中运用。有些不常使用的词需要不断练习复习才能记住,否则会逐渐被遗忘。教师在课内课外还可以采取一些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复习生词,扩大学生的听力词汇量。

课内,教师提前自己准备或选取各种类型的练习(例如听写练习、搭配練习、选词填空等),每次英语课花几分钟让学生练习。每次不必花很多时间,但应保持一定的频率,会对学生记忆生词有好处。在课堂上教师要经常使用学生刚刚学习的生词,以便给学生创造多次输入的机会帮助他们复习与记忆。

由于大学英语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可以在课外作业设计时把听力练习和写作练习、口语练习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有更多的语言输出机会。学生通过听、说生词可以练习词汇的语音形式,通过写生词可以记忆它的拼写,通过在写作中使用生词可以练习它的搭配,这样就能兼顾音、形、义和使用。

学生课后自主练习是学生提高听力能力的关键一环。特别在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缺乏的情况下,教师要给出具体作业任务,督促学生完成。语言技能重在练习。教师通过布置作业,一方面起到引导和督促的作用,另一方面保证量的积累。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会听到生词,用词典能解决不少自主学习中的生词问题。教师可指导学生利用英语发音和拼写规则,并结合猜测词义的方法查词。

在一个阶段的学习后要求学生写听力日志,这样既能够让学生通过跟踪记录自己的学习内容,有意识地管理自己的学习,又能够让他们保持对学习过程的反思。另外,还可以用来和教师沟通,得到反馈。

六、结语

上听力课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需要教师花费大量心思准备。特别是在网络发达、听力资源极为丰富的时代,学生需要的已经不只是教师在课堂上播放听力材料,检查题目是否做对。他们需要教师帮助他们找到困难,解决困难。同一间教室的学生,学习动机、态度、信念、风格等不尽相同,语言水平也各有差别。他们遇到的困难不尽相同。怎样才能准确诊断他们的问题,帮助他们取得进步呢?这是值得所有教师探讨和研究的问题。课堂上遇到的问题多种多样,涉及很多环节,还受到具体情境的制约,没有现成的答案,要靠教师探索合适的解决办法。

参考文献:

[1]Nation, I. S. P.. Learning Vocabulary in Another Language[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2]王艳.英语听力教学与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3]刘思.英语听力词汇量与阅读词汇量——词汇研究调查报告[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1).

[4]蔡薇,吴一安.第二语言听力理解中的词义推断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7).

[5]朱湘华.大学英语听力策略训练模式与效果分析[J].外语研究,2010(2).

[6]高曼莉.英语听力理解的制约因素及教学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0(10).

猜你喜欢

听力教学词汇教学大学英语
提高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的策略研究
浅论对外汉语听力课教学热身环节中中文歌曲的应用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与改进策略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