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出导向法”视域下的研究生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研究

2018-10-15刘凌燕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8年9期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研究生英语教学

刘凌燕 杜 珺



“产出导向法”视域下的研究生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研究

刘凌燕 杜 珺

基于“产出导向法”理论,探讨其在研究生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中的适用性。在教学实践中以法律英语内容为载体,探索从“输出驱动”到“输入促成”再到“产出评估”的教学过程,挖掘实现专门用途英语内容和语言双目标的有效途径,并就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促进教师发展、完善教学方式和强化教学质量管理提出相关建议。

产出导向法;研究生教育;专门用途英语;法律英语

在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和我国“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研究生教育在国际化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与创新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高层次人才,研究生需要具备较强的英语综合能力和专业学术交流能力。因此,开设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简称ESP)课程,提升研究生在专业领域的英语应用能力,成为许多高校研究生教学的必然选择。专门用途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既包括特定的语言教学目标,又包括与专业内容相关的内容目标,旨在培养学生在特定专业领域的英语应用能力,其教学可灵活运用任何一种教学方法[1]。

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文秋芳教授及其课题组在吸收借鉴西方教学理论的基础上,不断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具有本土特色的外语教学理论和方法,构建了中国特色教学方案——“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简称POA),致力于解决外语教学领域“重学轻用,学用分离”的问题。该理论自提出以来就备受学界广泛关注[2-5]。本文以POA相关理论为基础,尝试将其应用于研究生法律英语课堂,提升研究生语言运用能力。

图1 “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7]

一、“产出导向法”理论与专门用途英语教学

POA理论历经8年多的教学实践与探索,从早期的输出驱动假设,到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逐步发展到理论体系的全面形成。2007年,受Swain“输出假设”的二语习得理论影响[6],文秋芳教授首次提出了“输出驱动假设”,强调了外语教学中输出技能培养的重要性,认为输出比输入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热情。随后,该假设进一步发展为“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旨在帮助一线教师更好地处理好教学实践中的输入输出关系。2015年,POA理论全面形成,如图1所示。该理论不仅包括教学理念和教学假设的相关部分,更为重要的是包括操作性较强的教学流程,以方便一线教师在实践中运用该教学法。POA颠覆了“先输入、后输出”的常规教学顺序,取而代之的是“输出-输入-产出”顺序。作为中国特色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研究成果,POA主张“学用结合”,将“输入性学习”与“产出性运用”紧密结合,立足于解决我国外语教学中“学用分离”的问题[7]。

POA与ESP在教学理念上较为契合,因此在ESP课程教学中运用该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1)POA的“学习中心说”与ESP教学“以学习为中心”发展阶段的理念相符。POA主张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并强调教学必须实现教学目标并促成有效学习。同样,ESP教学目前处于“以学习为中心”阶段[8],其发展经历了语域分析、修辞或语篇分析、目标情景分析、语言技能与学习策略分析阶段。“以学习为中心”既强调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应充分发挥学习者的积极性,又强调为学习者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既应关注社会对外语人才的要求,又应注意学生的学习需求;既需要努力实现教学目标,又要搞好教学过程[9]。正如学者指出的,ESP的精髓在于基于需求分析的“以学习为中心”的课程教学理念[10]。

(2)POA的“学用一体说”与ESP教学注重语言实际运用的理念相符。POA主张“边学边用,学用结合”,提倡输入性学习和产出性运用紧密结合,同样,学者认为ESP的根本特点之一就是教学重点应放在使词汇、语法、语义及篇章结构与那些特定的活动相适应的语言运用上[1]。ESP课程教学将特定的学科内容与语言教学目标相结合,以培养与专业相关的英语应用能力为教学重点,其教学关注的是语言运用,其教学方法和策略是帮助学生理解并产出规范的语言。

(3)POA的“全人教育说”理念与ESP人才关键能力培养理念相符。POA主张外语课既要实现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工具性目标,又要实现促进综合文化素养提高的人文性目标[11]。同样,ESP课程既培养学生的英语技能,也关注学生关键能力的发展,ESP所培养的学生应具有基本的学术和职业素养。有学者认为专门用途英语应融入对学生批判性思辨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革新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12]。

