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下苏北农业产业链优化研究

2018-10-11杜晓明罗冲

时代经贸 2018年24期
关键词:苏北农业产业产业链

杜晓明 罗冲

【摘 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时代已然成为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农业产业链的发展能够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得到有效的优化或转型,全面推进苏北农业生产的标准化,并拓宽苏北农业的销售渠道,以至于充分提高苏北地区的农村经济服务。以“互联网+”时代作为基础,对苏北农业产业链展开有效的优化。所以,苏北地区应科学的、合理的对“互联网+”和虚拟产业的内涵进行充分的把握,从而使得“互联网+”和农业产业的对接得到进一步的推进。

【关键词】“互联網+”;苏北;农业产业链;优化

自从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互联网逐渐漫步在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并且已然在各个领域中都有所渗透,当前正逐渐向农业产业融合方面发展。基于这一背景发展下,国际上提出了工业4.0的发展方向。譬如,德国的产业界一致认为,可充分将网络空间的虚拟系统与信息通讯技术进行有效的结合,从而充分以智能制造为主,使工业革命得到顺利开展。由此说明,在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互联网+”时代是重要的发展趋势。在“互联网+”时代下,全新的农业产业链的模式所带来的高效率,是苏北地区农业产业链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互联网+”的概念与重要性

(一)“互联网+”的基本概念

网络经济背景下,互联网技术应运而生,在极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也为人们的工作与生活带来了极大的的便利。而从互联网的演变中可以看出,当前我国2.0下的互联网发展的新形态、新业态是由“互联网+”进行相关的创新而产生的,使得2.0的创新知识社会在“互联网+”的充分促进下得到有效的演变。进行创新2.0能够使得知识 2.0、管理 2.0 以及技术2.0 因此得以形成充分的相互交流。当前的知识社会载体已然能够充分将资源、技术、管理进行有效的融合,这都是因为互联网得到了大数据、物联网以及云计算等相关信息技术的有效鞭策而形成的,全面将互联网和创新2.0之间进行有效的融合,将会因此得到更具有发展性的空间,从而使得“互联网+”得到更强有力的发展。在技术层面中可知“互联网+”主要是以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以及物联网这些相关的信息技术在社会中、生活中广泛使用的过程;在经济层面中可知“互联网+”体现的是比较新型的经济样式,主要是以互联网作为在经济当中的基础设施,从而加以完成、巩固经济发展的新形态;在网络层面可知,与其说“互联网+”是一个在网络上展现相关信息的工具,不如说互联网是一个能够充分将物质、能量以及信息进行融会贯通的物联网。

(二)“互联网+”时代融合产生的重要意义

李克强总理在参加政府工作报告时,对“互联网+”的相关概念进行了多次强调,现阶段,正是我国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全面推进“互联网+”能够在极大程度上为我国的经济转型带来重要契机,使得我国的经济发展得到有效提高。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互联网+”时代融合的趋势在社会中、农业中已越来越明显。因而移动互联网逐渐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充分通过数字化的方式与农业产业链服务管理进行相结合,进而使得社会的经济发展得到大幅度的提高。特别是搜索引擎、云计算等对于农业产业链服务管理的发展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我国致力于将苏北农业产业链服务管理模式向网络平台方向发展,充分将线上线下农业产业链服务进行有效的整合,进而使得农业产业链服务管理模式的创新得到加强。另外,“互联网+”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优势,将“互联网”时代与农业产业链服务管理进行充分的融合,能够为苏北地区的农业产业链服务模式的创新带来有效的促进作用。

另外,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技术受到了全国各地的广泛使用,互联网也逐渐成为人们在生活中、工作中的主要形式,各行各业都凭借着互联网技术得到了有利的发展与创新。对于农业产业的发展而言,传统的管理方式与“互联网+”管理方式相比,“互联网+”所能带来的高科技技术、相关资料的整合、多元化的呈现方式等都是传统的管理模式所不能提供的。由于“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农业产业链的发展更是风起云涌,不仅改变了传统的管理方式,还为农业产业链的发展带来了更加完整、更加创新与优化的管理模式。农业产业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重要产业之一,农业产业的发展直接影响了我国的经济状况。当前苏北地区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其农业产业操作风险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着苏北地区的经济发展。通过优化、创新苏北地区的农业产业链发展,能够为苏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保障。所以说,“互联网+”时代与农业产业链的融合,对于苏北是农业产业链的发展而言,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

二、“互联网+”时代下苏北农业产业链的问题分析

(一)网络服务尚未得到完善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在生活中、工作中都离不开网络技术,网络技术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大大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性质与工作效率,但前提是需要建立完善的网络服务。然而,在苏北地区中,其农业产业链的发展普遍存在网络服务尚未完善的现象,进而导致农业发展方面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并且很多农业服务品牌的建设也因此而受到制约,这就说明苏北还未意识到网络服务对于农业产业链的作用与意义。同时,苏北地区存在较多的农村缺乏村级农机服务站点的建立,这一现象很容易造成服务机构人员流动性现象的产生。除此之外,因基层农民没有受到高等教育的熏陶,使基层农民的文化程度与职业化程度明显偏低,进而就影响了他们采纳现代农业服务的积极性。另外,在当前的农村劳动力中普遍存在低质化与老龄化等现象,这一现象严重影响了现代农业服务的发展,进而也就难以满足基层服务的要求。所以,苏北农业产业链发展中应充分完善网络服务。

