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教工党支部组织生活常态化问题

2018-10-23陈明

文教资料 2018年25期
关键词:常态化组织生活策略

陈明

摘 要: 党的组织生活是党组织对教工党员进行管理和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民办高校教工党支部组织生活的研究,从组织生活常态化的意义及面临的问题出发,建议在学校顶层设计、党员参与党组织生活的意识、搭建党组织生活平台、建立考核激励机制、拓宽经费来源渠道等方面发力,力促民办高校教工党支部组织生活常态化。

关键词: 组织生活 常态化 策略

党内生活不仅是我党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而且是全面加强从严治党的需要和增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的重要法宝,党章明确规定,每个党员都有义务参加党的组织生活。高校是社会思潮的主阵地,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主动适应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的重任。作为基层组织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教工党支部势必要营造良好的高校政治生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努力实现高校教工党支部组织生活常态化。与此同时,伴随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民办高校应运而生并逐渐壮大,研究民办高校教工党支部组织生活常态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民办高校教工党支部党组织生活常态化的意义

1.是高校基层党组织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需要。

在十九大报告中,党的十九大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写入新修改的党章,为增强我们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提供了根本遵循。永葆党的优良传统,狠抓党的作风建设,重整党的形象,是一项需要常抓不懈的工作,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牢记自身的责任和使命,全面落实从严治党,有效的平台是通过党的组织生活,加强教工党支部组织生活常态化建设,引导广大教工党员以优秀党员身份严格要求自己,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夯实基层党组织的自身建设。

2.是学校把握安全意识话语权的有效途径。

高校教工党支部要以组织生活为平台,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在加强安全意识形态、加强高校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明辨是非、站稳政治立场、在思想上跟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等方面起到立德树人的作用。

二、一些民办高校教工党支部组织生活的问题

1.组织生活参与度不高,用于党建方面的经费不足。

教学任务重、科研压力大等原因导致一些教工党员在开展组织生活时因为时间或精力而不能参加或疲于应付;部分教工党员党性不强,认为组织生活可有可无,甚至认为组织生活都是党员干部的事情,跟自己没有关系;在党组织生活会议上,缺乏互动,“一言堂”式的会议方式导致发言时间分配不合理,这也会影响教工党员参与组织生活的积极性。

目前,我国一些民办高校大多办学时间不长,其办学前期大多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对于以学费为主要办学经费的民办高校来说,用于党建的经费捉襟见肘,要加强组织生活显得力不从心。

2.组织生活形式单一,组织生活流于形式。

一些教工党支部组织生活拘泥于会议或读报形式,内容多集中在传达上级文件或指示,对于喜欢接收新鲜事物、思维较为活跃的年轻教工来说,吸引力不够。

3.缺乏考核激励机制。

一些民办高校更重视教学、科研等工作,其设置的考核指标较为完善,与年度考核、职称评聘、职务晋升、出国留学等方面挂钩,而为党员输送精神食粮的党组织生活,因不容易量化而未能纳入考核评价体系,导致缺乏考核激励机制而备受冷落,在物质意义上“投入与产出”不匹配的情况下,要做到组织生活常态化并卓有成效就较为困难。

三、民办高校教工党支部党组织生活常态化策略

针对目前部分民办高校教工党支部组织生活领导重视不够、教工参与度不高、党建经费不足、活动较为单一、缺乏考核激励机制等问题,只有明确高校基层党组织的职能,提高党员党性修养,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做到有的放矢,才能为组织生活常态化奠定良好的基础。

1.学校层面做好顶层设计,加大领导重视力度。

要做好民办高校教工党支部组织生活常态化,首先学校层面要做好顶层设计,即做好相关政策的制定及相关机构的建立。学校要结合国家及省厅对民办高校党组织建设的相关政策,及时出台相关的党建工作规范,适时成立相关的机构,设立专职岗位加强党的建设。如在机构方面可以成立党委教师工作部,负责教工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针对民办高校党组织力量较为薄弱,可考虑设置专职组织员,把好教工党员发展、考核关,参与教工党支部建设的每个环节;针对部分民办高校党建开展不够顺畅,可从公办高校委派专职人员进驻民办高校担任书记进行工作指导,尽快补齐短板,巩固党组织在高校中的重要地位。

