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018-10-21朱海成

健康周刊 2018年17期
关键词:子宫肌瘤治疗安全性

【摘  要】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次选择对象为子宫肌瘤患者,时间在2017年12月直至2018年8月之间,根据电脑随机分配的原则将70例子宫肌瘤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包括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行射频消融术治疗;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对比其两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子宫肌瘤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14%,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子宫肌瘤患者不良反应2.86%,与对照组相比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十分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研究。

【关键词】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疗效;安全性

在女性常见疾病中,子宫肌瘤十分多见,为良性肿瘤类型,临床尚无发病机制[1]。多数患者发病早期症状不显著,多为体检时发现,无需进行特殊处理,按时随访即可。而部分患者易伴有下腹坠胀、月经量多以及下腹痛等症状,且经检查可见子宫肌瘤体积较大,应及时采取切除术治疗[2]。本院对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分析(2017年12月至2018年8月之间),并总结分析结果,具体情况见下文描述。

1 资料/方法

1.1基线资料

研究对象均为子宫肌瘤患者,例数-70例,采用抽签或随机的方式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例数分别为35例。

观察组-年齡段在30岁至50岁之间,经计算后中位年龄为(40.02±1.34)岁;肌瘤直径5-16cm,平均直径(10.55±1.32)cm;病程1个月-5年,平均病程(2.56±0.31)年。

对照组-年龄段在31岁至50岁之间,经计算后中位年龄为(4056±1.75)岁;肌瘤直径5-17cm,平均直径(11.32±1.25)cm;病程2个月-5年,平均病程(2.77±0.56)年。

2组子宫肌瘤患者的各项基线资料相比无明显差异性,即可用P>0.05表示两者之间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方法

本组研究对象实施射频消融术治疗,选择射频消融仪,型号为美国Cool-tip,于患者子宫肌瘤内采用17G单针中空水冷消融针进行消融,其他治疗方法与观察组一致。

1.2.2观察组采用方法

本组研究对象采取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选择微波消融治疗仪,型号为MTC-3A。由两名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完成操作。给予患者全麻,取其仰卧位,并进行常规消毒和铺巾,后实施子宫肌瘤造影术,由此对子宫肌瘤的位置和大小进行确认,并对进针类型和进针部位进行明确,将超声瘤体声像图作为微波消融作为治疗依据[3]。输出功率设置为40W-60W,治疗时间450-1000s。选择立体进针,遵循从后至前、从深到浅的原则,并多点凝固肌瘤组织,从三维空间热场上将所有瘤体进行覆盖。手术结束后复查子宫肌瘤造影,并对消融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

1.3观察指标

对比且分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 子宫肌瘤患者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

治疗效果判定:①患者经治疗后,各项症状完全消失,经超声检查可见子宫肌瘤体积缩小在60%以上,被认定为显效;②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得到改善,经超声检查可见子宫肌瘤体积缩小在30%-59%,被认定为有效;③患者经治疗后,症状为改善,被认定为无效。

1.4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研究内容中采取SPSS26.0软件,两组数据对比不同,即用P<0.05表示两组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差异。

2 结果

2.1对比2组治疗效果

观察组子宫肌瘤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14%,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比较两组不良反应

观察组子宫肌瘤患者不良反应2.86%,与对照组相比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子宫肌瘤为良性肿瘤疾病,若体积较小,则无需进行处理;若体积较大,则需及时采取手术治疗[4]。目前临床对于该疾病通常选择微波消融术和射频消融术治疗,从而达到满意的治疗目的。微波消融术相比射频消融术优势较多,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热效率高:若肿瘤位置靠近血管,血流能够快速散热,进而产生“热沉效应”。②消融范围大:适用于肿瘤体积较大患者,能够取得满意治疗效果[5]。③微波无需采用正负极产生电流,能够防止对电生理造成影响,减轻皮肤损伤。且从本文研究数据可见,观察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均优于对照组,提示微波消融治疗具有较高安全性,治疗效果好。

本文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子宫肌瘤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14%,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子宫肌瘤患者不良反应2.86%,与对照组相比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十分显著,且具有较高安全性,值得进一步推广与探究。

参考文献:

[1]余力, 杨性安, 王刚,等. 射频和微波消融对子宫肌瘤疗效的对比观察[J].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14, 23(2):138-142.

[2]杨宇, 张晶, 韩治宇,等. 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临床疗效观察[J].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13, 22(6):518-521.

[3]郝艳丽, 张晶, 韩治宇,等. 子宫肌壁间肌瘤经皮微波消融后中远期疗效观察[J]. 中华医学杂志, 2014, 94(9):664-666.

[4]戚云峰, 董晓秋, 张立维,等. 超声引导下聚桂醇辅助射频消融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价值[J].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16, 32(11):1022-1024.

[5]邬向军, 曹兵生, 刘桂萍,等. 经阴道射频刀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价值[J].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13, 29(2):143-146.

作者简介:

朱海成,男,1978-3,本科,如皋市安康医院 妇产科,主治医师

猜你喜欢

子宫肌瘤治疗安全性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
西药临床应用中合理用药对其安全性的影响
关于桥梁设计中的安全性与耐久性问题的几点思考
临床护理路径在子宫肌瘤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研究B超在妇女子宫肌瘤鉴别诊断当中的临床应用
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剥除术的临床观察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全氢罩式炉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