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情境多重体悟多维建构
———《认识方程》教学案例(一)

2018-10-20鲍善军

小学教学设计(数学) 2018年10期
关键词:等量式子天平

鲍善军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62、63页。

【课前思考】

“认识方程”是学习代数的基础,是在学生熟悉了常见的数量关系,能够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其内涵丰富而抽象。如何让学生顺利地从算术思维过渡到代数思维?如何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方程的内在本质?这些都需要深入思考。

方程的本质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左右两边相等,这不仅是方程概念的本质,也是列方程解决问题的依据。陈重穆教授曾撰文呼吁:“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这样的定义要淡化,不要记,无须背,更不要考。关键是要理解方程思想的本质,它的价值与意义。张奠宙教授对方程重新定义:“方程是为了寻求未知数,在未知数和已知数之间建立起来的等式关系。”可见,“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并非方程的严格定义,仅是一种朴素的描写,方程的意义不在于概念本身,而在于方程的本质特征:要“求”未知数,在未知数和已知数之间建立起来的等式关系。

如何建构方程的意义?方程是一种工具,是一种现实模型,它能帮助我们很好地解决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建立方程模型,首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生动具体的现实情境,便于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从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用简洁的数学语言进行描述。借助天平称物这一具体情境,抽象出数学式子,然后通过现实情境,找出两种事物的等量关系,学生逐步摆脱天平的表象,在数学问题中寻找“心中的天平”,在经历建模的过程中逐步巩固加深对方程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方程思想的核心在于建模和化归,即依据等量关系列方程和依据等式性质解方程。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探索、研究,寻求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把日常语言描述抽象成数学表达(数量关系式),再转换成数学符号(方程式)。因此,教学中不能只强调方程的外在形式,而应设置多元数学情境,经历多重活动体悟,进行多维模型建构,以凸显数学知识的本质,促进学生的数学理解。

【教学过程】

一、微课导入,整体感知方程

师: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数学王国中的重量级人物——方程。关于方程,你知道或想知道些什么?(板书:方程)

生:我知道方程是一个算式,方程里有x、y这样的未知数。

生:我知道方程可以解决很多问题。

生:我想知道方程是谁发明的?

生:我想知道什么是方程?

……

师:其实,方程在我国很早就有了,最初的方程和现在可不一样。请同学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方程的发展历史。(内容略)

师:看了这段视频,说说你对方程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学生各抒己见,完善认知结构。教师相机板书:未知数、等式)

【设计意图:学生总是带着已有的生活经验走进课堂的,后续学习内容总是先前学习内容的进一步发展和提升。课始,开门见山点出要学习的内容,并以开放的姿态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建构与生成。之后微课中方程的发展史也是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史,学生在观赏视频的过程中接纳与分析信息,整体感知方程概念。】

二、多元情境,自主建构方程

1.在等量关系中建立方程的概念。

师:看!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很重要的朋友。(出示天平图)这个,你们认识吗?

生:认识!这是天平。

师:那你能用一个数学式子表达此时此刻天平中包含的数量关系吗?请写下来。(出示图1)

图1

生:50+a=110。(板书)

师:请问等号从哪里来?你怎么知道是相等的?

生:天平两边平衡,表示左右两边相等。

师:所以我们可以用等号相连,真不错!那么请问天平左边是苹果,右边是砝码,怎么会相等呢?难道苹果等于砝码?

生:不是苹果等于砝码,而是苹果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

师:你们明白他的意思吗?

生:明白,苹果和砝码是两种不同的东西,但它们的数量相等。

师:也就是说,天平左右两边的两种事物的数量相等,我们就可以用这样的等式来表示,是吗?(板书:两种事物,数量相等)

生:是的。

师:那如果没有天平,你还能用这样的式子表示图中的等量关系吗?(出示图2、图3)

图2

图3

生:图2为3x=2.4,图3为x+2.7=6.9。(板书)

师:你是怎样找到图中的等量关系的?

生:图2中,可以根据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找到它们之间的等量关系。每本练习本x元,有3本,一共是2.4元,所以3x=2.4。

师:根据数量关系式来找不同事物间的等量关系是个不错的方法。那图3也有这样的关系吗?

生:图3中,x和2.7都是全长的一部分,数量关系是“部分数+部分数=总数”。

师:非常棒!我们一起看,像50+a=100,3x=2.4,x+2.7=6.9 这样的式子就是方程。现在,你能说一说什么是方程了吗?

生:方程表示两种事物之间的数量相等。

生:我觉得方程是未知数和已知数之间的等量关系式。

生: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师:大家说的都很有道理!说明你们对方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教师强化板书,形成下图)

【设计意图:方程的本质是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等量关系,它的核心在于用数学的形式表达现实世界中的等量关系。“如果没有天平,你还能用这样的式子表示图中的等量关系吗?”引导学生脱离天平情境寻找“心中的天平”,进一步丰富对现实问题中未知数和已知数之间的等量关系的认识,体悟方程的概念。】

2.在辨析关系中丰富对方程的理解。

师:我们说,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请判断:方程一定是等式,对吗?

生:正确!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所以,方程一定是等式。

师:那等式一定是方程吗?

生:等式不一定是方程,比如2+8=10是等式,但没有未知数,就不是方程。

师:你能用集合圈表示出方程和等式之间的关系吗?

学生展示汇报:

生: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师:根据这个集合圈,等式和方程的关系还可以怎么说?

