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地区大学语文低级班教学研究现状

2018-10-23孔凡秋

文教资料 2018年25期
关键词:双语教学

孔凡秋

摘 要: “大学语文”是一门基础的文化素质培养类通识教育课程,将工具性、人文性、实践性、审美性有机融合,进行“语文—人化—人文”内容的拓展,传达诗意情态的审美世界,引导健康人格。民族地区根据高考汉语文成绩实行分级教学,低班“大学语文”生源九成以上是民族生源,汉语文基础薄弱,口语不标准。民族地区“大学语文”教材选择性比较弱,以教育部统编教材为主,欠缺民族特色。低班教学囿于师资、教材,不能做到双语教学,教学效果往往不显著。

关键词: 通識课 低班教学 双语教学

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中文学科指导委员会和全国大学语文教学研究会讨论指出“大学语文”课程对培养人才质量的提高非常重要,各高校应结合自身和所处实际情况,在高校办学自主权范围内,加强“大学语文”课程改革和建设。教育部高教司建议全国各高校面向全体高校学生开设相关“大学语文”课程,尤其重视大学生听、说、读、写等基础能力的培养。随后各高校各专业培养方案做出调整,民族地区高校“大学语文”课程培养目标大都定位在培养“靠得住、用得上、留得下”的应用型人才。

“大学语文”课程是除汉语言文学相关专业以外全校所有本、专科专业的公共基础必修课程,是一门基础的文化素质培养类通识教育课程。通过课程内容的丰富性、文字的趣味性、语言的思辨性、课程的工具性,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正确运用规范的现代汉语进行听、说、读、写等日常交流能力,弘扬和传承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文化自信实现民族认同。

一、“大学语文”教学研究概述

从中国知网搜检2004年以来以“大学语文”为主题的研究论文有3512条,对“大学语文”的研究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一是大学语文课程性质、定位的探讨。主要研究内容倾向于“大学语文”的课程定位,本课程所要承担的培养任务,认为素养的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定位,文化定位,与中学语文教育的衔接,本课程的工具性、人文性、实践性、审美性的有机融合等。如张福贵《大学语文教育的学科定位与功能特性》,张健《“大学语文”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定位》,赵敬立《重建大学语文教育的人文维度》,朱玲《谈大学语文的定位》,赵京立《论大学语文课程的精神育人功能》,等等。

二是“大学语文”课程内容的探讨。涉及“大学语文”课程教材内容选择上的研究,有以华中师大徐中玉“大学语文”为模板的文学史顺序的编排,有以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程菁、刘汉波的人生观十二讲为参照编辑内容,也有按照诗、词、曲、赋文体分类的教材。知网上的研究侧重分析本课程的内容甄选,“语文—人化—人文”内容的拓展,如何传达诗意情态的审美世界,健康人格的引导。如李瑞山的《论大学语文的课程方向与内容构建》,张帅的《英美电影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与影响》,罗主宾的《大学语文课要上成“真语文”》,李玉芹的《浅析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构建》等。

三是“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大学语文”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如何建设语文教学界没有定论,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各高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在不断改革与发展中前行,相关研究着重与本课程教学现状与创新,教学模式的探究,微课、慕课等新课程建设,能力教育与素质教育并重,就业导向的改革,等等。如陈洪《在改革中加强“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李杨《对大学语文教学理念的反思》,叶荃国《探究式教学法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王晓乐《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下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究》,薛晓霞《教育转型视域下“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改革探究》等。

四是“大学语文”其他方面的研究。此块内容比较分散,从各个角度或宏观或细化分析《大学语文》课程,有近年来的本课程研究综述,课程建设,目前语文教育界的分派观点,前人“国文”教育实践,本课程今后的发展,本课程的资源整合,民族地区的大学语文双语教学研究,等等。王步高、张申平、杨小晶《我国大学母语教育现状——三年来对全国近300所高校“大学语文”开课情况的调查报告》,王新慧《将大学语文专题化教学提升到课程建设的高度》,何二元《二十世纪上半叶之“大师论大学国文”》,姚大怀、陈传万《大学语文,路在何方?——由A校几乎全面停开大学语文引发的思考》等。

