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课堂教学艺术新解

2018-10-23侯晓琴

文教资料 2018年25期
关键词:教学组织教学艺术音乐课堂

侯晓琴

摘 要: 音乐课堂教学是学校音乐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音乐教育的主阵地。音乐课堂需要师生共同创造艺术化的教学环境,构建艺术化的音乐教学体系,让师生共同领略音乐内涵,获得审美享受。本文以中等体育运动学校音乐课堂为研究对象,对符合教育特征的艺术性进行解读,以求教于专家学者。

关键词: 音乐课堂 教学艺术 教学组织

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以音乐艺术的独特形式实现美育。简单来讲,音乐教学艺术,就是要求我们“艺术”地进行音乐教学,通过音乐艺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①。音乐课堂教学的艺术性是学生音乐审美的需求,更是教师体现教学能力和教育思想的要求。

音乐课堂教学艺术性的开展应以教学对象为中心,教学对象群体因素制约着教学艺术的实现。不同教学对象群体对音乐课堂教学艺术的解读、设计和具体操作都是有区别的。中等体育运动学校②全称为全日制公办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是我国运动员培养三级形式中的中等形式,是业余体校与优秀运动队的中介和重要桥梁,是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和基地。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产生的体校在面临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形成、转型发展的今天,暴露出学生厌学、普遍成绩较差、艺术素养普遍偏低等问题。加之体校课程设置的特殊性③,学生对音乐课程不够重视,甚至直接把音樂课当成游戏休闲娱乐,给体校音乐教师教学带来极大的挑战。因此,音乐课堂教学艺术在这里需要赋予新的解读。

下面笔者将以体校为例,从教学准备、组织教学和课堂教学环节三个方面对音乐课堂教学艺术进行阐述。

1.教学准备的艺术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并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的过程。教师在教学准备中研究教材的同时,还要分析学生对将要学习的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合理采用适合学情特点的教学方法,设计适应学生个性、能力发展的教学内容,以及对学习困难生应采取的补救措施等。教学准备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对于体校音乐课堂教学而言,其中最重要的内容是“备”学生和进行针对性教学设计。

1.1以生为本“备”学生

传统意义上的“备”学生主要包括了解学生基础知识与水平、了解学生音乐兴趣爱好和学习态度;了解学生整体班级情况和个体差异等,真正做到以生为本。对于体校学生而言,音乐教师更应该注重了解学生音乐学习能力和学生自身兴趣爱好。从体校学生对课程兴趣点出发,了解学生对音乐教学内容的需求。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统筹安排,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艺术化地完成教学前期准备,使教学的开展具有“设计性”和“美观化”,使学生置身其中,倍感艺术审美的体验和熏陶感染。

体校学生好动、感性,这是他们的特点,他们有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拼搏精神,这是他们的优势。但他们有易激动、情绪控制力弱等问题。授课教师要抓住体校学生的特点和品质优势对其进行课前准备,针对体校学生专业学习内容,设计他们感兴趣、易接受的教学内容。设计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广大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感受到音乐艺术之美、体验之美。设计丰富多彩的小活动,引导学生在某种“意境中感知音乐,克服缺点,锻炼审美意志。

1.2创造环境“育”学生

教学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物理环境是我们在教学中使用的硬件设施及固化陈设。音乐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需要单独的音乐教室,光线明亮,色彩缤纷。需要有一定的乐器,甚至合唱台等。我们积极发动学生和老师一起布置教室,师生共同营造艺术化的教学环境。当然,由于每个学校的具体情况不同,教学设施也会存在差别,但师生通过共同努力,共同营造美化的环境是没问题的。在美化的课堂里,学生更能体验到美的传递和表达。

心理环境指师生在教学中共同营造的某种心理感知和心理反应。如果说物理环境是外部条件的话,那么,心理环境就是内在因素了。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物理环境固然重要,但起到决定因素的还是心理环境。心理环境的营造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教学艺术,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教学技能也是缺一不可的。除此之外,还需要授课教师具有丰厚的知识素养和独具个人风格的人文情怀。良好心理环境的预设能开启师生互动的大门,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建立学生的自信和表达愿望,也树立教师的良好形象。师生彼此尊重,最终形成艺术化的心理环境。

用辩证的方法看待问题,我们认为的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并不是哲学范畴的概念,所以,“内在”和“外在”并不存在性质上的对立。我们需要物理环境营造“意境”,需要心理环境心与心的沟通,需要给学生感受艺术之美的机会,建设一个体验艺术之美的平台。

2.组织教学的艺术

教学组织对于中等体育运动学校而言,一直是一项具有一定难度的任务。音乐课在体校学生群体中是受欢迎的,但因对文化课长期不重视,使他们对音乐课形成某种“惯性”,加之体校学生好动、率直、感性的性格,使音乐教学组织变得有些难以驾驭。这就要求音乐教师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丰富的教学活动及富有时代性和体育专业特征的教学内容等优化课堂。将教学课堂进行艺术化设计,艺术化地组织教学,让教学充满艺术气息。在组织教学中,笔者有以下几方面经验与大家分享。

