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心理咨询面谈技术的课堂回应, 助力小学数学课堂批判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8-10-18林瑛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年27期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

林瑛

〔摘要〕小学数学课堂要达成培养批判思维能力的目的,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素养,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构建和谐、民主、安全、平等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积极学习和思考,乐于探究和讨论,从而促进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此外,自信和价值感是一个人是否具备批判精神的前提,而基于心理咨询技术的课堂回应模式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互动中增强自信和价值感。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心理咨询技术;课堂回应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27-0060-03

心理咨询技术作为一种实用而有效的沟通手段,如果能运用到课堂中,有助于达成教学目标。小学数学课堂上,学生通过教师创设的活动,进行思考、讨论、探究,从而收获知识、增长技能,培养思维能力。作为课堂引领者的教师,其课堂语言,尤其对于学生回答的回应就显得尤为重要,直接影响学生的情感体验、内心感受及思考感悟。如果能将心理咨询面谈技术应用于课堂回应,有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发其学习潜能。

一、心理咨询常见技术

心理咨询面谈技术包括参与性技术与影响技术。参与性技术包括倾听、提问、鼓励、重复、内容反应、情感反应、具体化、参与性概述、非言语行为的理解与把握;影响性技术包括面质、解释、指导、情感性表达、内容表达、自我开放、影響性概述、非言语行为的运用等技术。将这些技术应用于课堂回应,建构基于心理咨询面谈技术的课堂回应模式,有助于民主、平等、和谐、安全课堂环境的营造,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价值感,使他们乐于探究,培养批判性思维。

二、基于心理咨询面谈技术的课堂回应模式

以下列出几种基于心理咨询面谈技术的小学数学课堂回应模式,并逐一阐述。

(一)倾听

倾听是在接纳的基础上,积极地听,认真地听,关注地听,并在倾听的基础上适时参与。

倾听的技巧包括:

(1)保持温暖友善的目光接触,传达对学生的重视,使学生在与教师的眼神交汇中,感受到温暖与支持。

(2)轻松自然的面部表情。一个友善的微笑,通常表示教师的接纳及有倾听的意愿。

(3)适当给学生回应,点头微笑,同时发出回应,表示“理解了,下面呢?”鼓励学生继续往下说。

(4)不随意插话或者打断学生,更不要接学生没有说完的话,当两个人同时说话时,让学生先说。

比如:教师提出问题:“×同学的计算方法是这样的,同学们怎么看?”有学生站起来,却由于过分激动和紧张不能流畅表达。这时,教师可以说:“我看到你有些激动,从你的表情看出来你非常不认同×同学的计算方法,对吗?”此时,学生的感受和想法被教师识别,情绪会平复,内心有被理解的快乐,从而增强了自信,这时候往往能较为平和与流畅地表达。

(二)内容复述

这是基于内容反应与表达技术的课堂回应方式。内容反应与表达技术是指咨询师把求助者的主要言谈、思想、观点加以综合整理,再用自己的话反馈给求助者。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如能把学生的主要陈述内容进行综合整理反馈,便能达到加强理解、促进沟通的效果。

例如,教师提出问题:“4/7÷2可以怎样计算?”学生展示并说明自己的计算方法,但是语言不够规范和准确,教师对此进行了归纳和重组:“这位同学的计算方法是把4个1/7分成2份,每份就是2个1/7。所以4/7÷2=2/7。”从而促进了全班学生的理解和交流,还教会了回答问题的学生准确地表达。

(三)点评鼓励

鼓励技术,就是咨询师通过语言对求助者进行鼓励,鼓励其思考和探索。数学课堂,理想的状态是学生积极参与,畅所欲言。只要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观点,就要给予肯定,教师的肯定与鼓励能帮助学生消除阻抗心理,增强安全的心理体验,激发他们参与课堂、表达自己观点的愿望。

例如,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后这样回应:“说得很好,我很感兴趣,能继续说说吗?”“你的算法非常新颖,让我耳目一新。”“说得很好。”“你的解法很独特。”“你的思路很清晰。”这样的回应具有针对性,能够激发学生的表达意愿与学习热情。