二、基于“产出导向法”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实践

1.背景介绍

笔者任教于中部一所省属财经类高校,学校于2012年进行了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教学采用以学科内容为依托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模式。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笔者尝试将POA应用于2017级法学专业研究生法律英语课程。作为ESP的分支之一,法律英语教学以通用英语教学为基础,以法学学科相关内容为依托。课前对全班同学以问卷的方式进行了学习需求调查,42名学生英语四级通过率为83.3%,英语基础良好。调查发现:学生学习英语最大的动力在于以英语为工具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他们渴望提高听说技能,提升英语应用能力;学生对有助于英语运用能力的课堂活动需求较高,尤其希望课堂教学为互动式教学。基于学生的需求分析,笔者进行了一学期(32课时)、四个单元的POA法律英语教学实践,教学内容分别涉及法律体系、法律教育、宪法和刑法的内容。创设的产出任务主要有:Pros and cons of judicial precedent(司法先例的利弊),Comparison of legal educatio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law schools(中美两国法学院法律教育的比较),Should gun be banned in America?(美国是否应该禁枪?)以及Should death penalty be abolished in China?(我国是否应该废除死刑?)。教学实践遵循POA的基本流程、教学步骤和教学要求,在呈现交际任务的基础上主要通过阅读材料和视听材料的输入,促成学生口头和写作任务的产出,力求提升学生的语言产出能力。

2.教学过程

以一个单元的教学实践为例,详细阐述POA视域下研究生法律英语教学过程,具体内容如下:

(1)驱动。教师以具有争议性的主题“Should gun be banned in America?(美国是否应该禁枪?)”创设交际任务,此话题适合法学背景的学生讨论,同时兼具人文性。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能有效运用英语从正反方两个角度辩证地分析美国是否应禁枪,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具体教学目标分为内容和语言两类,如表1所示。

(2)促成。促成环节包括两个文本材料和一个视听材料的输入,学生通过选择性学习完成两个产出任务,第一为口头分析美国是否应该禁枪,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讨论结果;第二为写作任务,要求学生以书面方式辩证阐述自己的观点,具体内容如表2所示。

(3)评价。主要通过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和网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口头产出任务和写作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具体内容如表3所示。

3.教学反馈

(1)学生评价。通过课后收集学生对于POA课堂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学生的学习感受和教学评价。从收集到的意见来看,大部分学生非常喜欢基于POA的教学方式,具体评价意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学习兴趣。他们认为与传统的授课方法相比,基于POA的教学方式更灵活、有趣,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形成浓厚的学习气氛,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正如学生所写到的“对英语的记忆更加生动形象,可以更加自主、快乐地融入学习中”,“此方式可以调动同学之间以及同学与老师之间沟通的积极性,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学习,让每位同学都参与其中,享受英语带来的快乐与实用”。②语言运用。学生们认为在课堂上运用英语讨论、交流,并完成相关产出任务,使他们获得了很多的语言使用机会,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同时用英语讨论与专业相关的内容,也有助于专业知识的学习。有学生写到“我们既需要学习相关阅读材料,又在讨论和学习基础上表达出来,此过程是一个二次学习和自我提升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地运用英语”,“此教学方式有助于全面提高同学们的语言能力。因为输出需要有大量的输入,输入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阅读,有利于提高阅读能力;输出有利于提高写和说的能力;在交流的过程中必须听懂对方观点,有助于提高听的能力”。③思维方面。学生认为交际任务可以开阔他们的思维,培养思辨能力。在讨论和互动中,提升了用英语表达的自信心,培养了团队合作能力。有同学写到“每个人都可以畅所欲言,在与老师和同学的交流中获得了更多的自信,我认为这是比学到知识更重要的”,“通过从正反方思考,可以让大家从两个角度考虑问题,有利于思维的发散,训练思辨能力”,“把具有争议的问题抛出来让学生进行思考的方式很好,本科阶段回答重点‘是什么’,而研究生阶段重点回答‘为什么’”。

