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ACS并发自发性腹膜后血肿2例临床分析

2018-10-15高君丽杨晓燕

关键词:桡动脉肝素腹膜

高君丽,杨晓燕*

(宝鸡高新人民医院心内科,陕西 宝鸡 721006)

自发性腹膜后出血是少见且严重的并发症,具有潜在致命性的危险,死亡率高。早期表现不典型,多见于抗凝治疗,临床表现隐匿,非特异性的压迫症状导致误诊率高[1]。本文总结2例ACS患者并发SRH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过。报告如下。

1 病例资料

病例1,患者男,77岁,因“间断胸痛10年,加重1月”入院。10年前诊断“下壁、右室心梗”予药物治疗,近1月症状加重。胸痛时心电图示前侧壁ST段压低。既往“高血压”史。入院诊断:①急性冠脉综合征 不稳定型心绞痛 陈旧性心肌梗死;②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入院第3天冠脉造影(右桡动脉路径)示严重三支病变。预1周后行冠脉搭桥术,加用肝素抗凝,停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第5天凌晨患者出现双侧臀部至膝关节酸胀,患者既往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史,考虑腰椎疾病压迫神经可能,给予芬必得对症治疗,效果不佳。第7天上症加重,突发剧烈腹痛,右下腹肌紧张,可触及包块,腹部彩超示右下腹局部管样结构并明显扩张(肠梗阻?建议进一步CT检查),急诊行腹主动脉CTA提示“右侧腹膜后巨大血肿”,1小时后患者血压进行性下降,急查血色素58 g/L,随后意识丧失,立即行持续胸外按压、植入IABP辅助循环、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输血、血管活性药物等治疗。患者持续昏迷,心电监护显示室速、室颤,给于电复律,临时起搏器植入,后并发DIC,多器官功能衰竭抢救无效死亡。

附图1 肝素抗凝治疗凝血功能与血红蛋白变化(病例1)

图2 大血管CTA 右侧腹膜后巨大血肿(92 mmX126 mmX171 mm),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未见明显出血。(病例1)

病例2,患者男,75岁。主因“间断胸痛26年,再发9天”入院。入院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查高敏肌钙蛋白I 3.24ug/L,心电图提示下壁及前壁T波低平、双向、倒置。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KILLIP I级。入院后冠脉造影(桡动脉路径)提示左主干及三支病变,预行冠脉搭桥术,给予肝素抗凝(停用双抗)、扩冠等治疗。入院第4天诉右腹股沟疼痛,右下肢无力不能抬起,查体:右侧腹股沟处压痛阳性,右下肢肌力3级。行大血管CTA示”右侧腹膜后血肿”。停用肝素,暂停外科手术。监测患者血红蛋白无明显下降,给予营养神经及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出院。

图3 肝素抗凝治疗凝血功能与血红蛋白变化(病例2)

图4 大血管CTA 右侧腹膜后血肿(病例2)

2 讨 论

SRH非常罕见,最早见于Barber(1909)报道,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可与腹腔内出血同时存在。SRH被定义为与侵入性手术、手术、外伤或腹主动脉瘤无关。多见于抗凝治疗,常见原因有高血压、血管壁先天缺陷或发育异常、动脉硬化和凝血功能障碍[2]。有报道股动脉PCI术后腹膜后血肿发生率0.15~0.7%[3]。该2例患者均选择桡动脉穿刺,排除穿刺所致损伤。SRH发病因素复杂,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比较困难。最常见的症状是腹部疼痛(67.5%)、腿疼(23.8%)、臀部不适(22.5%)、背痛(21.3%);10.1%在初次接触时被误诊[4]。CTA对鉴别诊断有效。上述两例患者肝素抗凝过程中均有一过性APTT增高。这也警示我们在抗凝治疗过程中严密监测凝血功能,使之保持在相对安全范围之内。

猜你喜欢

桡动脉肝素腹膜
18F-FDG PET/CT联合CA125、HE4在诊断复发性卵巢癌及其腹膜转移预后评估的价值
经鼻烟壶区远端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研究进展
活血化瘀药对腹膜透析腹膜高转运患者结局的影响
山莨菪碱在腹膜透析治疗中的应用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新生儿腹膜后脓肿2例
探讨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桡动脉急性闭塞的危险因素研究
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中肝素泵的故障处理及日常维护保养
经桡动脉入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桡动脉慢性闭塞危险因素分析
低分子肝素药理学机制及适应证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