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如何有效构建

2018-10-23潘泽民

文教资料 2018年25期
关键词:综合实践课程改革

潘泽民

摘 要: 在深化课程改革背景下,本校积极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方式,依托潜行德育、潜心智育、潜力发展课程,通过集体行动和走班教学形式,开展有效活动,挖掘学生潜能。整合拓展课程的建设,使将具有潜精文化特色的体育小健将、艺术小明星、科技小能手、学习小博士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机融合,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社团化,建立学生参加社团实践活动的有效机制,让学生自主选择符合自己兴趣爱好、特长的社团进行活动,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为学生搭建有效互助的平台,以挖掘学生内在综合实践活动的潜能,实现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实践。

关键词: 综合实践 课程改革 构建与实践

一、构建前提:深化课改,寻找综合实践活动方向

2015学年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厅深化课程改革的文件精神,更好地规划和实施本校的课改工作。根据指导意见要求开齐开好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两类课程,在确保国家课程开齐开足的前提下,我校根据学生实际研究和梳理了学校校本课程的研发体系,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进行改进,为实现每一个孩子在前进的道路上精彩成长的愿景目标而努力。

根据文件要求,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积极探索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实施的有效途径,建立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机制,经学校研究,将综合实践活动纳入拓展课程,以促进综合实践活动的常态化实施和有效开展。

二、活动构建:依托课程,丰富综合实践活动方式

(一)课程的设置

为了加强拓展性课程建设,深入开展课程改革,我校围绕一个核心:发展潜力,精彩成长;两种方式:集体课程与个体课程;三维课程:“潜行德育课程”“潜心智育课程”“潜力发展课程”;四个途径:潜精校园文化节、走班式教学、社团活动、主题教育活动;五类六级评价:礼仪小模范、学习小博士、艺术小明星、科技小能手、体育小健将和一星级至五星级特长生的评选;这样的拓展性课程体系。

1.潜行德育课程:学校的德育实践拓展课程涵盖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主旨让学生形成良好品德,学会生存与生活,主要由主題活动课程、经典仪式课课、远足参观课程、劳动实践课程组成。

2.潜心智育课程:学校学科整合拓展课程,涵盖了学校学科教学的课外延伸,主旨是开发学生智力,提升学生学科学习的兴趣,主要是学校的学习小博士课程,具体由文学启蒙课程、数学历奇课程、英语梦想课程三部分组成。

3.潜力发展课程:学生能力实践拓展课程,涵盖了学校所有学科的课外提升,主旨是开发学生潜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力,主要由体育小健将课程、艺术小明星课程、科学小能手课程组成。

课程的开展,将各学科课程的社会实践要求与综合实践活动有机整合,能拓宽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思维,唤醒自主学习意识,发展学生能力,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前进的道路上精彩成长。

(二)活动的实施

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方式,依托潜行德育、潜心智育、潜力发展课程,通过集体行动和自主走班形式,开展有效活动,从而挖掘学生潜力。

1.集体行动启心灵

我们通过主题活动、经典仪式、远足参观、劳动实践等集体行动进行有效实施,旨在通过各类节日、各项仪式、各种活动丰富学生生活,在活动体验中锻炼能力、挖掘潜力。

(1)主题活动。我们针对小学生的特点,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使学生通过参加活动达到我们预期的目的,强化全校师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认识,营造有利的校园活动氛围。每年的教师节由少先队大队部牵头倡议,少先队员们自行组织活动,开展“感谢师恩”活动,通过歌唱“感恩的心”、表演课本剧、制作贺卡送恩师、手工花朵表生情等形式在教师节这一天向老师们表达情谊。主题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学生各方面组织、策划、协调能力及参与活动的能力。通过主题活动,让孩子对生命中每一个重要的日子都刻骨铭心,使普通的事件成为学生不普通的经历,从而启迪孩子的心灵,让他们的生命与重要事物交汇在一起,从而形成长久的动力。

(2)经典仪式。仪式教育具有德育的内在功能,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要求,它既面向整体,又关注个体;既注重连续性,又注重阶段性。这些特点恰好符合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又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德育教育只有经过学生的体验才能为他们所认可,为他们所接受,并内化为人格。因此,学校通过组织生动活泼的入学仪式,使学生感受到入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的浓厚兴趣,关注学生心灵成长。我们将入学仪式教育的落脚点放在每一个孩子身上,通过仪式,普照每一个人,凝聚每一个人,发展每一个人。

(3)远足参观。我校将春秋游、园区观光确立为远足观光课程。我们将以往的春秋游赋予课程的特色,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确定主题、实践体验、交流学习等环节融合其中,使春秋游活动更符合综合实践活动的要求,最大限度地起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学生在接触大自然时扩大知识面,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更重要的是团结协作,增强学生之间的交往、探索、合作能力。

