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半夏泻心汤调整半夏用量及加减治疗胃脘痛

2018-10-21孔海燕

健康周刊 2018年17期
关键词:胃脘痛半夏泻心汤

孔海燕

【摘  要】半夏泻心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为历代医家所推崇,主治中虚湿热痞证。笔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结合应用半夏泻心汤治病体会,认为半夏泻心汤既能主治心下(胃脘)满而不痛,胃脘嘈杂,还可通过调整方药用量和加减治疗寒热夹杂之胃脘痛,并经多例患者观察,证实有确切疗效。

【关键词】半夏泻心汤;加减;胃脘痛

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胃失和降则发生胃痛,不通则痛[1]

近年以来,笔者在治疗胃脘痛患者中,有寒邪客胃、饮食停胃、肝气犯胃、湿热中阻、虚实寒热夹杂等证,其中,对于寒热虚实夹杂证运用半夏泻心汤治疗有了一定的疗效。

1 半夏泻心汤组方原则及方证分析

半夏泻心汤始见于《伤寒论太阳病篇》,原文“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柴胡汤证具,而以它药下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原方组成:半夏洗,半升(12g)  黄芩三两(9g)  人参三两(9g)  干姜三两(9g)  甘草炙三两(9g)  黄连一两(3g)  大枣擘,十二枚(4枚)

方证分析:脾胃虚弱,湿热内生,壅滞气机,浊气不行,则心下痞满或疼痛;脾胃虚弱,生化气血不足,则困倦乏力;胃气不降而上逆,则呕吐;脾虚不运,湿热肆虐,则肠鸣,或下利;湿热困阻气机,则肢体困重;舌淡,苔薄黄,脉弱或数均为中虚湿热之征。其治当补虚泄热,除湿消痞。

方中以辛温之半夏为君,散结除痞,又善降逆止呕。臣以辛热之干姜温中散寒,以苦寒之黄芩、黄连泄热开痞。君臣相伍,寒热平调,辛开苦降。然寒热互结,又缘于中虚失运,升降失常,故以人参、大枣甘温益气,以补脾虚,为佐药。甘草补脾和中而调诸药,为佐使药,诸药相伍,使寒去热清,升降复常,则痞满可除,呕利自愈。

2 对原方加减用量的出处及分析

笔者临床中运用半夏泻心汤的基础方组成:半夏洗,一升(25g)  黄芩三两(9g)  人参三两(9g)  干姜三两(9g)  甘草炙三两(9g)  黄连一两(3g)   肉桂二两(6g)  大枣擘,十二枚(4枚)

2.1在原方基础上加肉桂,出自《外台秘要》之半夏泻心汤,《外台秘要》在仲景方基础上加了桂心,桂心即肉桂,肉桂辛、甘、大热,有散寒止痛之功效。加了肉桂一是口感好,二是可以散寒止痛。

2.2 加大半夏用量,仲景原方中半夏用量为半升,据清代名医莫枚士《经方例释》一书中记载,原方半夏半升可能有误,因半夏泻心汤中是以“半夏”为名,半夏的用量应该是大的,半升不够,需用一升,故用25克。

3 疗效结果

在2010年~2017年治療胃脘痛寒热夹杂证52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29例。年龄:25岁~39岁5例,40岁~49岁25例,50岁以上20例,综上病缓年龄分析,以中老年人居多。治愈的有48人,占92%;效果不明显的4人,占8%。

典型医案:

医案1

李某,女,62岁。主诉:胃病多年,做胃镜报告是慢性萎缩性胃炎,有时想呕吐、有时大便稀,总感觉胃里不舒服,不想吃东西。近几天因家庭琐事而加重。

刻诊:面黄,嗳气,感觉肚子里有股气,按之舒服,纳差、眠差,便少,怕冷,舌稍红苔白腻,脉弦紧。寒热虚实夹气滞。

选方:半夏泻心汤与四逆散合方加减。

处方:半夏25克,黄芩9克,黄连3克,人参9克,肉桂6克,柴胡12克,枳实9克,赤芍9克,炙甘草9克,生姜10片,大枣6枚。

用法:水煎服,日1剂,分2次温服,7剂。嘱患者调节情志,忌食油腻辛辣之品。

二诊:药后诸症递减,食欲稍差,舌淡红,苔薄白,脉平。前方加槟榔10克,厚朴10克。嘱7剂。

三诊:药后诸症均消失,心情愉快,舌淡红,苔薄白,脉实。随访一年未复发。

医案2

王某,男,45岁。有10余年慢性胃炎病史,近因病证加重前来诊治。

刻诊:胃脘满闷胀痛、泛酸、干呕、纳呆、大便稀,舌红,舌体胖大,苔黄且腻,脉濡。以此辨为脾胃虚弱,寒热夹杂证,给予半夏泻心汤加味:半夏25g,黄连3g,黄芩9g,党参15g,干姜10g,肉桂6克,大枣12枚,炙甘草10g。7剂,1日1剂,水煎2次合并分3服。

二诊:胃脘满闷胀痛减轻,苔仍黄且腻,又以前方加栀子12g,5剂。

三诊:诸证明显好转,又以前方治疗20余剂。随访2年未复发。

4 体会

半夏泻心汤以寒热共伍,攻补兼施,苦辛并进,阴阳并调为组方特点,原方药仅7味,就其直接和协同作用,则主治远超出仲景原方中的心下痞范畴。笔者根据前人名家经验,在原方基础上加肉桂和加大半夏用量,在治疗胃脘痛病方面疗效凸显,另据现代医学研究,半夏、黄芩、黄连、干姜,具有抗菌消炎,止痛止呕的作用[2],因此,辨清寒热虚实,妥当运用好本方,合理加减用药,对于治疗胃脘痛疗效显著的,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张伯礼,吴勉华《中医内科学》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十版)

[2]王泽凤,王敏,史心萍. 半夏泻心汤在胃肠疾病方面的应用,中国实用医药2009,3

猜你喜欢

胃脘痛半夏泻心汤
基于扶阳思想对胃脘痛中医各证型分布的探讨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脾虚胃热型慢性胃炎患者临床效果观察
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5例疗效观察
中医辨证施护干预对胃脘痛患者70例疗效的影响
中医辩证治疗胃脘痛的疗效观察
西药结合半夏泻心汤用于脾胃虚弱证胃溃疡治疗临床分析
浅谈胃脘痛患者应用加味肝胃百合汤治疗的临床有效性
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胃炎的Meta分析
半夏泻心汤加减配合吗丁啉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