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电影教学法在德育教学中的应用

2018-10-23李永杰吴瑞敏

文教资料 2018年25期
关键词:德育教学五年制

李永杰 吴瑞敏

摘 要: 微电影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兴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弥补以往德育教学中存在的内容欠生动、教学方法较单一、教学实效较低的缺点,具有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提升综合素质等优势。对微电影教学方法的研究,有利于增强德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关键词: 微电影教学法 五年制 德育教学

《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坚持德育为先,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1]。随着时代的发展,微电影的数量越来越多,影响也越来越大,给实际教学带来机遇和挑战,为此,德育教师要主动认识微电影,把微电影引入学生课堂,对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充分利用微电影的积极作用。

一、微电影教学法的合理性

(一)以往教学方式的不足

以往思政课堂给学生“概念抽象”“理论高深”的印象[2]。

1.内容欠生动

教材更新速度慢,和学生实际生活有距离,未能有效解决学生日常关心和关注的问题,缺少应有的功效。

2.教学吸引力低

以往教学方法主要是宣教、团日活动、主题班会等,对于五年制学生来说,这些教学方法缺乏吸引力,不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此外,整个德育过程重知识轻能力、重认知轻情感、重结构轻创新,忽视青少年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学习心理特点[3]。

3.教学实效较低

由于学生主体性被弱化,并且德育课堂缺少实践,一些学生在考试结束后,没法内化成本身的文化素养,也不易外化成实际行动,教育实效打折扣。

(二)微电影教学法的特点

1.内容形象生动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与教学相关的微电影,用丰富鲜活的表现形式服务于课堂教学,努力消除抽象深邃的德育理论与生动的、具体的实际生活之间的隔阂,让德育理论更接地气,更具有说服力;使得学生不再对德育理论敬而远之,让学生在寓教于乐中体会到德育理论中的人文关怀,感知德育理论的无穷魅力。

2.紧密结合学生实际

微电影由学生拍摄,题材大都是校园生活,很多故事情节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也有学生平时比较关心的问题。例如,有些微电影涉及毕业生实际工作情况,让学生对将来要从事的工作有一个清晰的认知,方便学生提前做好就业准备。

3.超越时空的限制

拍摄的微电影不仅可以在课堂上观看,还可在课下观看,上学期间可以观看,毕业后也可以观看,不仅自己、家长和朋友可观看,即使陌生人也可观看。微电影播放条件超越了课堂,随时随地给学生以启发和教育,寓学习于生活中,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

4.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性

微电影的拍摄题材不限、人数不限、形式不限、时间不限、场地不限,使得学生有很大的发挥空间,让学生牢牢把握主动权,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

5.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微电影的拍摄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使学生最大可能地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想法自由创作,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沟通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团队能力和表演能力,促进学生活学活用。微电影的拍摄形式从各个方面给予学生成长空间。

(三)五年制学生的特点

五年制学生尽管自控能力较弱,文化基础知识较少,但是在动手操作和实践方面,表现出极高的热情和积极性,活动参与度高。新时代的五年制学生思维更加活跃、个性更加张扬,身心发展更加成熟,具有强烈的主体意识,不会盲从任何权威。五年制学生在纯粹理论知识的学习方面不占优势,在追求成绩的要求下,他们在小学、初中就一直是边缘学生,很少有机会表现自我。在这种情况下,自我表现意识和欲望更加强烈,更想得到老师、同学的肯定和赞扬。

二、微电影教学的实效

(一)学生的参与情况

上一学年,教师适当让同学们根据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情况拍摄相关微电影,在第二学期还专门举办了一次校园文化微电影大赛,共收到24部不错的作品,评选出《理工的尘埃》、《消失的明天》和《心墙》等几部优秀作品。这些作品以学生的视角表达对校园文化的理解和感知,其中,《理工的尘埃》反映了男主角从入校时的迷茫,经过一段校园文化的熏陶和感染,逐渐转向积极上进,实现人生发展的重要转折,意蕴深刻,富有教育意义。

(二)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经过微电影的拍摄,学生上课情况明显好转,迟到率大大降低,特别是一些参与拍摄的学生不再迟到。此外,课前告诉学生讲完课可以观看本班或其他班级学生拍摄的微电影,学生学习态度比以前更加积极,顺利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三)学生观后的反馈情况

