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DCA在儿科重症监护室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8-10-16宗社敏

关键词:监护室儿科重症

宗社敏

(濮阳市妇幼保健院,河南 濮阳 457000)

全院病情危重、复杂、有生命危险的患儿都集中于儿科重症监护室,临床工作是否安全、有序、有效,是否能够明显减轻患儿的痛苦,成为广大家属乃至全院、全社会所关注的问题。我院儿科重症监护室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过程中,引入PDCA,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今儿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40例患儿纳入研究,所有患儿均符合危重症的诊断标准,必须采取重症监护治疗措施;排除年龄>14岁,家属放弃治疗者。将患儿分成两组:对照组70例,男43例、女27例;年龄28 d~5岁,平均(2.46±0.31)岁;其中38例呼吸窘迫综合征、10例多脏器衰竭、22例心脏骤停。观察组70例,男41例、女29例;年龄26 d~5.4岁,平均(2.37±0.24)岁;其中36例呼吸窘迫综合征、14例多脏器衰竭、20例心脏骤停。两组重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没有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优质护理:①强化基础护理:提供亲情式、个体化的生活护理;②责任制:将每组患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6~7例,由责任护士分管各小组。③病房巡视:加强查房力度,保证药液的及时更换。④健康宣教:向家属普及有关患儿疾病的知识、治疗和护理方案、转归和预后。⑤加强安全管理:严格落实“三查七对”,详细评估高危患儿的病情、健康状况与护理风险。

PDCA管理:①计划(P):围绕患儿的病情特点、症状和体征,科室管理者与护理人员共同分析、探讨,找出对护理质量造成不良影响的问题,明确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要求。共同讨论,制订符合患儿病情症状的护理计划。②执行(D):加强基础护理,引入开放式探视制度,提前1~2天告知家属探视的日期和时间。阶段性的总结、反馈护理效果,及时与家属沟通患儿的临床表现;若患儿机体功能恢复较好,生命指标稳定,未出现感染,病情无恶化迹象,则可在责任护士的指导下,让家属哄、抱患儿,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让家属独自完成对患儿的部分护理。③检查(C):每月月底评估PDCA的应用效果,找出护理问题,及时调整护理计划。④行动(A):将调整后的护理措施落实在下一个PDCA循环中。

1.3 观察评定标准

应用李克特五级评分法评估两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1]:①5分:非常满意;②4分:满意;③3分:一般满意;④2分:不满意;⑤1分:非常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组间比较进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n(%)]

3 讨 论

优质护理服务在各科室已开展多年,在长期的实践中,其应用效果早以得到认可。PDCA是一种包含了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和行动(Action)四个环节的质量管理模式[2],适用于各个行业。我科针对危重症患儿采取优质护理联合PDCA管理模式,结果显示:观察组家属护理满意度98.57%,明显高于对照组9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PDCA管理强化、规范了优质护理措施,减轻患儿家属的紧张感和无助感,理性的面对患儿疾病,支持医护人员的工作,从而使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更加顺利。

猜你喜欢

监护室儿科重症
我国儿科急诊医学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医学监护研究
重症监护室护理人文关怀在护患沟通中的作用
发展性照顾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老年重症肺部感染临床诊治研究
重症不惑
SSE教学模式在普通本科-儿科专业后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床旁超声与移动DR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应用比较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2019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