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部农村小学儿童情感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

2018-09-30陈雪飞张凤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年25期
关键词:情感教育小学生农村

陈雪飞 张凤

〔摘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求构建三维课程目标,情感教育是实现情感目标的重要途径,对促进小学生学习、心理健康和良好人格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西部农村小学儿童的情感教育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从学校、教师、家长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情感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25-0024-03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感、信念以及情绪,包括关注每个学生能够得到积极的情感体验,以促进学生个体的健康发展,它是一种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1]。小学生处于身体和心理迅速发展的时期,情感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学习的效率,还有利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2]。

但在很多农村小学,尤其是西部落后地区的农村小学,根本不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教师只重视文化课程的讲授,重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忽视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另外,由于农村小学儿童父母外出打工或者忙于农务,家庭中的情感教育也严重缺失。黄天坤等人认为情感教育的缺失导致农村小学生表现出较强的自我中心,爱心责任感缺乏,承受挫折能力差等问题[3]。

一、西部农村小学儿童情感教育现状分析

(一)校园文化氛围淡漠

西部农村地区由于经济条件有限,学校的操场很小,设施简陋,几张乒乓球桌、两个篮球框架就是学生们课间主要活动的场所。校园走廊里只是简单地挂着几副名人名言图册。图书室的图书很少,为了减少图书的损坏率,图书室几乎不开放。校园公共宣传栏的黑板报内容长时间不更换,很多班级教室后面的黑板报都空着,失去了黑板报存在的意义。教室墙壁上只是简单张贴一些班级管理规则制度和名人名言,有些班级这些内容损坏也没有及时更换或者粘贴。

除了正常的文化课程学习,学校很少会开展文化体育活动,有的学校甚至连基本的课间操和眼保健操活动都没有,学生下课就是自己在校园里面嬉戏打闹。就连一年一次的冬季运动会也只是让部分学生参加,其余的学生在教室里正常上课。六一儿童节这样对城里的小学生来说非常重要的节日,在农村小学也只是开展一些非常简单的表彰活动,很少开展丰富多彩的、可以让学生自己参与的活动。而对于开展才艺比赛、演讲比赛这样的常规活动也比较少,除非上级教育部门通知或者要求才会开展。

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具有陶冶学生情操,健全学生人格的作用,然而西部农村小学教育环境文化氛围淡漠,学生每天除了从教材里面学习文化知识,很少从校园环境和活动中感受到文化艺术的熏陶。

(二)学校不重视审美教育,缺少音体美课程

人的高级社会情感包括道德感、理智感、审美感。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课程目标反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基础教育不仅需要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还要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需要通过审美活动对学生进行美的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感[2]。但是在很多农村小学,为了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学习与升学有关的文化课程,提高学生文化课成绩,把音乐、美术、体育等这些课程去掉。不上这些课程的另一个原因是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缺乏专业的音体美教师。在农村小学,音体美课程通常是让语文或者数学老师兼职上,由于老师专业技能跟不上,这些课程也基本上是让学生自己玩。多数农村小学只有一、二年级有音体美课,劳动技术课、实验课、科学课程都没有。学校不开设音体美课程使得农村小学生在审美情感方面的教育严重缺失。

(三)教师缺乏情感教育理念和专业技能

1.教师只重视学生文化课程的教学,对学生情感、心理方面关注程度低

虽然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但是大部分農村小学教师在上课时只重视对教材知识的讲解和让学生死记硬背,重复做练习题,没有太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态度问题。在课后,多数教师会对学习成绩好、课堂回答问题积极的同学和特别调皮捣蛋的学生关注较多,而对于学习成绩差或者性格内向不爱说话的学生关注较少。

2.教师情感教育理念和方法比较欠缺

部分教师认为学生学习主要就是学习文化知识,认为情感教育不重要,缺乏情感教育理念。虽然有的教师认为需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但是对于怎样开展情感教育比较迷茫,不知道开展情感教育的科学方法。还有部分教师认为反正学校领导不重视情感教育,也没有相关的要求,所以自己也不会去往这方面做更多的思考。

3.教师职业倦怠情况严重

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偏大,多数教师存在职业倦怠情况。老师们认为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让学生在升初中考试时多考一些分数就行了。很多老师完成教学工作就回家,不愿意在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文体活动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人格方面的发展方面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四)农村小学儿童家庭情感教育缺失

在农村,大多数家长外出打工或者忙于农务,与孩子沟通交流少。父母不在身边,孩子遇到问题要么自己解决,要么躲避问题,而不会和父母沟通商量。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内在心理情感等问题,很多家长并不知道。很多农村家长认为,孩子交给学校由老师管教就可以了,学习成绩好就是乖孩子,学习成绩不好也是孩子的问题。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学习问题或者行为问题只会通过打骂的方式来解决,不会跟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

