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校携手同助力静待花开香自来

2018-09-30徐长春翟书芹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年25期
关键词:儿童发展学生成长家校共育

徐长春 翟书芹

〔关键词〕家校共育;儿童发展;学生成长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25-0072-04

一、家校共育现状

家庭教育对于儿童健康的成长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客观情况是我校是乡镇农村的一所中心小学,家长和监护人受教育程度不高,不能很好地认识到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作用,目前学校和家庭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部分孩子由爷爷奶奶隔代监护教育,还有一些托给亲戚朋友来监护,他们不清楚,也不去了解学生在校生活及学习情况。这样极易形成孩子我行我素和任性的性格,也可能使孩子产生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形成胆小怕事、孤僻等过分内向的性格。

二是部分家長教育观念落后,一方面他们认为孩子的教育是老师的事,对孩子的学习基本处于不管不问的状态,他们只负责从经济上、生活上满足子女的需要,把教育子女的责任完全推给了学校。大部分家长即便关心孩子的教育,也只注重学习成绩,甚至不提倡让孩子去劳动,担心耽误孩子的学习时间。根本没有意识到小学是塑造人格、培养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忽略了对孩子人格与习惯养成的培养。这种状况充分说明学校与家庭、老师和家长没有形成一种合作制度,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没有成为一个整体,家庭教育严重缺位。

三是尽管学校在促进家校共育工作方面也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规定每月必须与家长联系多少次,家访多少次;制作家校联系卡,班主任、学生、家长三方用文字沟通;开放家校活动日,家长老师共同参与学生生活,等等,都是非常不错的方式方法,但班主任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往往注重联系那些调皮的孩子或者学困生;家校联系卡在使用初期最见效果,久而久之,班主任、学生和家长却会滋生疲于应付的心态;开放家校活动日准备时间过长,操作时间过短,很多时候也流于形式和表象,为了活动而活动。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最完备的社会教育是学校—家庭教育。”在影响孩子成长的各种因素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两个,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基础细胞,学校教育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与配合,整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互动共育,为学生、教师、学校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平台,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家校共育的有效途径

(一)家长学校共提升

学校关心的学生成长,是可持续的成长,健康的成长。只关注学生的智育是永远不够的,而应该关注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完美人格的形成。为了契合家长心理,摆脱以往家长学校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的旧模式,学校需建立健全家长学校组织体系。

1. 榜样示范式

家长由于生活阅历各异,育儿经验也各有千秋。家长会上安排几名学生和家长代表发言,更能引起家长共鸣。一次家长会,一般安排2~4名学生代表发言为宜,包括优秀学生代表和进步学生代表,在家长会上做经验介绍,介绍良好的学习习惯、方法,时间不需要长,3~5分钟即可。

当然,选取哪类家长发言,重点要看这一个阶段,班主任要引领家长的是什么。比如,在一次家长会上,我邀请两位家长发言,一位新居民家长,学历为初中肄业;一位为本地幼儿教师家长,学历为大专。这两名学生的共同特点是,三年级前沉迷于电视,由我接手后,经过一年的熏陶,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成绩优异,成为了学生的榜样。家校双方都认为加强家校联系沟通既有利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同步化,也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2. 讲座熏陶式

尊重孩子的权利,向孩子学习,掌握两代人共同成长的教育规律是家庭教育走向成功的基石。就学生入学后某个阶段或某个共性问题,请专家做讲座,并现场答疑,以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如:我校先后邀请专家做“认识自我、改变自我、超越自我”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让书香成为家庭最亲密的伙伴”等专题讲座,让家长能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由于学生全部来自农村,家庭教育较弱、家长学历普遍较低,几乎没有阅读习惯,常沉迷于电视和游戏。开展“让书香成为家庭最亲密的伙伴”专题讲座后,我在家长会上倡导创建书香家庭,合理看电视和打游戏,请两名优秀学生的家长讲讲育儿之道,分享书香家庭的创建过程,呼唤更多家长也跟上。同时,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我告诉学生:“现在你们的普通话比爸妈还要标准了。回家教爸妈读美文,等家长会上邀请你的爸妈来朗读。”学生在家里可积极了,认真教爸妈。家长会上,报名朗读美文的家长就有12个。

