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线粒体抗体-M2阳性体检人群患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相关指标调查分析

2018-10-11刘晓萍崔潞萍房丽华

系统医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胆汁患病率线粒体

刘晓萍,崔潞萍,房丽华

山西省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山西太原 030001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胆汁淤积性自身免疫性肝病,主要临床症状有皮肤瘙痒、乏力、黄疸等,其发病高峰期为40~60岁,以中老年女性多见,组织学上可见小叶间胆管的非化脓性炎症。 血清中可有多种自身抗体产生,该病的特异性表现以抗线粒体抗体(mitochondrialauto-antibodies,AMA)的出现为特征,特别是抗 M2型线粒体抗体(AMA-M2)升高。在 PBC患者中 AMA阳性率可高达 95%~98%[1],可作为PBC诊断的重要指标。但PBC发病初期,往往没有临床症状或者没有特异性症状,不容易引起患者和医生的重视,常进展到肝硬化等疾病晚期才被鉴定出来,此时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所以,PBC的早期诊断对于控制该病非常重要。既然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升高是PBC的特征性表现,那么是否检测此抗体能早期提示疾病的发生呢。该研究分析了2015年1—12月的9 137名体检者自身抗体 AMA-M2,也分析了PBC的患病率和潜在患病风险,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山西省人民医院体检者9 137名,其中男5 326 名,女 3 811 名,年龄 18~80 岁,平均(41.83±11.5)岁。所选体检者经伦理委员会批准,经体检者知情同意。

1.2 实验方法

收集记录体检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个人史、既往史及临床表现;采用德国欧蒙实验诊断公司的 Anti-M2-3E-ELISA (IgG)试剂盒对体检者进行AMA-M2筛查(正常值≤25 RU/mL);使用日本奥林巴斯公司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生化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GGT)、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血糖、血尿酸;腹部彩超。

1.3 诊断标准

根据2009年美国肝脏病协会制订的PBC诊断新指南[2],排除标准:①肝内外局灶性病变或梗阻;②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或自身免疫性肝炎;③病毒性、酒精性、药物性或与妊娠相关性肝病;④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干燥综合征除外);⑤系统性疾病累及肝脏。

1.4 统计方法

利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

10例确诊为PBC(诊断时均排除以上所述几种干扰项)患者临床表现均不典型,主诉易疲劳、乏力、周身瘙痒等,无明显黄疸、蜘蛛痣、腹腔积液等症状。

2.2 抗线粒体抗体-M2值

共检出209例AMA-M2阳性患者,确诊10例PBC 患者中 AMA-M2>800 RU/mL;2例 600 RU/mL<AMA-M2<800 RU/mL,1例合并脂肪肝,1例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其余均为25 RU/mL<AMA-M2<100 RU/mL均合并脂肪肝、慢性胆囊炎、胆结石、饮酒史等。

2.3 肝功能检查结果

该课题不足之处在于体检人群均未检测碱性磷酸酶(AKP)。10例PBC患者中2例ALT升高,但均未超出2倍,AST均正常;2例GGT超出10倍,2例超出3倍,4例均低于2倍,2例正常值。腹部彩超均未见肝硬化、胆管扩张或梗阻。见表1。

2.4 PBC患病的性别差异

在9137名普通健康体检者中,检出AMA-M2阳性有209例,诊断时均排除以上所述几种干扰项,有10例为 PBC,患病率是 109.44/105。男性PBC患病率低于女性,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038,P<0.05)。 见表2。

表1 10例患者的肝功能

表2 PBC患病的性别差异

3 讨论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是一种原因不明,以肝内中、小胆管慢性进行性非化脓性炎症损伤为特征,以肝内胆汁淤积为主要临床表现,最终可导致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疾病[1]。中年以上女性常发生该病,一般情况下病情进展缓慢,但生存率较同性别、同年龄人群低。对该病的患病率报道在西方国家比较多,约为 1.9~40.2/10万,年发病率约为0.39~1.5/10万,患病率逐年上升[2-4]。抗线粒体抗体 M2亚型 (anti-mitochondrial antibody-M2,AMAM2)是 PBC的重要血清学指标,国外学者早在1996年即有PBC患者临床症状出现前若干年,血清中就已经存在抗线粒体抗体M2型 (AMA-M2)抗体的报道,国内报道较晚并缺乏流行病学资料。我国对该病的报道也明显增加,因为我国对PBC提高了重视度,以及普及了新型高特异性自身抗体检测。Liu H等[5]报道中国南方人群中PBC的总体患病率达49.2/10万人,其中40岁以上的女性患病率约为普通人群的3倍,达155.8/10万人。而姜小华等[6-7]筛查了 5 011名体检人群患PBC特异性抗体 AMA-M2,结果表明该指标在体检人群中的阳性率达0.16%,确诊病例有3例,病率为60/10万。贵州省人民医院对11 024名体检患者进行了AMA-M2结果分析,显示PBC的患病率为99.78/10万,均无任何临床症状[8]。

2009年,欧洲国家和美国相继修订了PBC诊断指南,如果符合下列标准中的两项则PBC的诊断即可成立:①血清抗线粒体抗体(AMA-M2)阳性;②胆汁淤积的生物化学证据(主要碱性磷酸酶(ALP)升高);③存在非化脓性胆管炎及肝内小胆管破坏的组织学证据。对于病程早期的PBC诊断,更多的需要依据实验室生化和AMA-M2的检测,其中血清转氨酶、转肽酶、IgM和AMA-M2有较大的诊断意义,肝穿刺组织病理检查对确诊该病更具有重要性。对于病程较晚的患者,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多数患者的诊断可以确立,少数患者可能需要肝病理组织学检查的帮助。简化了PBC诊断流程,并强调了实验室检测[9]。

