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托伐他汀结合抗血小板药治疗对脑血栓临床效果、血小板参数及预后分析

2018-10-16胡依望

关键词:脑血栓阿托黏度

胡依望

(四川省西充县人民医院,四川 南充 637200)

脑血栓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该病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疾病的进展较快,极易影响到患者身心的健康及生活的质量。药物是临床治疗脑血栓的主要方法,但选择何种药物治疗,仍是临床研究的重点。本文主要研究阿托伐他汀结合抗血小板药治疗对脑血栓临床效果、血小板参数及预后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诊治的脑血栓患者90例;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研究组中,男23例,女22例;年龄42~78岁,平均(54±1.47)岁;研究组施行阿托伐他汀结合抗血小板药。对照组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43~77岁,平均(55±1.46)岁;对照组施行常规对症治疗。对比两组性别、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本次所选病例均符合相关疾病诊断标准,且均经CT或MRI等证实;研究均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并与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所选病例入组前2周均未接受过凝血、抗纤溶、止血等药物治疗,且发病到入院的时间<72 h。

(2)排除标准:本次所选病例均排除合并严重脑出血者,排除合并药物过敏病史者,排除入组前3月发生过严重颅脑外伤者,排除脑栓塞患者,排除伴有严重内科疾病者,排除精神障碍或意识障碍患者。

1.3 治疗方法

(1)对照组:对照组施行常规治疗,包括:常规吸氧、抗感染、通气、纠正水电解质的紊乱、防治脑水肿与静脉血栓等。

(2)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抗血小板药,其中,阿托伐他汀钙(生产厂家: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407)一日20 mg,氯吡格雷片(生产厂家:杭州赛诺菲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83)一日50 mg,阿司匹林(生产厂家:江西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36020722)一日300 mg;均于每日晚间口服。两组均连续治疗三个月。

1.4 评定标准

(1)观察指标:监测并记录两组治疗前、治疗后各项血小板参数,包括:血小板黏附率、红细胞沉降率、血细胞比容、血浆黏度、全血黏度等。

(2)疗效标准:①临床治愈:治疗后患者症状、体征基本消失,且肌力基本恢复,生活能够自理;②显效:治疗后患者症状、体征显著改善,肌力提升2级,且言语功能基本恢复正常;③有效:治疗后患者症状、体征好转,肌力提升1级,言语功能好转;④无效:未达上述标准,甚至加重;总有效=临床治愈+显效+有效。

(3)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随访期间,记录两组疾病复发情况;同时,采用Rankin量表评定6月后的预后情况,其中,0~2分为良好;≥3分为预后不良。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各项临床数据,其中,所有计量资料用(±s)表示,所有计数资料用(%)表示,对照结果显示(P>0.05)表示无统计学的意义,(P<0.05)表示差异显著且有统计学的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各项血小板参数

治疗前,两组血小板黏附率、红细胞沉降率、血细胞比容、血浆黏度、全血黏度等水平对比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小板黏附率、红细胞沉降率、血细胞比容、血浆黏度、全血黏度等水平较治疗前均呈明显下降趋势,且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小板黏附率、红细胞沉降率、血细胞比容、血浆黏度、全血黏度等水平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各项血小板参数( ±s)

表1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各项血小板参数( ±s)

组别 时间 血小板黏附率(%) 红细胞沉降率(mm/h) 血细胞比容(%) 血浆黏度100/s(mPa·s) 全血黏度100/s(mPa·s)研究组 治疗前 48.16±2.41 33.95±1.24 0.55±0.14 2.21±0.14 6.12±0.52治疗后 38.95±2.09 24.85±1.52 0.32±0.15 1.61±0.29 4.49±1.21对照组 治疗前 48.73±2.15 33.86±2.43 0.54±0.82 2.19±0.43 6.10±0.47治疗后 44.46±1.08 29.86±1.47 0.47±0.63 2.01±0.34 5.46±0.35

