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治疗效果及黄疸指数的影响

2018-10-16

关键词:黄疸胆红素新生儿

刘 倩

(云南省大理州人民医院,云南 大理 671000)

新生儿黄疸主要是指新生儿出生后胆红素代谢异常的一种现象,临床表现有皮肤、巩膜以及黏膜黄疸[1]。新生儿黄疸不仅会损伤患者的中枢神经,还会对患者的智力造成影响,因而适当的护理干预是必要的。本研究于2017年4月~2018年4月选取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4例新生儿黄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以及黄疸指数进行了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接受治疗的74例新生儿黄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分配的方式,随机将其分为A组和B组,各37例。A组,女17例,男20例,年龄0~25 天,平均(13.11±6.83)d。出生体重2.00~3.81 kg,平均出生体重(3.28±0.68)kg。B组,女16例,男21例,年龄0~26天,平均(13.57±6.74)d。出生体重2.00~3.84 kg,平均出生体重(3.31±0.59)kg。对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B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方式进行护理,内容主要包括生命体征监测等。对A组患者采用的护理干预法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内容:(1)抚触护理:在对患者进行抚摸护理的过程中,首先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以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水平,进而在对患者进行抚摸护理的过程中,能够让患者感受到舒适等。在进行抚摸护理的过程中,护理时间为10~15 min。同时,在进行抚摸护理的过程中,还应保持动作保持轻柔。(2)排便护理:监测胎便时间,并对肛门进行按摩。在这一护理的过程中,应确保患者臀部的干净和卫生,并要做到勤换尿布等等。(3)光照干预:对光疗箱进行消毒,并做好相应指标的调节等。(4)基础护理:在对患者进行基础护理的过程中,主要包括病房环境的护理,如湿度、温度的控制等等。在基础护理的过程中,还包括对患者进行用药护理等。

1.3 观察指标

采用我院自制的临床疗效评价表,对其进行评价,标准为①显效:黄疸指数正常,且未见反弹;②有效:黄疸指数基本接近正常,单皮肤依然呈现微黄色;③无效:黄疸指数异常。总有效率=(①+②)/(①+②+③)*100%。对治疗第1天、3天、5天时间段的黄疸指数进行观察。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采用(%)表示和(±s)表示,同时,采用(x2)和(t)进行校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A组和B组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A组患者干预后与B组患者干预后的有效率分别为97.30%、75.68%,A组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A组和B组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n(%)]

2.2 对A组和B组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段的黄疸指数进行比较

通过比较不同时间段的黄疸参数,干预第1天,A组患者的黄疸参数与B组患者的黄疸参数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干预后的第3天开始,A组患者的黄疸参数均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A组和B组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段的黄疸指数进行比较( ±s)

表2 对A组和B组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段的黄疸指数进行比较( ±s)

组别 n 1 d 3 d 5 d A组 37 17.30±3.28 12.14±2.31 8.36±1.17 B组 37 17.45±3.32 15.54±2.42 11.64±1.26 t 3.285 6.343 6.752 P 0.069 0.011 0.009

3 讨 论

新生儿黄疸是临床中相对比较常见的一种现象,其主要有两种,即病理性和生理性。其中,病理性黄疸多发于出生后24 h,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发黄、大便暗色、尿液棕色以及昏睡等。生理性黄疸出现是在足月儿出生后的2~3天,临床表现最明显的时间是在4~5天,自然消退的时间是在10~14天。新生儿黄疸的病发因素有很多,且在病因方面也相对比较复杂。但无论是哪种,均与胆红素异常有密切的关系。新生儿黄疸一旦得不到及时的处理,就会发展成为核黄疸,不仅会对患者的智力造成影响,还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因此,为降低这一现象,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是必要的。在护理的过程中,应对患者的胆红素情况给予密切的关注和重视,以从多角度降低胆红素的水平。因此,本研究对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方面的应用价值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在本文的研究中,通过对74例患者的研究,结果显示,A组患者干预后与B组患者干预后的有效率分别为97.30%、75.68%,A组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研究结果说明,相比于常规的护理干预方式,对患者采用多元化的护理干预方式,其更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这主要是由于多元化的护理干预方式,其不仅在生理方面对患者进行了护理,更在环境方面等进行了护理干预。与此同时,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还对患者进行抚摸护理以及排便护理等,因而具有较高的护理效果。其中,抚摸护理的应用价值在于对患儿情绪的安抚,进而能够增加患儿对医护人员的依赖。排便护理的价值则在于刺激排便中枢等。总之,通过多元化的护理干预方式,其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本研究还对护理后的黄疸参数进行了比较。通过比较发现,干预第1天,A组患者的黄疸参数与B组患者的黄疸参数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干预后的第3天开始,A组患者的黄疸参数均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说明,对患者进行干预的过程中,多元化的护理干预方式,其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黄疸参数,因而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这主要是由于光照护理对于血清胆红素的氧化具有显著的效果,进而对于提高治疗效果有重要的意义。有研究学者也对此展开了研究,结果与本文的一致[2]。因此,对患者进行多元化的护理干预方式是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的,值得推广。

综上所述,对新生儿采用护理干预,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能够降低患者的黄疸参数,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黄疸胆红素新生儿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鲁晓岚:黄疸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展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总胆红素偏高,需警惕肝脏疾病
怎样看待升高的胆红素
向你普及新生儿黄疸相关知识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早期科学干预新生儿喂哺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