“大学语文”是高校教育中的语言基础课程,也是十分重要的文化素质课程,在民族地区教学中的自然班教学模式违背了因材施教原则,教学效率低,分级教学势在必行。2008年《西藏大学“大学语文”分级教学的现状及对策》一文提出根据高考汉语文成绩分高、中、低(专科)班教学;2009年《西藏大学“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刍议》从教学体制和教学手段方面对教学中存在的分级欠科学、教材欠特色、考核欠规范问题提出对策;2012年《西藏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初探》一文针对教学中存在的学生汉语文基础、课程学习认同程度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差异与教学内容的偏差问题,提出应注重改进分级教学,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精心选编适合自身教学实际教材,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努力强化教学效果。以上三篇研究针对西藏大学“大学语文”教学中的现状分析比较具体合理,分级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及时反映给学校,学校已做出相应调整。

二、民族地区“大学语文”低级班教学现状

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学科目设置依托教育部科目,并增设民族语言科目,即大部分小学一年级起开设汉语文、民族语文、数学、英语四门主课,一部分小学三年级起开设英语科目。由此,民族地区学生从小学起学习压力就特别大,汉语和民族语言同时使用,分担非民族地区语文一门科目时间,致使学生民族语言学习缓慢,汉语文学习效果不显著。中小学基础薄弱,进入高校就不能高效接受以汉语教学为主的“大学语文”课程。且目前“大学语文”教材以古文篇目为主,学生思维跟不上就会放弃。

民族地区“大学语文”低班学生(以西藏大学为例)几乎全部是民族地区生源,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学生汉语文基础薄弱,口语不标准;教材欠合理,教学篇目与学生认知水平阔度过大;学校师资配备不完善,大学语文低班不能实行双语教学。

“大学语文”低班学生几乎全是区内生源,实际汉语水平跟分班时高考汉语文成绩并不是一一对等的,很多学生(尤其是农牧区学生)接触汉语文时间较短,运用环境局限,整体基础薄弱。并且尤为重要的一点是,为了发展传承民族文字和与时俱进,区内生源语言学习有三门:汉语文、藏语文、英语,学业压力非常大。

根据2017年12月针对西藏大学教育学院幼教师范专科两个班分发的“大学语文”藏汉双语教学调查问卷,实际发放103份,收回有效问卷83份。其中女生64份,男生15份,未标注性别的4份。具体内容如下:

居住地区:①城镇 6% ②农村 94%

是否属于内地西藏班生源:

①是 50%(普通话等级:二甲12%二乙44%三甲27%未考17%) ②否 50%

民族:藏族 100% 年龄:18-28

1.您能熟练读写自己的母语吗?a.能 81% b.不能 7% c.介于中间 12%

2.您觉得作为少数民族学习汉语:a.很重要 100% b.不重要 c.无所谓

3.对您来说用汉语交谈会使您感到:a.愉快 85% b.不适应 11% c.不好意思 4% d.反感 2%

4.您觉得自己的汉语学习水平:a.很不错 9% b.一般 78% c.很差 13%

5.在课堂上,您希望老师上课时用哪种语言a.完全用汉语 39% b.完全用藏语 4% c.汉语和藏语各一半 28%d.主要用汉语,适当地用藏语 24% e.主要用藏语 ,适当地用汉语 5%

6.除了学习课本上的汉语知识外,您还:a.经常收看收听汉语节目 20% b.经常用汉语交流 50%

c.偶尔阅读汉语书籍 30% d.一点都不看关于汉语的书籍及节目

7.面对社会交际,您认为懂藏语和汉语的双语者比只懂藏语的单语者:*

a.更具优势 76% b.不具优势 22% c.无看法 2%

8.您觉得双语教学最重要的是:

a.只学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化就够了 7%

b.只学汉语与中华民族文化就行了 9%

c.两者兼顾,不仅学会汉语与其他民族的文化,而且也坚持发扬自己本民族的特色 84%

9.您觉得您对藏汉双语教学感兴趣程度

a.非常感兴趣 81% b.一半兴趣 17% c.不感兴趣 d.感觉枯燥 2%

10.您觉得目前您对藏汉双语的掌握情况

a.熟练 40% b.非常熟练 2% c.一般 56% d.不熟练 2%

11.您认为学好藏汉双语教学最大的因素是:

a.课前预习 33% b.师资 11% c.课堂上的讲解 54% d.教材 2%

12.藏汉双语教学的学习中,您是否认真做过课堂笔记?