2.2 对比两组治疗后的疗效

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治疗后的疗效(n,%)

2.3 对比两组预后情况

随访6月后,研究组疾病复发3例(6.67%)、预后不良7例(15.56%),对照组疾病复发8例(17.78%)、预后不良15例(33.33%),组间复发率、预后不良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脑血栓多因皮质支动脉或脑动脉主干的粥样硬化、脑部血管增厚、管腔狭窄等致使脑组织的缺氧、缺血和坏死,该病具有患病率较高、致残率和致死率均较高等特征;有数据统计显示,脑血栓在所有死亡人数中约占6%,且存活下来的患者中,约50%~70%遗留有失语、偏瘫等后遗症,最终给患者家庭、社会等造成严重的影响。大量临床研究发现,脂类代谢的紊乱是引发脑血栓的危险因素。阿托伐他汀是临床常用的调脂药物,其主要成分是阿托伐他汀钙,其能够有效抑制肝脏合成胆固醇还原酶、限速酶活性,进而减少杆内的胆固醇合成,最终起到调脂的功效;该药还能够通过减少组织细胞和血浆中的总胆固醇水平,从而刺激肝脏中的低密度脂蛋白合成,进而降低机体血清中的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浓度。除此之外,阿托伐他汀还是一种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选择性抑制剂,其能够通过有效抑制机体中的还原酶和胆固醇合成,从而降低血浆中的胆固醇水平和脂蛋白水平,进而维持细胞中胆固醇的内环境。另有研究调查发现,阿托伐他汀除了能够起到调脂、抑制炎症反应等功效以外,还能够促进神经、血管及突触等的发生,进而改善脑血栓患者血管内皮状态,最终提升患者机体的神经功能。抗血小板药物的种类较多,包括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等;其中,氯吡格雷是二磷酸腺苷受体拮抗剂,该药的起效较为快速,能够有效阻断二磷酸腺苷抑制作用,进而加速磷蛋白磷酸化,阻断血小板活化因子表达,最终抑制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则能够使环氧化酶失活没从而阻断AA转化成血栓烷A2,最终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防治血栓形成;此外,两种抗血小板药物还能够有效降低沉积在患者血管壁中的纤维蛋白原水平,进而发挥抗血小板聚集的功效[1]。本次研究中,采用阿托伐他汀、抗血小板药联合治疗的研究组,其治疗后的血小板黏附率(38.95±2.09)%、红细胞沉降率(24.85±1.52)mm/h、血细胞比容(0.32±0.15)%、血浆黏度(1.61±0.29)mPa·s、、全血黏度(4.49±1.21)mPa·s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95.56%高于对照组的82.22%,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疾病复发率6.67%、预后不良率15.56%均低于对照组的17.78%、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岳新胜等[2]研究的结果;证实,阿托伐他汀、抗血小板药联合运用,能够有效发挥两药的协同功效,进一步起到调脂的功效,并发挥抗炎、抗氧化、抗血栓等多重功效。

综上所述,为了分析阿托伐他汀结合抗血小板药治疗对脑血栓临床效果、血小板参数及预后的影响。在本次研究当中,我们随机选取了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90例脑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施行阿托伐他汀结合抗血小板药治疗和常规对症治疗,比较分析2组术后转归情况。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后的血小板黏附率、红细胞沉降率、血细胞比容、血浆黏度、全血黏度等水平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疾病复发率、预后不良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阿托伐他汀结合抗血小板药治疗脑血栓临床效果确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脑血栓阿托黏度
有机蜡对沥青黏度影响的研究
疏血通注射液与奥扎格雷纳联合治疗脑血栓临床效果观察
分析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
高黏度改性沥青黏韧性的影响因素
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阿司匹林片与阿托伐他汀钙片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高危患者二级预防的效果观察
PMA黏度指数改进剂对减振器油性能的影响
血黏度高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