观看微电影之后,不断有学生向老师反馈信息,并把自己小组的剧本、微电影拍摄情况告知任课教师,请教师给出指导意见。原来学习态度不积极的学生很多变得主动起来,搜集各种题材,积极地拍摄相关影片。

一些拍摄校园不文明行为的影片播放之后,学生的行为发生了变化,变得更懂礼貌,更加注重节约用水和用电,更加注意在公共場合的言谈举止;一些诚信题材的微电影播放后,在考试过程中作弊同学数量明显减少。

三、微电影教学法在实际教学中的困境及改进措施

(一)准备时间方面

学生的准备时间不充足,很多一周左右的时间即可完成,即使在微电影大赛中,制作影片的时间也不是特别长,一般不超三个星期,由于拍摄时间的限制,一定会影响影片质量。以后组织微电影拍摄方面的大赛或布置作业时,时间适当放长一些,给同学们充足的准备时间。

(二)剧本编制方面

由于同学们不是摄影、导演、编剧等影视相关专业的,因此,同学们的剧本编写能力不高,甚至很多微电影根本就没有剧本,完全是同学们一时兴起,找几个同学拍摄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影片的质量。还有一些同学直接从网络上下载,进行简单修改,造成影片反映的内容脱离学生实际;在今后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德育教师和语文教师密切配合,针对剧本的编写对学生进行专门辅导。

(三)影片制作方面

很多同学由于以前没有拍摄过微电影,因此在心理上比较胆怯,不敢迈出拍电影的第一步。在微电影拍摄过程中,很多同学选择用智能手机拍摄,用专业的摄影机或录像机拍摄的同学很少,所以,拍摄出来的画面不太清晰,在后期制作方面,很多电影杂音太多;在剪切方面还不太成熟。启示德育教师要学习电影制作方面的基础知识,会制作一些微电影或短片,更好地指导学生。另外,对学生进行培训时,尽量邀请数字媒体或影视专业的教师进行培训,教学生如何剪切和合并视频,如何插入字幕和背景音乐,如何插入图片和简单的特效等。辅导老师要经常了解自己指导的微电影的拍摄进度,并保证微电影表达的主旨不能偏离正确方向。

(四)作品奖励方面

在2017学年—2018学年第二学期,在学生奖励方面存在滞后情况,且奖励力度不足,没能对优秀作品进行校园公映。平时上课时拍摄的微电影,可以给同学们加平时成绩,也可以在期末成绩中适当加分;针对微电影大赛的获奖作品,除了和期末成绩挂钩之外,还要把优秀作品上传到网络,让更多人一起欣赏,尽可能发挥优秀作品的教育意义。

(五)在拍摄经费方面

今年所有的微电影中,只有《理工的尘埃》这部影片涉及一些商业元素,据学生导演反映,这部影片只是得到商家提供拍摄场所的便利,没有赞助资金。从总体来说,我校几乎所有微电影都没有得到商家的支持和赞助,这就造成了微电影制作经费短缺,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影片质量的提高。之后可以增加适当商业广告或其他商业元素,达到双赢的目的。

总之,微电影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有自己独特的优勢,也存在不足。在以后德育课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微电影的优势,不断提高学生的剧本编写、人员组织、电影拍摄和剪辑水平,努力为大家提供高质量的作品,促进德育课的发展,从而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1/s7048/201007/ t20100729_171904.html,2010.07.29.

[2]邓希泉.高校思政课当与青年思想共振[N].光明日报,2017-05-07.

[3]杨建兵.“微电影创作”德育途径的探索与创新[J].教育教学论坛,2017(4).

猜你喜欢

德育教学五年制
旅游专业学生德育教学改革的尝试与思考
中职德育教学中体验式教学法的运用
论在德育教学中渗透职业意识与促进学生职业发展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五年制高职企业实习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CBS教学模式在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尘肺病教学中的应用
刚柔并济——五年制高职学生管理的新思路
江苏:调整五年制高职顶岗实习时间
提升五年制高职化学实验教学效果的探索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