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脑血管病诊治中血脂检验的临床应用探讨

2018-10-16

关键词:心脑血管脑血管血脂

蒋 乃

(白求恩和平医院2566临床部检验病理科,河北 石家庄 050800)

心脑血管病在临床上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发病后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1]。为了提升临床上心脑血管病的诊治效果,本文选取240名研究对象展开研究,针对血脂检验在心脑血管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120例体检健康成年人、60例脑血管患者和60例心血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些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如下:男128例,女112例。年龄37~73岁,平均(50.2±1.7)岁。3组研究对象在文化程度、年龄、性别等各个方面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进一步比较。本次研究中,排除标准如下:①自愿退出本次研究的人员。②肾、肝、泌尿系统存在疾病。纳入标准如下:①对于本次研究具有知情权且自主参与。②无沟通障碍和精神认知障碍者。③脑血管组患者和心血管组患者均符合心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3组研究对象血脂水平情况详见表1。

1.2 方法

对照组研究对象在本次研究前两个星期停止使用一切可能会影响血脂检查的药物,同时还要避免食用富含脂肪的食物[2]。而脑血管组患者和心血管组患者则在早晨空腹状态下抽取5ml肘静脉血,对其进行离心并对血清进行分离。通过全自动生化检验仪器分析检验载脂蛋白A-1、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等血脂指标。所有的检验配套试剂均是罗氏原装进口。

1.3 统计学方法

在计算机中输入本次研究中得到的所有数据,利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表1 3组研究对象血脂水平比较( ±s)

表1 3组研究对象血脂水平比较( ±s)

?

2 结 果

2.1 血液流变学

脑血管组患者与心血管组患者RBC变形性、RBC聚集指数以及血浆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血管组患者以及心血管组患者的RBC聚集指数和血浆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对象,且RBC变形性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对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血脂水平

脑血管组患者与心血管组患者各项血脂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血管组患者以及心血管组患者的ApoB、LDL-C、TG、T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对象,而ApoA-1、HDL-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对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3组研究对象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 ±s)

表2 3组研究对象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 ±s)

组别 例数 RBC变形性 RBC聚集指数 血浆黏度对照组 120 0.97±0.23 4.45±0.60 1.59±0.15脑血管组 60 0.43±0.32 5.51±0.63 3.43±0.75心血管组 60 0.47±0.35 5.61±0.55 3.45±0.74

3 讨 论

心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统称为心脑血管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指标的改善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递增趋势。老年患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人群,会严重危害其机体健康。对心脑血管患者而言,积极治疗和尽早确诊非常关键[3]。

目前,临床上用来诊断心脑血管疾病的方式有很多,最常用的诊断方式即血脂检验,这对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分析和诊断具有积极积极的作用。在机体血浆中,血脂是一种重要的脂类物质,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是血脂检查的主要指标。通过血脂检查指标数值结果,医务人员可以评估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从而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综上所述,血脂检验在心脑血管疾病临床诊治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对于治疗效果评定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心脑血管脑血管血脂
调节血脂要靠有氧运动
心脑血管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探究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维生素D及钙补充影响POP人群心脑血管类疾病发生的临床调查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心脑血管篇
血脂常见问题解读
冬季谨防心脑血管疾病侵袭
CT脑血管成像和造影的区别是什么
心理护理对脑血管疾病后抑郁的辅助疗效观察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