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疲劳驾驶的成因与预防措施

2018-10-09谷成利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18年9期
关键词:行车安全预防措施

谷成利

摘 要:疲劳驾驶是车辆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分析了驾驶员疲劳的原因,讲述了如何避免疲劳驾驶,以减少行车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关键词:疲劳驾驶;行车安全;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S23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4031/j.cnki.njwx.2018.09.061

疲劳是人经过体力或脑力劳动后全身机能下降的现象。驾驶疲劳则是驾驶员因驾驶车辆而使身体、心理和驾驶机能降低的总称。驾驶员疲劳后,听觉和视觉敏锐度降低,判断准确性及动作的准确性下降,反应变慢,遇到紧急情况,不知所措,这时若勉强继续驾车行驶,就很容易发生事故。从有关资料获悉,因驾驶疲劳而发生的行车事故约占交通事故总数的5%~10%,而且都是比较重大的交通事故。

1 驾驶员疲劳的原因

疲劳驾驶的成因有很多,最常见的就是驾驶员驾驶车辆之前睡眠不足,其次便是驾驶时间,再次是驾驶环境以及身心条件等方面。其中睡眠不足对驾驶疲劳的影响最大。

(1)睡眠不足。从人体机能条件分析出发,睡眠不足,易造成人注意力不集中,发生疲劳。研究机构调查了6000份车辆碰撞事故的报告,发现车辆碰撞的高峰时间是在午夜到清晨之间,以及白天下午一时至四时之间。这两个时间段,正是人体需要睡眠休整的时间。在凌晨2∶00产生的交通事故是上午10∶00的50倍;下午15∶00产生的交通事故则是上午10∶00的3倍。

(2)长时间驾驶。为了赶时间,多赚钱,常常忘记休息连续驾驶,产生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的失调,踏入了疲劳驾驶的雷区。长时间疲劳驾驶,人的注意力、感觉能力、思维判断能力等都会下降。

(3)驾驶环境。驾驶操作过程中,车内环境、车外环境以及运行时间等因素都与疲劳的产生有关系。驾驶室内的各种因素,如噪音、振动、温度、湿度、照明等,都对大脑皮质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超过一定限度,就会对人的劳动能力产生不良影响,导致疲劳发生。如噪音超过90分贝,人就会产生头晕、心情烦躁而导致驾驶疲劳。外界条件道路能见度低、崎岖不平或打滑,公路上行人及机动车辆多等,都会导致驾驶员情绪紧张,并付出较大的力量,因此很容易疲劳;在乡村公路上行驶,有时路况好,路上车辆少,路旁景物比较单一,驾驶员驾车时动作单调,视线单一,长时间在相对“平稳、舒适”的环境中开车,会出现“催眠”现象,人容易疲劳。长时间长距离驾驶,驾驶员就会感到疲惫。高速行驶,由于精神要高度集中,疲劳就产生很快。

(4)驾驶速度的影响。 驾驶速度越高,驾驶员的中枢神经系统的紧张程度或注意力的集中程度越大,消耗的脑力和体力就越大。同时,驾驶员的视野随车速的加快而变窄,形成“隧道”,漏看信息增多,使驾驶员更加紧张。因此,车速越快,越易疲劳。

2 如何预防疲劳驾驶

(1)尽量避免在过度疲劳的时候开车。在稍微疲劳的时候开车是可以的。因为无论从事什么性质的劳动,时间一长,疲劳就会慢慢产生,如果稍稍疲勞就停止工作,那也是不恰当的,而且人的疲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由心理作用而克服。当心情舒畅,对所干的事情很感兴趣,那么,疲劳也就毫不费力地被克服了。反之,即使只开车一两个小时,驾驶员也会感到“疲倦”。所以,稍微疲倦时开车是可以的,当然,如果条件允许,稍作休息后再开,那就更好。但是,在过度劳累的时候还勉强驾车,是非常危险的。

(2)根据疲劳程度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措施。驾驶员感觉到比较疲劳,并且驾驶动作不及时、或迟或早时,驾驶员应停车休息片刻,走下机车活动一下身体。若感觉到情绪低落,身体不适,并且操作麻木不准确时,驾驶员必须停车作较长时间的休息。若驾驶员已呈现过度疲劳状态,不时磕睡时,必须立即停车作长时间的休息,待身体机能恢复后再开始驾驶。

根据疲劳的性质采取不同的措施。疲劳可分为两种:急性疲劳和慢性疲劳。急性疲劳是由于长时间连续驾驶机车而发生的暂时性的疲劳。这种疲劳原因明显,驾驶员主观感受得到,所以容易引起驾驶员的注意,只要停车作短暂的休息,疲劳就可以消除。慢性疲劳是由于连日劳累,或失眠、或通宵打扑克等,是疲劳累积的结果,在驾驶过程中,慢性疲劳危害性最大。例如,一位驾驶员头天夜里通宵未眠,早上驾车行驶时,凉风一吹,主观上感到头脑是清醒的,加上又是刚开始工作,自然没有急性疲劳,所以驾驶员常常误认为自己并没有疲劳。实际上,他早已疲惫不堪,随时可能进入半睡眠状态,事故就常常在这种情况下发生。

急性疲劳只要及时休息,很快就能消除。慢性疲劳短暂的休息是不大能解决问题的。例如前一天熬夜未眠,驾驶中休息几分钟是不能恢复身心机能的。所以必须作较长时间的休息后,才能再驾驶。

(3)年龄不同,性别不同,采取不同的措施。年纪大些的驾驶员,恢复精力比青年人慢,所以疲劳后应比青年人休息的时间要长。女同志应比同龄男性休息时间稍长为宜。

(4)强调劳逸结合,讲究科学开车。驾驶应有劳有逸,有张有弛,那种为赚钱,拼命多装快跑,日夜不停“连续作战”的做法应予避免。驾驶员在岀车前应做好旅途的计划,了解路途情况,合理安排休息时间,预防造成疲劳驾驶。千万不能赶时间、赶路程,连续驾驶2~4 h应停车休息或换人驾驶。如果是夜间驾驶,则白天睡觉,睡觉的总时间还要增加,因为人在白天睡眠的效果只相当于夜间睡眠的70%。充沛的精力和饱满的精神是避免疲劳驾驶,保证行车安全的法宝。

猜你喜欢

行车安全预防措施
初春仔猪腹泄原因与预防措施
果树“倒春寒”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小学生近视的成因及预防措施
核桃园自然灾害预防措施
马蹄环断裂故障的分析与探讨
公交车司机的现状及其心理健康状况
低驾龄驾驶人行车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浅析GYK对轨道车行车安全保障功能
高层建筑基础不均匀沉降的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