3. 成果展示式

把学生一个学期以来的学习成果展示出来,把家长会办成一个学生作品展示会。展览孩子的作业、日记本、作品、获奖证书或学生现场表演等,让家长在班级背景中了解自己的孩子所存在的问题和在班级中所处的位置,这对进一步加强家校联系,共同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大有益处。如:我校先后举办了小学生运动会、“时刻听党话 永远跟党走”演讲比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歌传唱歌唱比赛、英语课本剧大赛等活动,给家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 欢聚展示式

谈及新课标中的“合作”,很多人能够立刻想到“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其实,在教育教学中,不仅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需要合作,在“家校共育”中,也需要合作意识、合作精神。“家校共育”不是靠学校单方面来实现的,我们要尽快转变学校是单向的发起者、家长是沉默的接收者的思想和角色,让学校和家庭树立合作意识,双方都有责任和义务来促进“家校共育”的良好发展。

为此,我们创新性地改变了家访的方式,让家访成为联系人与人之间情感、联结教师和家长情感与思想的纽带。家访的预约由老师转变为家长邀约,家访的形式也由批评教育变为欢聚展示。我组建学生团队共同到学生家里进行家访,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进行成果展示,学生、家长和教师共同观看,并进行现场录制和拍照。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邀请班主任到自己家中家访,他们表演武术、演唱歌曲、吹口琴、展示书法,等等,可以使家长、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同学们共同见证自己的成长。班主任将每次家访的材料留存,学生毕业后,将制作的成长历程视频作为毕业礼物送给孩子们。

5. 开放体验式

这是学校开展创新型家庭教育的又一内容。学校领导班子和家长委员会认真研究实施方案,定期组织“家长开放日”活动,将亲子见面会和家教咨询会融为一体。学校每学期举办一至二次教育教学开放日活动,邀请家长全程参与孩子一天的学习与生活。使家长们在开放日活动中,亲近孩子,亲临校园,亲历教育。活动中,学生家长可以自由选择听课,观摩学校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亲子活动等,与子女共同参与教育活动的班会课,为孩子与家长的沟通创造环境与机会。

“家长开放日”活动起到了四个促进作用。一是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每当“开放日”到来之时,每一个教师都非常重视,都要认真钻研教材,设计教案,都想在家长面前汇报一下自己的教学技艺,提高自己。二是促进了家长教育孩子责任感的不断强化。三是促进了学生主动学习。四是促进了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学生之间关系的优化。“开放日”活动让教师、家长、学生之间的距离拉得更近了,从而增强了相互之间的了解,尊重和关心,出现了孩子督促家长做模范家长,家长教育孩子做“阳光少年”的可喜局面,这一活动受到了家长的一致好评。一位家长在反馈表中这样写道:“我们觉得孩子的老师非常耐心、有爱心,上课很生动,孩子学得很快乐,也喜欢这里的老师。学校的环境优美,教育设备先进,我们的孩子在这里学习很放心。”她说:“以前教育孩子时,教她几次还不太懂,总以为她的脑子笨,有时还动手打骂她,经过这次活动,我感触很深:首先教育孩子要有耐心,其次要进行启发引导,不能就事论事。”

(二)亲子沟通乐融融

著名教育专家陈帼眉教授说过,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第一就是培养他良好的生活习惯,第二就是跟孩子做亲子游戏。班主任协调家长委员会召开班级家长会,指导家长、孩子共同制订家庭读书计划和个人读书计划。

1. 亲子共读

学校全面推进经典诵读工程,倡导家长和孩子共读一本书,同写一篇心得体会,共創“书香家庭”。如:家庭内每月开展一次“家庭读书汇报会”活动,每个家庭成员要集中汇报一月来的读书体会,班主任要结合“书香班级”创建活动,每月一次组织学生开展“家庭成员读书交流活动”,并做好记录、评价。每月一次指导学生开展好“我和父母”共读书征文比赛。换一本书,交一个友,鼓励学生家庭开展“图书漂流”活动,换一本书,交一个朋友,不仅读到好书,还加深了同学家庭间的友谊。