(二)服务环节有待提高

根据当前的情况能够看出,苏北地区的农户都非常希望能够充分掌握农产品包装、储存和营销等的相关知识。但是,苏北地区在进行农业产业链服务的过程中,服务环节不够完善,存在一定的短板现象,主要是因为没有根据农业产业配套展开相应的服务而引起的,也就造成了农业产业服务在进行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时出现相互分离的情况。总的来说,农业产业服务中产中的服务对于产生的生产资料供应和产后的贮藏、加工、销售等服务而言,前者明显没有展开很好的服务,进而导致农业产业的经营因此而受到严重的影响。另外,由于为农业各环节提供服务的主体出现分散的现象,并且农民的服务水平与服务能力明显偏低,这就导致提供服务的主体与农业产业服务的产前、产中、产后无法进行服务信息的沟通,最终导致服务产生脱节的现象。

(三)服务模式缺乏一定的丰富性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苏北地区农业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等也逐渐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农民也越来越需要共享性服务,充分促进农业产业服务产品的发展。然而,根据我国苏北地区的现代农业服务体系现阶段的发展情况而言,其多元化的服务需求仍有待改进,明显缺乏丰富的服务模式,没有对传统农业科技进行有效的转变,仍旧占据着较大的比例,设施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都市型现代新型业态所需要的农业科技正处于比较缺乏的现象。同时,城市市区农业服务明显缺乏具有科学性、有效性的市场化信息,并且还缺乏便捷的科技信息化服务等。

(四)农业产业融合有待加强

由于越来越多的相关概念出现,但却无法充分将其概念彻底落实,从而便导致有很多事件都无法深入探究,形成吹得很邪乎,但离具体落实还有一段距离。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家农村的电商都逐渐开始升级,其内容逐渐变得复杂化,在最开始时能够全面形成有买有卖的形式,但是,现在已然形成了若干板块的形式,而每一个板块也都有若干个业务,由此可见,在苏北地区中,存在很多农民的电商获得感还不够强烈,这就说明农业产业的融合还有待加强。

(五)缺乏农业产业方面的管理人才

我国与西方国家相比,在农业产业风险管理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因此导致我国包括苏北地区在内,存在许多农业产业风险管理人才培养体系不够完善,同时,苏北地区也没有积极与农业風险管理机构展开有效的合作。另外,在现阶段中,苏北地区关于农业产业操作风险管理方面的培育体制与培育观念仍处于比较落后的现象,这便给苏北地区关于农业产业操作风险管理人才的培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基于此,便导致苏北地区对于农业产业方面的操作风险管理人才处于相对较匮乏的现象,进而影响着苏北地区农业产业链的发展。

三、“互联网+”时代下苏北农业产业链优化措施

(一)积极完善与优化网络服务体系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产业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苏北地区只有充分对农业产业链的网络服务体系优化引起重视,并积极完善与优化农业产业链的网络服务体系,才能使其发展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所以,苏北地区可通过以科学化、合理化、规划化作为依据,积极展开农业产业链网络服务体系的建设,从而在具备一定科学化、合理化、规划化的基础上,其网络服务体系的建设得到有效的完善与优化。通常来说,在农业产业链的发展过程中,其服务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与地位,同时,苏北地区唯有对农业产业链网络服务体系引起重视,才能在往后的相关服务工作中,有意识的对农业产业链服务工作谨慎处理,也就充分保证了农业产业链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另外,应针对苏北地区农业产业链的发展现状展开相应的发展指导,全面以苏北农业产业链的发展现状作为依据,进而能够清楚、明确苏北农业产业链发展的需求,在明确其的需求后,能够根据苏北农业产业链发展的需求对其提出一些有效的指导意见,通过这一指导方式,使苏北农业产业链的网络服务体系因此得到有效提高。

(二)积极提高农业产业链的服务环节

当前,苏北地区的农业产业链的服务水平一直都处于相对较低的层次中,其管理工作没有将具体的作用与功能进行发挥,仅仅是停留在表面层次中。基于此,对苏北农业产业链的服务工作进行充分的提升是当前非常有必要的事情。首先,积极拓展农业产业服务的相关内容。在农业产业服务原有的基础上,新增有效的服务与管理内容。其次,随着时代的改变对农业产业链服务的方法进行有效的创新与优化。第三,适当的完善农业产业服务管理手段。对农业产业信息化的建设进行有效加强,只有在农业产业链的服务得到有效提高的基础下才能使得苏北地区的农业产业链发展因此得到一定的保障。

