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风险管理在内科静脉留置针患者中应用分析

2018-10-11沙春梅

系统医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考试分数针头输液

沙春梅

江苏省如皋市第四人民医院内科,江苏如皋 226511

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属于常见临床输液方法,在年幼患儿和老年患者中应用广泛,若对此种输液方法缺乏规范管理,会造成一系列输液不良事件,如感染、静脉血栓、导管堵塞等[1],不仅严重影响整体治疗效果,严重时甚至威胁到患者生命安全[2]。该文2016年1月—2017年12月将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患者中,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内科病房应用静脉留置针预计留置时间24 h及以上13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5例,观察组男35例,女30例,年龄(57.08±12.74)(25~87)岁,对照组男 34 例,女 31 例,年龄(58.15±11.98)(24~88)岁,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下列风险管理。

1.2.1 建立风险管理 小组探讨静脉留置针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异常情况,查阅相关资料结合该院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的护理对策。

1.2.2 讨论静脉留置针 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并提出解决对策:①液体渗漏。原因:进针角度过小、外套管未完全送入血管内、导管选择不当、针头固定不牢、套管与血管壁具有较大接触面积;对策:根据患者血管情况选择合适的留置针型号、穿刺部位,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正确穿刺方法及有效固定措施,加强留置针监督工作。②皮下血肿。原因:实施静脉留置针治疗时护理人员操作不当,未熟练掌握穿刺技巧,老年患者由于血管大多弹性小、脆性大,对血肿发生创造有利条件;对策:护理人员应掌握熟练的静脉留置针穿刺技巧提高穿刺成功率。③针头脱出。原因:局部皮肤明显低于留置针套管尾端,留置时易由于外力作用导致松脱,敷贴未有效固定针头,对躁动者未提供适当约束;对策:利用3M敷贴将针梗及穿刺部位完全覆盖,为患者讲解留置时触碰针头将导致的严重后果,提高患者自我约束能力,对躁动患者等无法良好自我约束者应适当提供约束措施。④管道堵塞。原因:每次输液完成后未及时冲封导管或未彻底冲封导管,实施封管时未适当使用封管液(剂量、种类、方法、速度等),患者自身发生凝血机制异常;对策:为患者讲解留有留置针的一侧肢体不可负重及过度下垂以免发生回血,使用脉冲式方法正确封管,加强巡视。⑤静脉炎。原因:刺激性药物输注浓度过高或时间过长,给药完成后未彻底冲管,给药速度过快,操作过程中未严格遵守无菌要求;对策:护理过程中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程,选用粗大、通畅的静脉实施留置,适当降低刺激性药物给药速度,给药前后均使用生理盐水冲管,操作过程中动作应尽量轻柔减少静脉壁损伤发生率,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留置针规格,加强留置期间巡视工作。⑥血凝集回输。原因:若患者存在心血管疾病则易出现血流缓慢现象,针头内将发生凝血随药液进入静脉,具有血栓形成可能性;对策:遵医嘱给予50 IU/mL肝素与生理盐水混合液2 mL与留置针连接并回抽,严禁推注或挤压输液器,发生针头堵塞后应及时更换。

1.2.3 加强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 向患者和家属介绍如何进行自我维护尤其是躁动不安、昏迷等;告知患者与家属病情输注药物情况,对患者有关用药史详细询问,如果存在过敏与不耐受情况需要马上停药告知医师处理。护士在治疗的过程中要对工作进行合理解释,告知患者家长的配合要点以及注意事项,在治疗期间可以适量正常活动,时刻保持留置部位的清洁和干燥,不要用力拉扯留置针及周围,以免发生意外状况。

1.2.4 建立完善的交接班制度和巡视制度 在交接班和巡视时,时刻注意患者是否出现异常情况,每次为患者输液前都必须进行检查,在输液的过程中时刻留意是否有渗液和渗血的现象发生。

1.3 观察指标

①护士静脉留置针操作考试分数 (满分100);②观察护理风险管理前后留置针常见风险种类发生情况(液体渗漏、皮下血肿、静脉炎、管道堵塞、针头脱出、血凝集等);③留置时间;④患者及家属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静考试分数(94.22±2.26)分、脉留置针时间 (3.24±0.67)d、护理满意度98.46%高于对照组的(88.26±6.23) 分、(1.97±0.85)d、8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4,3.50,χ2=4.22P<0.05);观察组静脉留置针留置针风险发生率3.08%低于对照组的1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3P<0.05),见表1,表2。

表1 两组患者考试分数及留置时间比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考试分数及留置时间比比较(±s)

组别 考试分数(分) 留置时间(d)观察组(n=65)对照组(n=65)t值P值94.22±2.26 88.26±6.23 4.14<0.05 3.24±0.67 1.97±0.85 3.50<0.05

表2 两组患者静脉留置针风险、护理满意[n(%)]

3 讨论

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风险,这些风险对整体的治疗效果以及患者的身体状况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严重时甚至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威胁[3]。因此,相关学者和临床医学将如何减小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中的风险并提高治疗效果视为临床治疗的关键和重点[4],引起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风险因素包括:护士相关操作操作经验不够成熟,没有足够的宣教力度,对患者可能会出现的异常错误估计[5];患者自身及其家属因素,使用静脉留置针对患者进行输液,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对患者的静脉进行反复穿刺,减轻了其痛苦,但因患者及家属对于静脉留置针有不同的认识,部分甚至为初次接触[6],不能配合护理,在很大的程度上加重静脉留置针中的护理风险[7]。

护理风险管理充分考虑到医护人员职业道德、操作水平、患者及家属等多方面的影响因素,通过实施有效护理管理,不仅为患者提供了高品质的服务,同时也为临床医疗的安全、医患关系的和谐提供了重要的保障[8]。该文观察组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在患者入院后评估其病情,总结过去静脉留置针护理缺陷,对其解决措施予以探讨并有效实施,要求护士根据无菌操作标准予配置药物与静脉输液;另外加强对护理人员相关护理操作的培训,使其可以对静脉穿刺技能熟练掌握[9];最后强化护患间的沟通。对静脉留置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做好处理及记录,及时对一阶段的工作情况进行总结,有针对的制定出合理的解决对策,能够避免静脉留置针护理风险的产生[10-11]。结果观察组静考试分数(94.22±2.26)分、脉留置针时间(3.24±0.67)d、护理满意度98.46%高于对照组的 (88.26±6.23)分、(1.97±0.85)d、89.23%(P<0.05);观察组静脉留置针留置针风险发生率3.08%低于对照组的15.38%(P<0.05),与刘冰梅[12]报道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输液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为6.67%低于护理风险管理前的37.78%符合。

综上所述,护理风险管理是一项评估和识别性护理工作,将其应用到内科住院患者静脉留置针中,对提升护理工作效果,确保护理工作的高效性及安全性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有效避免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考试分数针头输液
具有喇叭口结构的防刺伤针头帽的设计与评价
小小针头不迷路
胰岛素针头可以重复使用吗
考试分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透过试卷分数查找知识能力缺陷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颈枕输液袋
报复
请您收藏
——输液反应抢救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