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纯性肥胖病的效果观察

2018-10-21蔡其霞周东浩

健康周刊 2018年17期
关键词:临床症状中西医结合

蔡其霞 周东浩

【摘  要】目的:观察并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纯性肥胖病的效果。方法:在数字随机性原则的指导下从医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单纯性肥胖病患者中抽取80例作为临床观察对象,对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分析,并应用中西医结合的办法对全部单纯性肥胖病患者进行集中治疗。在临床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的臀围、腰围、体重以及脂肪度等进行测量、记录,并综合性的对比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纯性肥胖病的实际效果。结果:80例患者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的臀围、腰围、体重以及脂肪度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其中痊愈42例、显效22例、有效16例,总有效率10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纯性肥胖病,使患者减重明显,总体治疗效果好,在实践中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单纯性肥胖病;脂肪度;中药配方;临床症状

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纯性肥胖病的临床方法和实际效果需从临床实践研究的角度展开分析和探讨[1]

1 临床基本资料与治疗方法

1.1 临床基本资料

在数字随机性原则的指导下从医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单纯性肥胖病患者中抽取80例作为临床观察对象,对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分析,患者经临床检查均符合单纯性肥胖病诊断标准。排除年龄18岁以下、65岁以上以及轻度肥胖患者,对严重心力衰竭、高血压、糖尿病、心率失常和肝肾功能损害患者也予以排除。80例单纯性肥胖病患者中共有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35例,年龄最小的20岁、年龄最大的63岁,平均年龄范围为(45.8±5.0)岁,病程最短的半年、病程最长的28年,平均病程为(13.6±4.2)年,中度肥胖有56例、重度肥胖为24例,且并发高脂血症16例、并发脂肪肝13例、并发高血压10例、并发糖尿病21例、并发冠心病10例、并发其他病症5例、无并发症5例。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程、疾病症状、疾病程度以及具体并发症情况等相互比较并无明显差异,对临床研究的结果并不产生影响,因而P>0.05、不具备统计学的意义。

1.2 治疗方法

对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分析,并应用中西医结合的办法对全部单纯性肥胖病患者进行集中治疗[2]。单纯性肥胖病患者入院治疗后,对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身体基本状况进行分析,对患者实施常规性的临床治疗,包括指导患者的科学饮食以及合理运动锻炼等,可根据患者具体病情情况应用减肥仪对其实施辅助性的物理治疗。

在中医药物治疗中,中药配方包括生黄芪、白芥子各15~30g(可根据患者病情酌情增减),枳壳、黄岑各10g,海藻、丹参、首乌各15g,生大黄10~15g,加水煎服,每日一剂。部分单纯性肥胖病患者存在水肿问题,可以在中药方中适当增加冬瓜皮和车前子各30g。对于并发高脂血症患者可增加荷叶12g、生山楂15~30g;对于并发脂肪肝患者可增加茵陈10~15g、决明子15g[3]

在西医西药治疗后,可以让患者餐前30min口服芬氟拉明,第一、二天需要在晚餐前口服10mg,第三~六天需要在早、晚餐前各口服10mg[4]。且第二天开始在三餐前均需要口服10mg芬氟拉明,一个疗程即三个月后,患者口服芬氟拉明的药物剂量可以每两个星期减10mg,即患者前两个星期的早、晚餐前30min均口服10mg芬氟拉明、后两个星期的晚餐前30min停止服用芬氟拉明。患者口服芬氟拉明的減量、增量均采用递减递增法。

1.3 观察指标

80例单纯性肥胖病患者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前后,均需要医院对其臀围、腰围、体重以及脂肪度等进行测量、记录。测量实践中主要是将患者的两侧肋边缘到髂嵴之间的中点水平作为腰围,而臀部最突出部位则是作为臀围测量部分,且应用身体脂肪测量器测定患者的脂肪度,并对患者进行临床症状的观察,监测血脂、血压、血糖等,同步完成肝脏彩超检查等。根据实际测量、统计的数据结果,将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纯性肥胖病的临床效果划分为痊愈、显效、有效三个等级,痊愈:患者体重明显下降并恢复到标准范围;显效:患者体重下降超过5Kg;有效:患者体重下降3Kg以内。综合性的对比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纯性肥胖病的实际效果。

1.4统计学方法

对临床数据和文本资料等均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并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P<0.05,说明实验结果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80例单纯性肥胖病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前,测得臀围(108.2±3.5)cm、腰围(99.5±4.2)cm、体重(79.5±10.2)kg、脂肪度(39.5±2.0)%;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测得患者臀围(91.6±2.4)cm、腰围(85.4±2.2)cm、体重(68.3±6.1)kg、脂肪度(33.8±3.0)%。患者治疗痊愈42例、显效22例、有效16例,总有效率100%。则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单纯性肥胖病患者的临床病症主要表现为形体肥胖明显、头晕乏力、胸闷、气促、痰多、活动后心慌加剧,中医诊断发现患者脉细滑、舌苔呈白腻状,且舌质淡胖[5]。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纯性肥胖病患者,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体重,并使患者的臀围、腰围及脂肪度等各项身体指标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临床治疗的总体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熊炜.以水穴为主穴针刺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92):132+134.

[2]周莉.腹针联合中药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伴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研究[J].上海医药,2018,39(14):23-26.

[3]鲜琦琦,甘朋朋,梁凤霞,王静芝.基于文献分析研究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特定穴选用规律[J].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0(03):48-50+63.

[4]郭雨潺,常晓岑,林晶芮,刘恒源,张靓.单纯性肥胖病中学生患者血清脂联素与脂代谢异常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7,37(S1):26 -28.

[5]闫利敏,刘志诚,徐斌.针刺、叩刺联合耳针治疗阴虚夹瘀型单纯性肥胖病并发高脂血症疗效及相关因素分析[J].河北中医,2016,38(11): 1713-1717+1756.

猜你喜欢

临床症状中西医结合
试论犊牛腹泻的临床症状与防治
恙虫病60例临床分析
中药汤剂联合中药足浴及耳穴压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川崎病药物治疗临床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