a.认真做好每堂课的笔记 50% b.基本上是做笔记38% c.很少时间是做 10% d.几乎没有 2%

13.藏汉双语教学的学习中,您有进行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吗?

a.几乎没有 7% b.偶尔 78% c.每次都是 15%

14.您觉得在藏汉双语教学的课程学习中,能怎样增强课程的趣味性?(略)

15.您觉得在藏汉双语教学中存在哪些优势?哪些弊端? (略)

16.对于教师的授课方式,您是否滿意?a.满意 98% b.不满意 2%

如果您认为满意,您觉得教师的授课中哪些方面是您比较赞赏的?

如果不满意,那么您觉得老师的授课方式哪些是您不满意的

17.您认为藏汉双语教学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考试方式?

a.藏语命题,藏语答题 9%

b.汉语命题,汉语答题 40%

c.藏语命题,汉语答题 37%

d.汉语命题,藏语答题 14%

18.采用藏汉双语教学之后课堂教学效果如何?

a.能听懂 17% b.基本能听懂 63% c.能听懂 50% d.听不懂 20%

19. 您认为从哪个年级开设藏汉双语教学比较适合

a.小学 49% b.初中 26% c.高中 24% d.大学 1%

20. 通过藏汉双语课程学习或了解,您认为藏汉双语教学应该

a.大力开展 48% b.保证质量,稳步增加 43% c.严格控制规模 9% d.暂不实施

21.您最先学会的语言是:

a.本族语言 79% b.汉语方言 11% c.汉语普通话 10% d.其他语言

22.您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最需要的是什么?

a.工具书 22% b.课外读物 15% c.练习册 59% d.报纸杂志 4%

23.您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有什么感觉:

a.很好学 35% b.很难学 15% c.一般 48% d.无法回答 2%

24.您平时最常用哪一种语言与家人交谈:

a.本族语言 81% b.汉语方言 7% c.汉语普通话 10% d.其他语言 2%

25.您平时最常用哪一种语言与同学交谈:

a.本族语言 43% b.汉语方言 7% c.汉语普通话 50% d.其他语言

26.您在课堂上最常用哪一种语言回答老师的提问:

a.本族语言 15% b.汉语方言 20% c.汉语普通话 65% d.其他语言

27.您认为哪一种语言对您来说最重要:

a.本族语言 60% b.汉语普通话 40% c.英语 d.其他语言

28.您除了阅读汉语课本外,还会接触哪些汉语材料

29.您对藏汉双语教学的建议有:(略)

三、民族地区“大学语文”低级班教学设想

1.通过调查问卷,确立编写讲义范围,编写低班讲义。低班讲义应该突出地方特色,以传承弘扬民族地区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筛选教学内容,类似格萨尔王、阿古顿巴的英雄人物显现出来的优秀品质可以成为学生价值观培养的典范。以文学作品串联历史、以历史贯通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分别设立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应用文写作三个教学专题,选择解读最佳作品、讲解实用文书,从而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2.完善“大学语文”低班教学的理论探讨。“大学语文”旨在培养学生基础语言表达能力和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立足于双语教学实践和解读蕴民族地区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作品,参考国内外双语教学新案例和先进教学方法,依托突出民族地区特色的教学讲义,针对个别低级班级实验教学,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从新课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

参考文献:

[1]秦朝晖,傅书华.论大学语文课程的定位与内容构建[J].教育研究,2012(11).

[2]郭海军,张旭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语文课程建设[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2).

[3]张福贵.大学语文教育的学科定位与功能特性[J].中国大学教学,2014(01).

[4]牛娟.西藏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初探[J].新西部(理论版),2012(09).

[5]王志华.西藏大学“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刍议[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2).

[6]韩殿栋,次珍.西藏大学“大学语文”分级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西藏教育,2008(6).

猜你喜欢

双语教学
国际班生物双语教学实践与分析
“合理选择饮食”的双语微课教学设计
高校双语教学现状与创新分析
汉语授课对维吾尔族学生数学学习影响的案例分析
对太极拳双语教学中教学技巧的研究
新形势下数据库原理的双语教学
高校通识课程《美术鉴赏》双语教学实践与研究
面向不同对象的双语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