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干部心理健康浅议

2018-10-23杨景波

文教资料 2018年25期
关键词:学生干部心理健康大学生

杨景波

摘 要: 大学生干部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其心理健康问题往往被社会和学校有意无意忽视。他们可能具有一般大学生有的心理问题,但他们是学生干部,有着特殊的心理压力,呈现出不一般的心理状态。学界需要从性别、专业、生源等多方面、多角度研究。

关键词: 大学生 学生干部 心理健康

一、引言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相比一般大学生,大学生干部是一个比较特别的群体。他们首先是大学生,有着普通大学生都有的优点和缺点,存在一般大学生有的心理问题;但他们是学生干部,承担着管理、组织和服务的职能,有着不同于一般大学生的工作压力,他们的工作一头是学生一头是老师,一头是学校一头是社会。一方面要服务学生,另一方面要联系老师,是师生之间的沟通纽带;作为学生干部,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对他们的品行和学业有着期待,这会形成一定的压力。他们工作带来更多的工作和锻炼机会,从而会有更多的人生选择,但这何尝不是另外一种压力,因此学生干部往往潜藏着一些心理问题。一般人都以为,大学里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主要集中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原生问题家庭学生、学习困难学生这三大群体,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这一块重点关注这三类学生。相反对学生干部是“高看一眼”的,对学生干部有着极高的期待,很少考虑过这类学生会在心理上存在问题。但学生干部心理问题引起的事件告诉我们,他们应该是心理健康教育关注的一批学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对这一群体的有意无意忽视是不应该的。

二、多角度、多层面的研究

要研究学生干部心理健康问题,必须从多角度、多层面进行对比研究讨论。

1.学生干部与非学生干部比较

“95后”、“00后”都已经上大学,他们刚刚摆脱青春期,进入青年初期,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心理处于不稳定状态。一般来说,能够当上学生干部的大学生都品学兼优、能力较强,因为优秀,学校、老师偏爱更多一些,当然期望值就会更高一些。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学生干部自视较高,自我要求较高,既要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又要完成各种面向多方面的联络工作、面向学生的组织、管理、服务工作,不能很好地处理,于是产生心理问题。

2.不同性别比较

男女性别不同,心理结构有差异。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都会存在心理问题,但需要研究不同性别染上各种心理问题的概率有否差异。学界的多数研究表明,总体来看,男女学生干部在这方面都没有显著差异,但需要深入研究这一群体未来的心理发展,是男性还是女性更能适应未来的社会,具有更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一般来说,女性生性专注、心细、感情细腻、意志坚定有韧性,但物极必反,其另一面是青春期的她们心理闭锁,敏感多疑、心胸狭窄。女学生干部要树立权威,首先要学习好,还要处理好与同学的关系,更要处理好学生间、师生之间的关系。她们是众人,包括男学生和女学生、老师的关注对象,这成为一种无形的压力,她们的心理负担必然会加重,处理不好,就会造成焦虑、恐惧、抑郁等心理问题。

一般来说,男性沉稳、理性但是粗糙,甚或面临学业、就业、婚恋等压力,当今社会对男性的要求普遍较高,学校、老师、班级同学都对男学生干部寄予期望、期待,这种“期望”或者说“期待”,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就会产生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

3.不同专业类别比较

高校专业大致分为文科、艺术科、理科、工科等,不同专业的教学会给学生以不同的学科素养熏陶,因此不同专业的学生会呈现出不同的面貌。那么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干部在处理人际关系等方面当然会有不同的方式,呈现出不同的面貌。那么到底有什么差别,差别到底有多大?一般来说,相比理工科的学生,文科、艺术专业学生思维活跃,见解独到,但易失之偏激,意气用事、敏感而冲动。理工科的学生,严谨,守规则,却刻板,不够变通。

4.城乡生源的比较

我们需要研究来自农村的学生干部与来自城镇的学生干部其心理健康程度是否有差异,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差异又有多大。农村生源的学生干部无论在学习还是工作上与城镇生源学生相比没有明显差异,甚至一些特别的优点,这使他们自信而积极;但是农村生源的学生干部多数都来源于经济条件较差的社区和家庭,容易带来自卑感和过度的自尊,从而表现出过度的焦虑、敏感。

5.不同年级的比较

我们需要研究从低年级、中年级到毕业年级,在成长过程中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表现差异。从大一刚进学校的青涩、对处理人际关系的恐惧到大二开始的学业负担带来的压力,直到毕业年级的考研、求职、就业压力。这些带给学生一个校园生存的背景,学生从而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状态。学生干部同样也会面临这些问题,需要考虑,并开始锻炼能力,那么能否积极有效地应对每个阶段出现的学习和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

三、对策建议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复杂问题,成因多方面。大学生干部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不适宜从广大学生中独立出來研究,但确实需要在关注普遍性的同时,注意到这一群体的特殊性。

1.辅导员的工作极为重要

日常与大学生干部接触最多的是辅导员,因此,在学生心理辅导方面来说,对辅导员要求必须提高。辅导员应当有坚强的内心,具备对自己和学生基本的心理建设能力,有能力解决学生和学生干部的种种心理健康问题。学校普通的心理咨询是解决不了学生干部的心理健康问题的,辅导员由于贴近实际则能及早干预。

2.学校各方面应给予学生干部群体更多的关心

对学生干部要给以更多的人文关怀,对他们的心理疏导要更有针对性,且注重实效。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关心他们,并且要将之作为一项常态工作。多方面对学生干部进行各种应对挑战和挫折的培训,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心理的成熟提供良好的心理氛围,对他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予以支持和帮助。

3.由学生心理辅导机构建立独立的学生干部心理档案

现在多数高校的心理咨询机构都已经普遍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在此基础上可以由学生心理辅导机构有针对性地通过定期心理测试,日常的线下和网络、微信等方式对学生干部群体进行团体性的和个别化的心理辅导和行为训练,形成心理档案,可以用于事后的追踪指导和研究。学生干部的心理档案,其内容除了一般学生必备的项目,还应该包括其职位及工作内容和职责的变化,连续性心理测试数据;通过建立学生干部群体心理档案,可以全面地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对这一群体的心理问题,及时觉察,及时介入,从而及时干预。

4.训练学生干部正确认识自身角色

学校的心理健康机构可以以辅导员为支撑“桩脚”,给学生更多的与其他同学和社会接触的机会。正是在各种与同学和社会互动过程中,学生干部经历多种场合,了解各种社会规范,同时也在扮演种种社会角色,这将让学生干部更快更有效地处理各种问题,提升素养和能力。在种种工作中,培养他们的角色意识,明确自身的定位,从而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意志、精神,适应社会的变化,承受学习、工作、生活带来的挫折,促进其身心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邬辛未.高校学生干部良好心理素质培育研究[D].锦州:渤海大学,2017.

[2]周凤琴.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心理支持系统的构建[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2(2).

猜你喜欢

学生干部心理健康大学生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基于学生干部教育管理的高校辅导员工作案例分析
高职学生干部成长需求分析
高职院校学生干部情绪管理与应对能力研究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