(三)展开合作,积极创新服务模式

在当前的网络竞争环境下,农业产业链服务机构普遍存在,这里以苏北农业产业链为例,苏北农业产业链只是单纯的依靠本身的资源以及服务,是无法满足农业产业的发展需求的。基于此,苏北农业产业链应积极展开合作,进而充分满足农业产业发展的需求。苏北农业产业链积极与网络上其他的农业产业服务机构展开资源共享和服务,通过这样的方式使苏北农业产业链能够在这激烈的网络竞争环境下得以生存。还应加强苏北农业产业链资源的可见性,从而更加促进农业产业的发展。另外,苏北地区还可定期举办与农业产业相关的活动,通过开展活动能够提高苏北地区农业产业的影响度与关注度,进而为苏北地区吸引更多的农业产业消费者,为提升苏北农业产业链发展带来一定的保障。这也是创新、优化其服务模式的一种表现。

(四)完善“互联网+”的农业基础设施,培育农业产业的融合

“互联网+”时代下,首先需要对苏北地区的农业基础设施进行完善,积极加强农业产业信息的深度开发,从而建立一个农业产业信息化平台,使农业产业的研发与推广得到进一步的促进,进而充分解决农业产业链发展过程中有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同时,还应培育农业产业的有效融合,通过积极推动各类农业生产、销售主体,并加强完善农业产品的网络营销建设,对现有的电商农业产品销售渠道进行扩大,从而充分壮大苏北地区的农业产品网络销售的群体。在拓展农业产品网络营销渠道的同时,还需要建立一个农业产品网络促销机制,通过这样的方式,使“互联网+”时代下,农业产业的营销体系得到加强构建。

(五)积极培养专业的农业产业操作风险管理人才

眼下,在苏北地区中,关于农业产业方面的专业人才非常匮乏,同时也非常缺乏职业化的风险管理人才团队,尤其是对一些操作农业风险管理的专业人才更为缺乏,基于此,苏北地区当务之急就是需要培养更多关于农业产业操作风险管理方面的人才。苏北地区可通过以下方面展开农业产业操作风险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

首先,对农业产业操作风险管理的培养体系进行有效的优化。苏北地区应对农业操作风险管理的相关人员培训的力度进行充分的加强,进而使得农业产业操作风险管理的相关人员能够对农业操作风险管理的技术得到充分的掌握。

其次,苏北地区应积极与一些相关机构展开有效的合作。苏北地区通过与相关机构展开交流与沟通,由苏北地区关于农业操作风险管理方面的专家与农业产业相关人才展开合作,共同联手培养出“互联网+”背景下的农业产业操作风险管理人才,进而为苏北地区提供更多农业产业操作风险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

第三,积极开展“请进来,走出去”的人才引进战略或措施。苏北地区应时刻本着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的精神,积极为人才提供更多的发展平台,做好人才储备,进而为苏北地区关于农业产业的发展做好准备。另外,苏北地区还可积极与国外一些农业风险管理机构展开合作,为培养国际化的、高素质的农业风险管理人才做准备,进而使得苏北地区的农业产业风险管理技术与经验能够及时跟上时代,符合社会的发展,从而也就促进了数倍农业产业链的发展。

四、结论

总而言之,在“互联网+”时代下,社会经济逐渐形成全球化的形势,给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有一定的竞争力以及生存压力,要想我国经济得到更好的发展,我国首先需要进一步促进农业产业链的发展,这也是我国经济发展得以充分提高的重要保障。就以苏北地区为例,我国必须要将眼光放得更长远,并不断创新与革新农业产业链的管理与服务,苏北地区只有充分保证农业产业的经营得以顺利开展,才能使苏北农业产业链的发展得到提高。基于此,苏北地区应积极以“互联网+”时代为基础,适当摒弃陈旧的农业发展观念,不断创新、优化苏北农业产业链的发展,从而使得苏北农业产业链的发展因此得到进一步的促进。

(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淮安 223003)

参考文献:

[1]贾楚.“互聯网+”背景下我国现代农业产业链及商业模式探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8,(06).

[2]窦祥铭,陈晨,彭莉.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典型模式探讨——以安徽省宿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为例[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18,(02).

[3]赵芝俊,李敬锁,麻吉亮.构建农业发展新动能:理论、实践与政策——2017年中国技术经济学会农业技术经济分会年会综述[J].农业技术经济,2017,(12).

[4]王山,奉公.产业互联网模式下农业产业融合及其产业链优化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16,(03).

[5]赵芝俊,陈耀.互联网+农业:理论、实践与政策——2015年中国技术经济学会农业技术经济分会年会综述[J].农业技术经济,2015,(11).

[6]刘丽伟,高中理.“互联网+”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研究——基于农业产业链视角[J].世界农业,2015,(12).

基金项目:江苏省2016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互联网+”时代下苏北农业产业链优化研究》(2016SJB630130)

作者简介:杜晓明(1982-)女,硕士学历,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企业管理;罗冲(1964-)男,硕士学历,单位: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职称:副教授,研究方向:市场营销,企业管理。

猜你喜欢

苏北农业产业产业链
推进内蒙古产业链现代化的思路和举措
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链联盟成立
农业产业基金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
“西芹”老太
2013年广东热区社会经济及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
秦吉鸟,只为懂爱的人传情
农业产业发展的电子商务契合度分析
重庆将重点打造千万亩产业链基地
Apple Watch产业链上的企业
爱你有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