表1 “驱动”环节的教学步骤和教学内容

表2 “促成”环节的教学步骤和教学内容

表3 “评价”环节的教学步骤和教学内容

学生学习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不少同学都提到“需要收集更多资料,充分准备,花费的时间很长”。还有一些个性的问题,有学生表示“对于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有时听不懂其他同学所说的内容”,“个人口语表达不好,在口语产出任务时有些力不从心”,“很羡慕那些英语表达好的人,内心存在矛盾,既希望有机会提高口语,又担心说不好”。还有同学写到“无法获得一些更传统和系统的知识”。

(2)教师反思。作为授课教师,笔者深刻感受到POA教学所带来的课堂活力,它可以激发广大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同时,也深感教师在任务设计、输入材料选取和产出任务评价等方面面临的巨大挑战。针对学生的反馈意见和笔者的教学实践,有一些问题值得思考和探索:①交际任务设置难度必须适中。交际任务须基于学生水平设置,既不能过高,也不能太低。笔者在教学中深有感触,这个单元最初在设计任务时,口头任务想设定成辩论任务,因为学生既要思考自己的观点,又要关注对方的观点,最后还要进行反驳,这样更有助于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思辨能力。但在课前与部分同学讨论时,有同学提到辩论难度较高,必须基于完全听懂对方观点的基础上进行,而同学们个体差异较大,有的发音不标准,会使得自由辩论部分成为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因此,口头输出任务调整为小组口头报告。②各单元间的促成环节输入材料需要有一定系统性。促成环节的不同单元之间输入材料也应注重内在的逻辑性和系统性,遵循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规律。法律英语的教学内容以学科内容为载体,教师可以基于该学科体系来设置交际任务,使得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相关内容,并把先前学过的相关英语表达应用到最新的交际任务中。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应探索和设计基于学科体系和语言难度的交际产出任务,进一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③促成环节应尽可能平衡学生的差异化水平。已有研究表明,POA有助于开发学生中优质学习者的英语学习潜能[4],但对于英语基础较弱的学生而言,他们有时在完成产出任务时力不从心,这就需要教师在语言促成环节考虑学生水平差异而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此外,POA对英语水平一般和偏低的学生英语技能的促进作用是否优于传统课堂?这个问题还需要更多的教师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检验。

三、对“产出导向法”运用于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进一步思考

基于POA的研究生ESP教学对学生、教师和其他教学要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方面

POA对ESP教学产生了积极影响,这种教学方法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了学生专业领域的语言运用能力。在研究生阶段,学生更需要自主地就某一专业领域问题去探究,他们的研究往往也是产出任务式的。为了完成产出任务,学生需要课下自主收集更多的资料,他们不仅要回答“是什么”,还要探究“为什么”。因此,基于POA的教学更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学术素养,促进其思辨能力和认知能力的提升。需要指出的是,产出任务也给学生带来了较大的挑战。与传统课堂相比,他们不但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且要与小组成员协商,进行团队合作,因而学生必须改变传统学习观念和习惯,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努力做到“学用结合”。

2. 促进教师发展方面

一般说来,ESP教师除应具备英语语言和教育学知识外,还被认为是需求分析者,具备一定专业学科知识的教学实践者和多方位的协商者[13]。在POA理论下,ESP教师还被赋予了新的角色——融合专业内容的产出任务设计者、促学者和引领者[14]。如何融合专业内容,设置产出任务是教师面临的巨大挑战,这需要ESP教师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和方法,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教学。教师在设计产出任务和选取输入材料时,需充分考虑学生的英语水平,难度适中,否则很容易流于形式。在促成环节,教师必须起好脚手架的作用,在内容理解和语言应用方面根据学生的需要提供帮助。此外,在教师自我发展基础上,可以通过团队合作,为教师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促进环境。POA教学团队可以定期就产出任务设计、促成环节和评估方式等进行讨论,并迸发出优化教学设计的火花。只有教师不断提高素养,才能切实促进教学的健康发展,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3. 完善教学方式方面