生:等式包含方程,方程是一种特殊的等式。

【设计意图:于意义建构基础上辨析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意在帮助学生进一步丰富对概念的理解,厘清概念的外延。】

3.在关联情境中沟通方程的认知。

师:下列式子中的一个数、一个字母或一个符号被盖住了,想一想,这个式子有可能是方程吗?

出示:

x+★,25-x★16,★×7=42。

生:第一个式子不可能是方程。第二个式子,如果盖住的是等号,就是方程。第三个式子,如果盖住的是字母,那就是方程。

师:如果把“★×7=42”中的“★”改成“()”,还是方程吗?

生:我认为不是,因为盖住的不是字母。

生:我觉得是方程,因为括号表示的是未知数。

师:是啊,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是方程。那如果把“★”改成“?”还是方程吗?

生:(异口同声)是。

师:原来,方程一直隐藏在我们身边。方程和我们早已经是老朋友了。

【设计意图:“这个式子有可能是方程吗?”呈现以往学习中接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在学生破解悬念的兴奋中进行知识关联,再次凸显方程的本质,有利于学生更加清晰、全面地认识方程。】

三、综合应用,深入理解方程

1.根据图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生:x-45=128。

师:你是依据怎样的等量关系列出这个方程的?

生:我的依据是:原价-优惠的价钱=现价。

生:还可以列出方程x-128=45,依据是:原价-现价=优惠的价钱。

生:还有一个方程45+128=x,依据是:现价+优惠的价钱=原价。

师:列方程时,我们一般顺向思考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无需逆向思考。一起来看这位同学列的式子45+128=x,你们有什么想说的?

生:他这样列方程是逆向思考问题。

生:这个方程中45+128的计算结果就是x,感觉与以前学的算术方法一样。

师:是的。像这样的等式,x没有参与运算,本质上还是算术思维,所以列这样的方程也就没有意义了。

【设计意图:方程的价值在于求解,引入方程后,原本需要逆向思考的问题,可以通过顺向思考建立等量关系。当学生列出“45+128=x”时,教师并没有把问题留待日后解决,而是从一开始就让学生明白,未知数没有参与运算,本质上还是算术思维,列这样的方程是没有意义的。】

2.列方程表示下面各题的数量关系。

(1)

(2)乌龟每分钟爬行x米,4分钟共爬行80米。

(3)弟弟收藏邮票x张,姐姐收藏的邮票是弟弟的4倍,姐姐收藏邮票80张。

(4)一种糖果每千克x元,买4千克糖果需要80元。

师:观察这四道题,你有什么发现?

生:题目不一样,但列出的方程都是4x=80。

师:四道题目各不相同,为什么列出的方程却相同?

生:因为它们的数量关系相同,都可以用“每份数×份数=总数”来表示。

师:同一个方程4x=80,等量关系都是“每份数×份数=总数”,它们所表示的具体意义相同吗?

生:具体现实意义不同。第一题表示“成人人数+儿童人数=总人数”,第二题表示“速度×时间=路程”,第三题表示“弟弟的邮票张数×4倍=姐姐的邮票张数”,第四题表示“单价×数量=总价”。

师:是的,同一个方程可以表示同一类等量关系,但所表示的具体实际意义却各不相同,这就是方程的魅力所在。想一想,你还能根据方程4x=80编出不同的应用题吗?

(学生举例)

【设计意图:方程是一类事物普遍适用的数学模型。从这一角度来说,同样的4x=80逆推出的不同问题情境,都表示两种事物数量相等,而4x=80恰恰是这些不同情境、相似结构的数学问题的统一数学模型。这既丰富了方程的概念,又体会到方程的简洁美,感悟方程的模型思想。】

四、课堂小结,反思回顾方程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方程有了哪些认识?有什么收获与体会?

【教后反思】

关于方程,教材的定义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因而,很多教师的理解也往往局限于此。教学时在得出一些等式和不等式的基础上,通过分类引导学生从中筛选出等式,再筛选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进而揭示方程的意义。笔者认同这一教学线索的合理性,但总觉得没有将方程本身的意义完全凸显。在笔者看来,方程的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这一层面,要力求达到本质的理解——方程表示的是两种事物的数量相等,是在未知数和已知数之间建立的等量关系。

对五年级的学生而言,方程不仅是外在形式上的认识,更要让学生感受它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建立模型的过程。教学中,借助天平让学生明白方程所讲的是两种事物的数量相等,进而脱离天平的表象,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等量关系,并用数学式子表示,感受到方程与实际问题的联系,领会数学建模的思想和基本过程。建构方程概念之后,“价格优惠”问题是让学生明白根据不同的数量关系式可以找到不同的等量关系,从而列出不同的方程,但未知数没有参与运算的方程是没有意义的。紧接着的题组练习是对方程的深入理解,只要等量关系相同,具有相同的数学模型,就可以列出相同的方程,但所表示的具体实际意义各有不同。最后,根据“4x=80”这一方程进行创编,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的广泛应用,实现从算术思维向代数思维的过渡,获得对模型思想的深刻感悟。

其实,无论是方程概念的教学,还是其他数学概念的教学,都应该着眼于学生的多重体悟,重本质而轻形式,重感悟而轻结论,这一直是促进学生深入理解数学概念的有效策略。

猜你喜欢

等量式子天平
一道等量约束关系下的不等式证明探究之旅
用一样的数字
天平使用前后的两次平衡
确定等量关系的三种方法
活用根表示系数巧求多参数式子的取值范围
天平的“前世”与“今生”
天平的平衡
研究式子的常用工具
哈哈果熟了
多角度寻找等量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