2.1高效性师生互动

组织教学的艺术首先应该体现在高效性师生互动上。传统讲授接受式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课堂教学,全新的社会教育理念要求我们以生为本,积极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从教学内容出发,设计丰富的师生、生生互动。通过有效的“互动”,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逐步形成正确的艺术化音乐课堂意识,完成高效课堂建设。

2.2赏识性即时评价

赏识教育在体校学生中是很有效的。在体育专业训练中,学生需要不断地被鼓励,激励高涨的情绪,达到体能的蓄积和爆发。他们习惯这样随时随地的“刺激”,其实,这是一种非常明确的“即时评价”。在音乐课堂上,授课老师一定要利用这种特殊的情绪激励方式,将赏识性即时评价应用得恰到好处,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让学生勇于表达,至情至理,在艺术化教学中完成自我审美的提升。

2.3针对性活动开展

“活动”是最能体现教师教学组织水平的方式,也是最能检验学生习得的方式。通过教学,学生的反馈与强化应该通过“活动”完成,尤其是体校学生,他们更愿意通过活动展示自我、表达思想。这就要求老师有较强的活动设计和组织能力。

当然,活动一定要“适合”体校学生特点,但不能一味迎合学生的好恶。活动设计要符合美育要求,引导学生脱离嬉闹玩耍的表象。活动的实际开展要有周密详尽的程序和环节,让活动“有章可循”,在富有美与色彩的艺术环境中展开。循循善诱,让学生从中体验艺术之美。

3.教学环节的艺术

有了艺术的教学准备和教学组织,为教学环节的艺术提供了良好的教学心理环境。教学环节的艺术开展将考验授课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技能。教学环节在整个教学中是最为重要的部分。教师教学技能和专业水平的高低在教学各环节中会充分显露,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具有扎实的专业能力和全面的教学技能,在教学中尽快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加强音乐教学课堂艺术化建设。

3.1教学导入的艺术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音乐课堂教学导入无论是娓娓道来还是先声夺人,都必须建立在学生良好心理环境的建设上。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前期“备课”,我们需要选择恰当的教学导入。切记教学导入不能无病呻吟,更不能牵强附会,要做到导入与经验密切结合,引人入胜,注重实效,画龙点睛。良好的导入为教学的展开铺平了道路。

3.2新课教学的艺术

新课教学是课堂教学中的重点,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和教学对象,设计“有意”教学。通过教学内容的传递、巩固、内化和延伸,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艺术地开展教学,完成新课教学。

3.3巩固教学的艺术

对于体校很多学生而言,教学巩固是枯燥的,他们愿意尝试新事物的刺激,对一项教学内容的学习持久性会有所缺乏。针对这一问题,授课教师需要对教学巩固进行艺术性设计。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多种手段对新课内容进行转化迁移,赋予教学内容新的形式,教学巩固的实效才会更加突出。有效的办法很多,比如给学生反差较大的任务与思考,让他们从“擅长”和不“擅长”两个方向进行巩固,迎合他们好胜心的性格,挑战他们的固有意识,培养他們的创新精神。

3.4拓展教学的艺术

在中等体育运动学校音乐教学中,有效的艺术的教学准备、教学组织和教学环节完成后,整个教学已经完成。教学拓展基本上是缺失的,一些教师筋疲力尽。笔者从事体校音乐教育多年,拓展教学是近几年才开始研究并实施的。完整的教学是需要拓展教学的,拓展教学是教学内容的延伸和实践应用,是教学方法的开发,更是学科社会发展方向的导引。我们应该尽力尝试拓展教学,针对体校学生的特点,通过网络信息手段,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视野和“延伸”的空间。

4.结语

由于中国中等专业体育运动学校改革,体校长期遗留下的“学训”问题制约体校发展,体校“文化课问题”比较集中,音乐课更像夹缝中生长的小草。但是,身为人民教师,我们有义务对教学负责。音乐课以自身优势在体现美育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在“夹缝”中生长,就要在教学各个环节下功夫,设计教学,研究教学。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思想、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努力研究音乐课堂教学艺术,让高效的、艺术化的音乐课堂在中等专业体育运动学校独领风骚。

注释:

①尹红.音乐教学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162.

②为方便起见,文中“中等体育运动学校”简称“体校”。

③课程设置分为文化课课程和体育专业课课程,教学时间分配一般为各占50℅。

参考文献:

[1]李悦.音乐课堂上的艺术综合学习初探[J].北方音乐,2015(10).

[2]王莉.音乐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策略研究[J].北方音乐,2014(16).

猜你喜欢

教学组织教学艺术音乐课堂
谈教师课堂教学的组织技巧
如何提高女生上体育课的兴趣
小学音乐课堂中音舞结合教学措施的分析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唱响教学三部曲,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