与传统教学“课前热身—课文学习—课后练习”的教学方式相比,POA创造性地以产出任务为驱动方式和教学目标,整个教学过程改变了传统教学中“课文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致力于帮助学生“学以致用”。同时,POA强调了教师教学中对输入材料的内容和语言的主导作用,重视教师对学生完成产出任务这一过程中的充分引导和帮助。但是,与传统教学相比,学生完成的产出任务多、费时长。由于英语课堂时间有限,因此教师可充分利用互联网,进一步探索线下线上混合式POA教学方式。ESP教学实践中除了利用互联网进行课前观看相关视频、完成预习任务、基于网络批改作文外,教师还可基于相关网络平台所提供的功能,进一步探索翻转课堂理念下的混合式教学方式,学生可以将完成的部分产出任务以视频的方式上传到线上学习平台,实现连通课内课外、促进高效学习的目的。

4. 强化教学质量管理方面

教学监控与评价是保证教学目标实现、强化教学效果的重要措施。基于POA的ESP教学以产出任务为中心,只有实现对产出任务的有效评价才能保证教学质量。传统教学质量管理以终结性考试为主要评价手段,形成性评价占比较低,导致对教学过程的管理考核重视程度不够,难以实现对POA教学的全面评估。基于POA的教学质量管理应突破以最终期末考试为主的评价方式,形成性评价可占总评价的50%。此外,需进一步探索对产出任务本身的有效评价形式,对其评价既要关注学生产出任务完成的整体质量,又需注重学生在产出过程中内容和语言双目标的实现情况。因此在ESP教学中,对产出任务的内容和语言的评价指标可进一步细化,评价环节和实施步骤应具有易操作性,相关评价理论也需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让评价切实起到“以评促学”的作用。

[1] STREVENS P. ESP after twenty years: a re-appraisal[G]// TICKOO M. ESP: State of the art Singapore: SEAMEO Regional Centre, 1988.

[2] 张文娟.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16(2): 106-114.

[3] 邱琳. “产出导向法”语言促成环节过程化设计研究[J]. 现代外语, 2017(5): 386-396.

[4] 张伶俐. “产出导向法”的教学有效性研究[J]. 现代外语, 2017(5): 369-376.

[5] 孙曙光. “师生合作评价”课堂反思性实践研究[J]. 现代外语, 2017(5): 397-406.

[6] SWAIN M.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some roles of comprehensible input and comprehensible output in its development[G]//In GASS S, MADDEN C. Input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owley MA: Newbury House Publishers Inc, 1985.

[7] 文秋芳. 构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5(7): 547-558.

[8] HUTCHINSON T, WATERS A.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a 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9] 王友良. 专门用途英语(ESP)研究综述[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11): 108-110.

[10]黄萍, 张秀娟, 潘晶晶. 通用英语还是专用英语?还原ESP的本来面目[J]. 中国ESP研究, 2017(5): 12-20.

[1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7.

[12]蔡基刚. 基于项目研究的学术论坛教学法在研究生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7(2): 18-24.

[13]郭燕玲. ESP教师角色与教师专业发展[J]. 中国外语, 2012(11): 86-90.

[14]文秋芳. “产出导向法”的中国特色[J]. 现代外语, 2017(5): 348-358.

(责任编辑 周玉清)

10.16750/j.adge.2018.09.006

刘凌燕,山西财经大学经贸外语学院讲师,太原030006;杜珺,山西财经大学经贸外语学院讲师,太原 030006。

山西省教育厅研究生教改课题“基于需求分析的山西省高校研究生专门用途英语课程设置研究”(编号:2016JG65)

猜你喜欢

产出导向法研究生英语教学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产出导向法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研究
产出导向法指导下的大学英语读写结合教学尝试
浅论“产出导向法”研究及其应用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
军事科学院招收1995年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