2. 亲子劳动

许营中心小学里园艺兴趣小组的学生,专门开辟了一块四亩地左右的“开心农场”,学生在农场里种植蔬菜、水果和粮食。从翻土、施肥、平整、播种、除草、浇水、除虫到最后采摘,全部由家长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来完成,培养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同时,学校经常请家长参与学校或班级组织的文体实践活动。这样,不仅使父母与孩子共同分享活动的快乐,而且也促进了亲子关系的良好发展(活动举例见表1)。

通过这些活动的实施,让家长和孩子之间产生共鸣,让他们共享成长的快乐。每一次活动的结束,家委会总是策划一系列后续活动跟进,以在保持同学们活动兴趣的基础上,提升家长的教育经验。

(三)互联平台架桥梁

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成功与否,对学校与家庭教育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1. 表扬卡

学校精心制作了表扬卡,每周将孩子的闪光点、点滴进步记录下来,让孩子带给家长看。家长在上面填写学生在家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自理能力等方面的表现情况以及家长的要求和建议,使老师、学生和家长间架起一座心灵沟通的桥梁,也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2. 沙龙研讨式

为了营造家校共同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快乐成长的良好氛围,引领广大家长转变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在家庭和学校之间架起沟通交流的桥梁,真正达到家校携手共同培养孩子的目标,就一两个突出的问题进行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自由互动的对话。通过家长之间的教育信息交流,促进家庭教育方法共同提高。沙龙式的家长学校在话题选择、活动地点、成员组合都体现出自由性和互动性,在这样轻松和谐的氛围中,能更好地促进家长之间、家校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我们班级家委会组织发起的“家庭教育沙龙”,在QQ群、微信群的家长交流平台中,家委会根据家长们所关心的问题定期更换话题,请家长共同参与讨论。如,“您孩子胆小怎么办?”“您孩子应学些什么?”等。围绕这些话题家长纷纷发言,各抒己见,其中有经验也有教训,都成为家长教育孩子的宝贵财富。

3. 满意度调查

每个学期,学校都要随机对家长进行回访,抽查家长对学校班主任管理、师德师风、教学质量、校园环境等方面的满意度(具体见表2)。

家长对优秀的班主任、科任教师给予充分的肯定,对存在的问题也不回避,如,对后进生给予更多的关注、部分学科作业多、极个别教师作业批改不认真,建议学校成立食堂、配置校车等。针对家长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学校及时采取了应对措施。一是加大教学常规检查力度,重点是备课和作业批改;二是为后进生开小灶,教师利用中午时间或放学后义务给后进生补缺补差;三是配齐配全新建餐厅相关设施,争取尽快投入使用。四是向教育局提交校车配备申请书面报告。

这样,对家长满意度的测评,延伸到接受家长的建议和意见,成为家校合作教育的一个新的平台。

三、评价激励促常态

科学的评价是一切教育的助推器和催化剂,可以进一步发挥好家长委员会的作用,进而凝聚学生家长力量,我们通过探索特色的评价激励模式,引领家校共育走向常态化。

(一)激励引导,增强家长成就感

学校将家长委员会成员所做的每一项工作都记录在案,校长经常在家长委员会上很自然地谈到他们的每一点心意、每一份贡献。每年都举行家长委员会答谢会,全面回顾总结家长委员会的工作,评选表彰“十佳”家委会委员、“优秀家长”和“书香家庭”等,使家长们心中充满自豪感和成就感。

(二)完善网络,壮大家委会队伍

由于激励机制健全,家长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升,纷纷要求加入班级、年级的家委会,形成了学校、年级、班级三级家长委员会网络,家长委员会的队伍不断扩大,内涵不断延伸,机制不断完善。家长委员会为家长与学校间桥架起了桥梁,在开门办学、参与督导、沟通体验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提高了家长们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教育水平,形成了学校教育的强大合力。

(作者单位:山东省聊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许营镇中心小学,聊城,252023)

编辑/刘 芳 终校/于 洪

猜你喜欢

儿童发展学生成长家校共育
影响小学家校共育的因素以及解决策略初探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幼儿园环境与幼儿教育发展的重要性之我见
浅议如何化解家校教育的矛盾
挖掘语文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在自主管理中分享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快乐
教师的“勤”与“懒”
我国儿童户外游戏发展现状及国外经验的启示
基于Android平台的执行功能评测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