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腔内激光闭合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效果探讨

2018-10-21宁鉴

健康周刊 2018年17期
关键词:下肢静脉曲张

宁鉴

【摘  要】目的:旨在观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腔内激光闭合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取自本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7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将所选患者按照治疗措施的不同分为对照组35例,使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治疗,另外3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使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腔内激光闭合,观察2种治疗措施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7.14%,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7.14%,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而言,观察组患者治疗措施更佳;手术治疗过程中,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而言,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长、手术切口长度以及术后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7%,对照组患者不良发生率为28.5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使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腔内激光闭合治疗,在提升临床治疗效果的基础上,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安全性高,有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与预后,应在临床上增强对其的推广。

【关键词】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腔内激光闭合;下肢静脉曲张

下肢静脉曲张是临床常见血管科疾病,患者发病后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下肢水肿、乏力等临床表现,甚至出现小腿下段与踝关节周边皮肤感染以及溃疡的情况,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多见于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长期站立、久坐的人群。临床针对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常用治疗措施是通过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但是治疗后患者病情容易出现反复性,影响治疗质量[1]。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观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腔内激光闭合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治疗效果。本次研究具体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取自本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7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将所选患者按照治疗措施的不同分为对照组35例,使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治疗,另外3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使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腔内激光闭合。观察组患者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分布在25-67岁之间,平均年龄(46.39±3.28)岁,病程时间为6个月-10年,平均病程时间为(5.14±0.24)年;对照组患者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分布在24-65岁之间,平均年龄(44.59±3.27)岁,病程时间为6个月-12年,平均病程时间为(6.35±1.00)年;所选患者均由临床确定诊断。所选患者在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病程上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医院伦理委员会已经同意本次研究,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在知晓本次研究具体详情的情况下均已经同意本次研究,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入选标准:在接受本次治疗之前未接受过其他治疗措施;病历资料完整患者。

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患有其他严重疾病,(例如肿瘤等);患有精神类疾病,不能配合本次研究的;存在手术禁忌症的患者;既往参加过类似研究的患者[2]

1.2方法

1.2.1观察组:使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腔内激光闭合治疗,具体措施包括:器械及物品准备:意大利UEFOTON公司生产的980nm波长激光治疗仪、0.035英寸超滑导丝、16号套管针、5F直形导管;措施:手术治疗前对患者病变部位进行标记,将卵圆孔作为中心,顺皮纹方向做一切口,长度为3cm左右,在患者股静脉入口部位切断其大隐静脉主干,做结扎处理,同时对其主要属支行进行分离结扎处理,使用16号套管针在患者病变部位内踝前上部位大隐静脉进行穿刺,成功后,将针芯拔出,放入导丝,在腹股沟大隐静脉断端顺行放入5F直行导管,将导丝撤出后,放入激光光纤,完成发射激光信号后撤出导管与光纤,按照红外光闪烁标志情况进行加压处理,直至静脉出现塌陷、闭合的情况;对于大隐静脉属支静脉曲张,对其实施多点穿刺,将激光光纤导入。

1.2.2对照组:仅实施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2组患者均在手术治疗后对手术切口进行缝合,并使用弹力绷带对患肢进行包扎处理7-14d,然后更改为穿3个月弹力袜。

1.3观察指标

治疗效果:患者经过治疗后,病变部位出现的水肿、乏力等临床不适症状基本消失评为显效;治疗后,患者病变部位水肿,乏力等临床不适症状较入院时得到明显改善评为有效;治疗后,患者病变部位水肿、乏力等临床不适症状未见明显好转,甚至病情出现加重的情况评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百分率+有效百分率[3]

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手术过程中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长以及术中失血量;记录2组患者手术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对本次研究的实验数据采用Epidate3.0录入、核对数据库,数据用SPSS 22.0分析,计量资料的表示方法为(均值±标准差),组间比较差异性是否显著采用t进行验证;%用以表示疗效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数据间比较行X2检验。双侧P<0.05视为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治疗差异性分析:从表1可以发现,通过对2组患者实施不同的治疗措施,2组患者病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好转,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7.14%,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7.14%,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而言,观察组患者治疗措施更佳,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手術相关临床指征比较:从表2可以发现,手术治疗过程中,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而言,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长、手术切口长度以及术后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安全性分析:观察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1例神经损伤、1例皮下淤血以及1例切口感染的情况;对照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4例神经损伤、2例皮下淤血、2例皮肤感觉异常以及2例切口感染情况,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7%,对照组患者不良发生率为28.57%,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而言,观察组患者治疗措施更佳,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下肢静脉曲张是临床常见疾病,患者发病后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乏力、下肢水肿的临床表现,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临床针对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主要治疗措施是通过手术治疗,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过程中手术切口较大、对患者造成严重创伤,不利于患者的恢复,且治疗后,患者病情容易出现反复性,治疗效果欠佳。联合使用腔内激光闭合治疗,作为一种微创手术,手术切口较小,且不会广泛性的剥离血管,治疗过程中通过热作用损伤静脉壁,治疗后创伤小,因此形成较小的瘢痕,有助于患者的恢复[4]。本次研究发现,通过对2组患者实施不同的治疗措施,2组患者病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好转,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7.14%,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7.14%,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而言,观察组患者治疗措施更佳;手术治疗过程中,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而言,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长、手术切口长度以及术后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7%,对照组患者不良发生率为28.57%,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而言,观察组患者治疗措施更佳,对于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使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腔内激光闭合治疗,在提升治疗效果的前提下,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手术对患者造成的损伤,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使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腔内激光闭合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在提升临床治疗效果的前提下,缩短患者手术治疗时长,降低术后出血量,减少手术对患者造成的损伤,从而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安全性高,应在临床上增强对其的使用以及推广。

参考文献:

[1]梁茂全,王潇.经导管法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106例[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8,35(6):631-633.

[2]周永财.DSA引导下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97):104,106.

[3]李旭.Trivex微创在下肢静脉曲张合并急性血栓性浅表静脉炎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33):104-106.

[4]翟廷貴,杨爱平,沙建国,等.髋关节疾病非手术治疗患者彩超检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J].武警医学,2018,29(11):1047-1050.

猜你喜欢

下肢静脉曲张
中药外洗配合护理干预在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中应用观察
EVLT与传统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比较
下肢静脉曲张304例中医体质及生活质量调查分析
下肢静脉曲张的护理体会
优质护理在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围手术期的实践与体会
八珍汤加减在静脉曲张经皮静脉内激光成形术后并发病防治中的应用
下肢静脉曲张高位结扎剥脱术后淋巴漏的处理
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围手术期的整体护理研究
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围手术期行优质护理干预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