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护理路径降低心绞痛支架手术后并发症的效果分析

2018-10-16李红梅

关键词:西雅图心绞痛支架

李红梅

(江苏省沛县人民医院,江苏 徐州 221600)

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缺血、缺氧引起的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的临床综合征,临床特点多为前胸阵发性、压榨性疼痛,部分患者可伴有其他症状,并且患者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部,部分患者可放射到心前区、左上肢,每次持续3~5 min,但是患者经休息或给予硝酸酯类制剂后疼痛将消失。心绞痛发病机制复杂,多与心肌供血的绝对或相对不足有关,因此各种减少心肌血液供应、血管及增加氧耗的因素均能增加心绞痛发生率[1]。心绞痛支架手术是心绞痛患者中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法,能更早的开通梗死,恢复心肌灌注,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但是,部分患者围术期由于缺乏有效的护理方法,导致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影响患者治疗预后。研究表明:将临床护理路径用于心绞痛支架手术后效果理想,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能提高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但是该方案尚需验证。因此,本研究以心绞痛支架手术患者90例作为对象,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降低心绞痛支架手术后并发症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7年12月心绞痛支架手术患者90例作为对象,根据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5例,男26例,女19例,年龄44~78岁,平均(58.58±6.77)岁;病程1~5年,平均(2.48±0.91)年。患者中,单支病变血管11例,双支病变血管20例,多支病变血管14例。观察组45例,男24例,女21例,年龄43~79岁,平均(57.11±6.73)岁;病程1~6年,平均(2.51±0.94)年。患者中,单支病变血管13例,双支病变血管20例,多支病变血管12例。本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监管,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美国心脏病协会制定的关于心绞痛临床诊断标准;(2)均符合心绞痛支架手术治疗适应证者[2];(3)对患者的治疗、检查均在医嘱下完成。

排除标准:(1)合并精神异常或伴有哺乳期者;(2)合并妊娠期、哺乳期或伴有凝血功能异常者;(3)合并严重肝肾功能异常或病情持续恶化,预计生存期<3个月。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护理。多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交流,让患者及家属对心绞痛、心绞痛支架手术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消除患者内心的负性情绪;加强患者基础护理,包括饮食干预、肢体锻炼等,充分发挥患者主观能动性。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1)入院时。入院时由于患者临床症状显著,不免会产生忧郁、烦躁及焦虑情绪。因此,护士结合每一位患情况加强饮食、运动干预,加强患者心理护理,让患者保持乐观的情绪及心态应对疾病,促进患者早期康复;(2)住院时护理。住院时加强患者医生、医院环境教育,借助海报、疾病宣传板、手册等让患者对疾病有全面的认识;(3)手术时。手术时患者佩戴腕带,对患者进行穿刺时正确指导其二便。术后立即将患者送入CCU病房,加强患者生命体征监测;观察穿刺部位是否存在渗血、出血,了解患者末梢循环情况,给予相应的处理;告知患者术后饮水的重要性,让患者每天饮水量超过3000 mL,促进药液、毒素排出;(4)术后护理。术后加强患者并发症宣传教育,告知患者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加强患者心电监护,对于出现异常患者立即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5)出院指导。出院后加强患者出院干预,告知患者出院后注意事项,叮嘱患者定期到医院复查或不适随访。两组均进行7天护理,护理完毕后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

1.4 观察指标

(1)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采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从躯体活动受限、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满意度及疾病认知度进行评估,每项总分100分,分值越高,治疗效果越理想;(2)并发症。记录并统计两组护理后严重心律失常、迷走神经反射、排尿困难、烦躁及腰背酸痛发生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x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s)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比较

两组护理前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7天躯体活动受限、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满意度及疾病认知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后7天严重心律失常、迷走神经反射、排尿困难、烦躁及腰背酸痛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比较(分, ±s)

表1 两组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比较(分, ±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与护理前比较bP<0.05

组别 躯体活动受限 心绞痛稳定状态 心绞痛发作 治疗满意度 疾病认知度观察组 护理前 67.98±3.51 65.99±3.48 69.31±4.09 65.43±3.46 66.79±3.43护理后7天 92.13±4.53ab 90.66±4.57ab 91.77±4.55ab 93.49±4.59ab 92.44±4.56ab对照组 护理前 68.11±3.54 66.21±3.51 70.09±4.12 64.59±3.43 67.11±3.41护理后7天 74.68±3.98b 81.21±3.98b 84.35±4.39b 79.55±4.12b 84.35±4.25b

表2 两组并发症比较 [n(%)]

3 讨 论

心绞痛支架手术是心绞痛患者中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法,能延缓病情发展,降低临床死亡率,促进患者早期恢复。但是,心绞痛支架手术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创伤性,导致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影响患者治疗预后[3]。因此,加强心绞痛支架手术患者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临床护理路径在心绞痛支架手术患者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本研究中,观察组护理后7 d躯体活动受限、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满意度及疾病认知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看出:将临床护理路径用于心绞痛支架手术中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利于患者早期恢复。临床护理路径是临床上常用的护理方法,是由临床路径发展小组内的一组成员,根据某种诊断、疾病或手术制定的治疗护理模式,按照临床路径表的标准化治疗护理流程,从而让患者从住院到出院均能获得良好的护理。国内学者研究表明: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能将诊疗护理更加合理化、流程化,使得病程的进展均得到有效的控制,能结合每一位患者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有助于降低医患双方成本,利于诊疗护理的实施。临床上,将临床护理路径用于心绞痛支架术中效果理想,能根据患者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法,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利于患者早期恢复。本研究中,观察组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后7天严重心律失常、迷走神经反射、排尿困难、烦躁及腰背酸痛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临床护理路径用于心绞痛支架手术后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但是,由于每一位心绞痛支架手术时间、疾病类型存在差异,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时应结合每一位患者情况调整护理方案,使得患者的护理更具科学性。

综上所述,将临床护理路径用于心绞痛支架手术后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能提高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西雅图心绞痛支架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支架≠治愈,随意停药危害大
给支架念个悬浮咒
心绞痛
前门外拉手支架注射模设计与制造
NBA重回西雅图?
西雅图
老年冠心病患者警惕卧位性心绞痛
遇见西雅图
抗心绞痛联合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41例心绞痛伴焦虑抑郁症状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