抗线粒体抗体 M2亚型(anti-mitochondrial antibody-M2,AMA-M2)是 PBC的重要血清学指标,根据靶抗原不同分类,抗线粒体抗体的 9个亚型中只有AMA-M2为 PBC特异性抗体[10],通过检测AMA-M2可以对PBC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在PBC患者中AMA阳性率可高达 95%~98%。AMA-M2存在于PBC发病进程中的每个时期,有学者认为当AMA-M2亚型抗体高效价时,确诊PBC不再需要肝活检组织病理诊断[9]。PBC早期AMA-M2常为低效价,随着病情进展,AMA可逐渐升高,但其效价高低与疾病严重度或预后不相关。有研究表明,在有临床症状、生化指标和组织学特征变化前几年甚至十几年,PBC患者就可产生 AMA-M2抗体[11]。

PBC患者疲劳是最常见的症状,但没有特异性。皮肤瘙痒是较疲乏更为特异的症状,可为局部或全身性,通常白天呈间歇性,晚间较重。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胆汁淤积、血清高组织胺水平、内源性鸦片类物质的释放有关[12]。

PBC临床分为四期,一期为肝功能正常无症状期,一般仅为血清AMA阳性,体格检查及实验室相关检测未发现异常指标,但这也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国外学者报道的29例无症状AMA阳性患者,平均随访18年后结果显示83%出现肝功能异常,76%出现疲劳和皮肤瘙痒[11]。二期为肝功能异常期,以胆汁淤积为主,表现为碱性磷酸酶 (ALP)、γ-谷氨酰转移酶(GGT)以及5-核苷酸酶升高,而血清转氨酶一般轻度升高,很少超过正常值5倍以上。处于此期的患者常规体检中发现肝功能异常进一步检测AMA抗体而得以诊断。三期为临床症状期,该期患者出现典型症状,此期症状复杂,传统认为主要为疲劳和皮肤瘙痒。四期为失代偿期,特征性表现为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目前对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治疗多采用对症及支持疗法,糖皮质激素可减轻瘙痒和改善生化指标,但不能改善肝脏病理组织学和患者预后;熊去氧胆酸是目前唯一有效的药物。由于PBC患者早期无特异临床表现,因此早期检测AMA抗体,对控制病情迁延及防止误诊漏诊意义重大,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痛苦及负担,延长寿命。

访研究结果显示,PBC患病率为 109.44/105;其中男 4例,患病率为75.16/105;女6例,患病率为157.43/105;以女性多见。 平均年龄(41.83±11.5)岁,40岁以上女性患病率较高。对10例患者进行随访,并无任何临床症状。有意思的是,在对于10例确诊病例进行常规抗核抗体谱筛查时,1例女性患者出现抗SSA、抗SSB抗体阳性,进一步检查后诊断: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ogren syndrome)合并 PBC。pSS 是一种主要累及外分泌腺,尤其是唾液腺及泪腺为主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可出现眼干、口干、猖獗性龋齿等多种表现,pSS病情进展缓慢,血清中可出现多种自身抗体,主要为抗SSA抗体阳性和(或)抗SSB抗体阳性。PBC与pSS均为发生在上皮细胞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文献[13]表明,PBC合并 SS的几率高达80%。PBC与SS在临床上常同时出现,是一种疾病的不同临床表现还是PBC与SS的都存在。有研究表明,虽然 PBC合并PSS患者体内也产生了抗 SSA抗体,但其针对抗原表位明显不同,PBC合并PSS患者抗原表位位于AA228~245,而单纯 PSS患者位于AA153~245[14]。因出现此1例患者的特殊状况不属于访研究范畴,故不再进一步赘述,是否两者疾病有相关性,可作为访研究的延伸课题进一步观察。访研究不足之处在于体检人员未检测AKP,研究组成员今后的工作中以更正。

由于PBC在发病初期通常没有临床症状或者症状没有特异性,对于PBC也不了解,不容易引起患者和医生的重视,直到鉴定时常进展到肝硬化等疾病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该文章对体检人群中进行大样本的肝功能(ALT、AST、γ-GGT)、AMA-M2 抗体检测,实现对PBC的早期筛查及诊断。若在常规肝功能筛查时,也能检测AMA-M2抗体,能够早期发现及早期干预PBC疾病。如果能早期诊断PBC,其预后也会明显改善。AMA-M2检测的成本效益分析也为政府将AMA-M2抗体检测纳入常规肝功能检测项目中提供数据支持。

猜你喜欢

胆汁患病率线粒体
自拟和胃镇逆汤对寒热错杂证胆汁反流性胃炎胆汁反流和胃肠激素的影响分析
线粒体自噬在纤维化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2020年安图县学生龋齿患病率分析
棘皮动物线粒体基因组研究进展
线粒体自噬与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
昆明市3~5岁儿童乳牙列错畸形患病率及相关因素
胆汁瘤的介入治疗
程良斌教授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临床经验
428例门诊早泄就诊者中抑郁焦虑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老年高血压患者抑郁的患病率及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