二、加强西部农村小学儿童情感教育的对策

(一)学校层面

1.营造充满文化气息的校园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的身心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虽然西部农村学校没有城市小学那么好的物质条件,但是农村学校可以因地制宜,结合学校实际,尽量打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校园走廊、公共宣传栏、黑板报、教室展示区可以粘贴和摆放优秀的学生作文、书画作品、手工作品,让学生可以随时感受到文化艺术的氛围。通过多个角度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的自豪感、自信心也会油然而生,激发学生创作的积极性[4]。

学校还可利用学雷锋日、感恩节、各种传统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教师可以组织班级开展各种有教育意义的班会、班队活动,通过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塑造孩子良好的人格与行为习惯。

2.开设多元化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都要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学校不仅要开设音乐、美术、绘画、体育、劳动技能等课程,还应该重视课程的开展,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农村教师师资力量有限,很多学校没有专业教师,对此,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对教师开展培训活动,培养一专多能的教师,另一方面,农村地区学校还可以结合当地传统文化艺术,发展和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艺术,比如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踩高跷、竹竿舞等都可以融合到音体美课程中来。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支持教师参加各种培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学校应尽力为教师争取多种形式的在职培训,可邀请教育专家和心理健康教育专家给教师开展相关培训。随着网络教学资源和技术的发展,学校还可以对教师进行网络教学资源培训,这样,西部偏远的农村教师不出门就可以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技能,提高综合素质。

4.制定合理的教师奖励和考核制度,激發教师工作积极性

学校应针对本校教师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师奖励和考核制度,比如开展教学技能比赛、优秀班主任评比活动,等等。对于教师的奖励,不应该只以班上的学习成绩为依据,而是要从多个角度考核,比如班级建设、班级活动、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参加活动的获奖情况等方面。对于教学工作优秀的老师要奖励,对于考核成绩不合格的老师要惩罚,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5.开展校园开放日活动,给家长传递科学的教育观念

农村家长由于文化水平有限,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一些不科学的教育理念。对此,学校可以组织开展校园开放日活动,让家长到学校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通过家长开放日,教师可以跟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传达科学的教育理念,家长也需要与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进行情感教育,关注自己孩子的心理和情感。

(二)教师层面

1.关注学生心理和情感,积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比较多,高年级的学生很多是寄宿制的,学生在家里与父母沟通交流较少,作为农村教师,应该比城市教师给予学生更多心理和情感的关注。教师平时除了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应该主动关心学生心理情感方面,帮助学生解决困难,给予学生更多的温暖和爱心,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无形当中也给学生起到良好的榜样示范作用,学生在与老师温馨和谐的相处氛围中受到熏陶,是一种更好的情感教育方式。

2.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自身专业水平

教师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培训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保持永远学习的心态,努力克服职业倦怠,积极学习,主动学习,充分利用好网络学习资源,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三)家长层面

1.给孩子更多陪伴,多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

虽然农村家长忙于农务,但是也要花时间陪伴孩子做作业、看书,多跟他们进行沟通交流。陈雪飞的研究表明,父母陪伴孩子做作业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5]。父母陪伴孩子不仅对孩子的学习有促进作用,最重要的是与孩子有更多的情感交流。情感交流需要建立在一定的时间基础上,父母与孩子相处的时间越长,情感交流的效果越好[6]。家长要多花时间陪伴孩子,外出打工的家长也要尽可能创造条件陪伴孩子。

2.主动与学校教师沟通,了解孩子在校表现

家长,尤其是外出打工的家长应主动多与学校教师沟通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家长只有更全面地了解孩子平时生活和学习的情况,才能够更好地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如果家长对自己的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都不清楚,在孩子犯错误后就知道打和骂,不但不能够起到教育的作用,只会让孩子更不敢跟父母说实话,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从而引起心理问题。

参考文献

[1]田丽娜.农村初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宜春学院学报,2011,33(03):84-86.

[2]李壮.我国中小学情感教育缺失的原因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27(10):8-10.

[3]黄天坤,龙应欢,龙昌培.农村小学生情感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5(05):35-36.

[4]洪善玉.小议校园文化环境和学生行为的关系[J].长三角(教育),2012(06):73.

[5]陈雪飞.父母陪伴与小学生完成作业质量的关系研究[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5(4):116-119.

[6]段俊霞,许远理.留守儿童情感教育问题的调查分析与改进对策——以河南省信阳市为例[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0(06):28-31.

(作者单位:云南曲靖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曲靖,655011)

编辑/刘 芳 终校/于 洪

猜你喜欢

情感教育小学生农村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我是小学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
非常小学生