2.提升党员党性修养,强化参与党组织生活的意识。

要强化教工党支部组织生活,推动常态化机制,首先要提高党员的思想认识水平,强化党员的主体责任意识。一是让教工党员明白党组织生活的重要性,为什么要参与党组织生活,怎样才能更好地参与其中,切实解决党员对组织生活存在的偏见,确保辨别是非,让教工党员没有思想包袱地参与到组织生活中;二是从严治党,对党内不正之风要及时纠正,对于违反组织纪律的行为要严肃处理,以此提升教工党员的思想认识水平,强化主体责任意识;三是以雷锋月、七一建党节、教师节等具有代表意义的节日为契机,举办丰富多彩的党员教育活动,加强党员的身份认同,提升党员党性修养;四是加强宣传,抓典型、树标杆,以党员示范岗等方式引导广大教工党员做有责任担当的“四好”老师。

3.以活动为载体,搭建党组织生活平台,创新党组织生活形式。

高校教工党支部组织生活之所以吸引力不强,是因为党组织生活形式单一,内容空洞乏味,因此,要落实组织生活常态化,组织生活的形式需要多样化,就要把创新放在首位,充分了解教工党员的需求,搭建丰富多彩的党组织生活平台。如除了常规的讲座、读报等活动形式外,还可以带领教工党员前往红色教育基地进行红色教育熏陶,亦可依托高校丰富的资源,结合时代主题开展图片展、邀请专家举办师生同上一堂课活动;在学习方式上,可突破传统线下方式,充分利用微信、QQ等传播媒介,扩大党内生活的阵地,丰富党内生活形式,采用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化的覆盖模式进行主题讨论、学习;在活动来源上,除了党组织统一安排外,也可由教工党员根据自身情况并结合学校相关政策自由申请党建课题或党员实践活动,拓宽组织生活平台。

4.建立考核激励机制,激发教工党员参与组织生活的热情。

只有监督并及时反馈、评价,并建立考核激励机制,才能督促基层党组织严格按照党内政治生活要求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工作。一是加强监督,学校党委要对教工党支部加强监督和工作指导,保持与支部的联系,不定期抽查支部的各項工作进展情况,促使支部的组织生活常态化,也要充分发挥党员对支部的监督作用,促使支部在党建方面向更好的方向发展;二是建立考核激励机制,把参加组织生活的情况纳入到考核指标体系。教工党支部可建立活动积分卡,对党员参与党组织生活进行记录并附以分值,不定期进行公布,并作为评选先进(如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师德先进个人)、职称申报、职务晋升、培训交流等方面的依据,对于分值不达标的教工党员给予批评、训诫;对于教工支部要进行考核,并结合评选优秀基层党组织、三型党支部(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等活动指导支部做好党建工作。

5.拓宽经费来源渠道,为党组织生活开展保驾护航。

对于以学费为主要办学经费的民办高校来说,用于党建的经费捉襟见肘,为此要开展党组织生活常态化,经费是根本保障。一方面学校要制订经费支出方案,保障基本的党建工作,同时也可以要拓宽经费来源渠道,争取多方支持,比如鼓励基层党组织积极申报省级党建课题、参加省级党建实践活动以获取上级主管部门的经费支持。另一方面,要制定相关的制度规范党建经费的申请,确保经费落到实处,发挥最大作用,比如由基层党支部制订活动方案,提出经费申请,再由学校党委组织部门审核并提出意见,最终学校党委同意并下拨经费。

总之,增强教工党支部组织活力是组织生活常态化的关键,推动民办高校教工党支部组织生活常态化,促进教工党员积极参加组织生活、提升组织生活质量,营造良好的高校政治生态,为高校党组织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刘文伟.本科院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实效性现状分析[J].党建纵横,2010(08).

[2]白凯,苗国厚.高校党组织严格党内生活常态化策略研析[J].党建研究,2016(11).

[3]高校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探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2).

[4]韦丽华,黄家周.网络发展与学生党建工作创新研究[J].广西财经学院学院学报,2006(10).

[5]舒维霖.网络信息时代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生活质量保障研究[J].党建纵横,2013(01).

猜你喜欢

常态化组织生活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一图读懂党的组织生活该如何过
如何过好党的组织生活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黔南州文联党支部与新寨村党支部召开双向组织生活会
论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支部组织生活会
高校郭明义精神建设的常态化机制研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