(四)观点具体化

具体化技术是指咨询师协助求助者清楚准确地表达他们的观点以及他们所用的概念、所体验的情感以及所经历的事情。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回答问题时常常会出现模糊不清、笼统不明确或者矛盾的表述。这时教师就可以采用观点具体化的技术,协助学生更准确、具体地描述问题。

例如:在讨论4/7÷2可以怎样计算时,×同学的方法是“4/7分成两份,每份是4/7的1/2,所以4/7÷2=4/7×1/2=2/7”。教师质疑:“这种方法适宜分子不能被2整除的计算吗?”学生回答“能”,教师请其举例说明。学生举例“4/7÷3=4/7×1/3”。观点具体化课堂回应的应用,促进了学生对问题的进一步认识和理解。

(五)问题启发

在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能力,离不开教师的巧妙导学,而围绕教学目标而设置的问题在教师导学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好的问题设置是实现教学目标、达成思维能力培养的金钥匙。往往一个富于启发性的问题设置,就可以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学生的思考与探究热情。

例如:三年级上册“小树有多少棵”(口算除法)教学片段

教师在学生交流比较36÷3的各种方法后,得出公认的方法:30÷3=10,6÷3=2,10+2=12。之后教师质疑:“可不可以把36分成20和16来做?”师生由此产生下面的互动:

生1:我觉得不行,因为20除以3有余数。

生2:我赞成生1的,他的意思是20除不尽3,其实16也除不尽3,就没法做下去。

生3:我不同意。我觉得有余数也可以做,把两个余数加起来再重新除。

以上“可不可以把36分成20和16来做”就是一个好的问题设置,引发了学生的积极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质疑、评估,阐释、比较、分析、论证、评价、替代和创造等批判性思维能力及技巧得以锻炼和展示。

(六)非言语回应

非言语回应表现在目光注视、面部表情、身体语言等方面,非言语的信息能够修正和补充言语的内容,在心理咨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言语、语气语调和身体语言在沟通效果中所起作用占比分别为7%、38%和55%。课堂中,教师不仅仅要通过语言组织课堂,眼神、表情、身体语言都在参与课堂的组织工作。在课堂回应中,教师可以巧妙利用非言語技巧,实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七)情感表达技术

情感表达技术就是咨询师将自己的情绪、情感及对求助者的情绪、情感等,告知求助者,以影响对方。小学数学课堂,教师通过情感的表达,促进学生的探索和改变,完成教学任务。

例如:“看到大家踊跃发言、积极思考、勇于质疑,老师感到很高兴!”类似的话语能起到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乐于探究、勇于质疑的作用。

(八)互动和分享

团体心理辅导重视团体成员的互动和分享。这一方法和原则可以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

首先,学生之间的互动和讨论可培养其批判精神和能力。教师可以抛出学生的观点,激发全班一起思考讨论。

例如:一个学生发表对一道题的观点,教师不置可否,而是将问题抛给全班:“××同学的观点是……你们怎么看呢?有不同观点和相同观点的都可以说一说。”由此激发全班讨论,形成了互助式的课堂氛围。

其次,学生的每一个分享都很重要,都是学生学习的资源,代表学生当下的认知水平现状。因此,对于每个学生的不同分享,教师都要发自内心地接纳,即使是错误的也要接纳,因为每个反例都是批判精神的生发点,是培养批判能力的绝佳资源。

以上是基于部分心理咨询技术提出的小学数学课堂的回应模式,目的是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平等、和谐、安全、民主的小学数学课堂氛围,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和价值感,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积极思考和讨论,培养和提升批判思维能力。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习如果具有思想、感情、创造、美和游戏的鲜艳色彩,那它就能成为孩子们深感兴趣和富有吸引力的事情。”而基于心理咨询面谈技术的课堂回应技术,使得小学数学课堂成为充满情感、传递思想、促进创造的美好过程,这样的课堂必定让学生们乐在其中、探究不止。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中小学教研培训中心,成都,610500)

编辑/于 洪 终校/肖亦华

猜你喜欢

批判性思维
论批判性思维素养对编辑的重要性
实习护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基于发展批判性思维品质的科学实验教学策略
对比阅读在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设计思辨性提问,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思想政治课作业中的批判性思维养成研究
论批判性思维与信息分析能力在高等教育中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