(4)劳动实践。劳动实践课程的开展对于现在的孩子而言,在培养其自立、自强的心性,动手能力等方面,意义可谓非同一般。社会发展到今天,经济、科技等实力都愈加出色,然而,我们的孩子是重点保护的对象,十指不沾阳春水,一心只读圣贤书,于他们而言,劳动变成了偶尔的体验,甚至从不劳动。他们娇生惯养,却缺乏风雨的洗礼,他们的心灵脆弱,身体羸弱。劳动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的自立、自强能力,让学生更多地接触社会、适应社会。

2.实践活动享精彩

我校课程的开发立足于学生的需求、社会的需求、学生的兴趣爱好、家长的愿望、教师的特长、学校的办学理念等实际状况构思推进了课程体系。我们根据现有资源充分开发与生活密切联系的课程资源,以发展学生的潜力为己任,以实现学生的自我完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目的,抓住课程开发的自主权、研究权、开发权,促进学校社团活动的快速建构。立足学校“潜精”四大社团——学习小博士社团、体育小健将社团、艺术小明星社团、科技小能手社团为学生搭建有效互助的平台,使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更加亲近,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以挖掘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潜能,实现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

(1)学习小博士社团。在潜精文化节的传统下,依托“品书香喜迎未来”为主旋律的学习小博士节,我们开设了学习小博士社团,包含文学启蒙课程、数学历奇课程、英语梦想课程,作为学校学科整合拓展课程,涵盖学校学科教学的课外延伸,主旨是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学科学习的兴趣,以促进学生“品质成长”。

(2)体育小健将社团。依托“用健康拥抱春天,让孩子们在阳光下健康成长”为主题的体育小健将节的开展,我们开设了体育小健将社团,包含乒乓社、田径社、足球社等。本着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目标,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寓“阳光体育”于活动,以“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为宣传口号,将体育课教学、课间操及课外活动与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乐趣,让每一个孩子展示自己的体育特长,在活动中养成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3)艺术小明星社团。依托“展舞姿灿烂节日”为主题的艺术小明星节而存在的艺术小明星社团,包含“百灵鸟合唱社”、舞蹈社、小小画艺社等,其活动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激发了学生对艺术的兴趣与爱好,培养了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了学生的艺术文化素养,整个活动充满活力,让学生感受到来自音乐艺术的魅力,体验到活动给予的快乐,为使学生能够“灵动成长”。

(4)科技小能手社团。依托“求创新,献礼祖国”为主题的科技小能手节,我们开设了科技小能手社团,其包含“比尔盖茨创造发明社”等,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努力营造浓郁的科学氛围,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积极推动科技实践活动的蓬勃开展,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能力获得进一步发展,科学文化素养得到进一步提升,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同时加深孩子们热爱祖国的情感,使学生能够“自由成长”。

三、有效支撑:依靠管理,建立综合实践活动保障

学校高度重视对学生社团的规划与管理。通过全校性统一协调,建立课程体系,统筹安排课时、地点,以确保活动的有效开展。

(一)有效活动的自主前提

学校开发建立了“潜精”学生社团,主要分为四大类社团:即:学习小博士社团、体育小健将社团、艺术小明生社团、科技小能手社团,四个总社下辖26个分社团。学年初,学校为开发学生个性潜能,发展学生兴趣、特长,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实践能力,为有特长的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发挥和展示自我风采的平台,全校开设26个社团,面向全体学生进行自主招募,学生自主选择社团,确保100%的学生选到自己喜欢的课程,以满足综合实践活动的自主性活动要求。

(二)有效活动的课时保障

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体艺课有机整合,每天第六节课实现全校全员走班。我们的具体安排是周一少先队活动课程、周二集体性体艺课程、周三四五走班式社团课程。在社团活动中,满足综合实践活动对于学生發展的各项要求。

(三)有效活动的地点保障

为确保社团活动的有序进行,学校对各社团的活动地点统一协调安排,每个社团均有固定活动地点。

(四)有效活动的师资保障。学校为四类社团聘请了四位首席导师,负责该社团的统一协调运作和课程开发,每个社团又分别由一两名老师担任指导教师,具体负责课程的指导与实践,以确保社团师资的完备度。

四、结语

在深化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构建与实践,对我们来说是一次挑战,同时是难得的机遇。坚信,只要循着新课程的理念不懈地发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明天会更加灿烂。以拓展课程下的社团为平台,带动实践,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终将形成一种教学的新形态。

“前进,向前进”!在前进这一片土地上,相信全体师生都将在前进的路上精彩成长。

参考文献:

[1]李安英,樊习英.关于学生社团管理与教育问题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7(3).

[2]赵士伟.让综合实践活动灵动起来[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1(7).

[3]李晓梅.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有效开展[J].课程研究,2004(12).

猜你喜欢

综合实践课程改革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效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